《三国演义》大家都有所耳闻,其中的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这些典故在义务教育时期都有学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激发了不少同学主动去了解三国的故事,而令人最深刻的无疑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使得蜀国日益强盛起来的典故。

但是大家又知道吗?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有一位绝世高手被刘备所忽略了,刘备花了数天的时间求得诸葛亮帮忙,但是在前往诸葛亮家的路途中,他遇到了崔州平,一个早已经看清天下局势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但是一心记挂诸葛亮的刘备仅仅是和他交谈几句后便离开了,而两人往后再也没有见过面。那么这个崔州平到底是什么人呢?今天就来一起看看三顾茅庐和崔州平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势力强大,一直压蜀国一头,令刘备很是头痛。与曹操一战中大败,至此他手下的谋士都一一离开了他。没有谋士的国家就像一艘没有指南针的大木船,空有一身实力但不知从何而起,到哪而终。

所以刘备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便想找一位谋士,但是为了先重振士气,他决定到荆州去投靠刘表,虽然刘表实力也不是很突出,但是荆州作为军事要塞,向来都是易守难攻的,所以刘表打算学习越王勾践在荆州卧薪尝胆。

而在前往荆州之前,他就从前谋士徐庶口中得知荆州有位声名远扬的谋人—水镜先生。其人精通各种奇门经学,手下有八位名徒,刘备想要得到此人才的帮助好复兴蜀国,但是当他找到水镜先生时,他已经没有了从政、为国效力的愿望了。

究其原因就是基于现实状况,他并不看好刘备能够复兴汉室,挽救蜀国,更别提统一中原,一统天下了。

但是水镜先生也不好当面给刘备泼冷水,称自己没有想法出山了,但是他还是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弟子之一,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到这种时候了水镜先生没有自己向前一步拿功劳,而是想到自己的徒弟,而且也是给徒弟一次练手和出名的机会,这样看来水镜先生还是挺有师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刘备得知此地还有这样一个人才之后高兴极了,连忙准备好东西拉上张飞关羽上路了。三人一起来到卧龙岗准备请诸葛亮出山,但恰巧诸葛亮这天有事情出门了,还没这么快回来,要知道古时候交通不便,出一次门基本上都要两三天才回来。

刘备等人听仆人这么一说无功而返了,等第二次准备好东西上路时,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好好的晴天却刮起了妖风,大风吹得三哥们睁不开眼睛。到了卧龙岗仆人再次告诉他今天先生还是不在家,请他们改天再来吧!

张飞见状耐不住性子,大吵着就要离开。刘备也宠自己的三弟,于是找人要来纸和笔,在场写下一封书信给诸葛亮,信中刘备真情流露,真挚的诉说着诸葛亮对于自己兴复汉室的重要性,恳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

几人离去后诸葛亮也游玩回来了,看见书信后有所感触。三天后刘备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前往卧龙岗请诸葛亮,但这时张飞和关羽都有些不乐意了,张飞“鲁莽的”表示道“还不如自己过去绑他回来呢!”关羽也开始质疑诸葛亮“或许他只是半吊子,根本没有什么能力!”

但刘备作为老大哥还是稳住了两位弟弟,三人第三次上路,到了诸葛亮门前时得知这时候先生在午休,请他们等一等。

刘备出于诚恳的态度拉着二位弟兄一起等诸葛亮起床,三人在会客厅一直等,终于等来了“卧龙先生”。

诸葛亮见三人如此的诚恳,便和他们长谈起来,最终决定出山辅助刘备兴复汉室!由于诸葛亮住的只是普通草屋,自身性格也比较低调,所以后人便把这个故事称为刘关张“三顾茅庐”,供后世传颂。

二、“遗珠”崔州平

在刘备第一次前往卧龙岗准备请诸葛亮出师时没有等到诸葛亮,他便和旁边的路人闲聊了几句,这个人便是崔州平,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好友,诸葛亮作为水镜先生的徒弟,策略计谋水平自然不会低,而作为诸葛亮的好朋友自然也有几分功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崔州平也对当今局势有一定的见解,两人局坐当场侃侃而谈,崔州平和刘备两人相互交换了意见,探讨了一鞋当今政治局面的问题,崔州平的风趣和独到见解深深吸引了刘备,尤其是天下之局势是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发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有些观点刘备不敢苟同,但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两人似乎“情投意合”,这时刘备起了疑心,“这个路人有如此独到的见解势必是一位高人吧?”,当即邀请崔州平辅助自己复兴汉室,但是此时的崔州平早已对天下战争厌倦了,便婉拒了刘备。

而刘备当时一心只为求得诸葛亮,听崔州平这么一说便没有继续想劝说下去了,这成为了刘备日后的一个小遗憾,因此这是他们此生的第一次相见,也是最后一次相见。当他获得诸葛亮的帮助后也没有主动大听崔州平下落了。

而这个崔州平是何许人也?对天下局势如此之熟悉?其实崔州平并不是什么普通人,他出生在博陵崔氏,而崔氏是古代的五姓七望之一,地位极为显贵,其父亲更是东汉大臣崔烈,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个富家子弟了。

因为较为优渥的家庭条件,他的选择也很多,其他富家子弟喜欢打猎习武,写书画画,但他就偏爱看书,看入迷的那种。同时他的才华也很高,所以从小便出名了,在各地广交好友。

到了长大后,他认识到了徐庶,没错就是离开刘备的徐庶,他原名单福,但因为早些年害死了人入狱了,出来以后便改名为徐庶,后辅助刘备。同为读书人,徐庶有很多问题请教崔州平,而崔州平也请教徐庶,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

遇上不懂的问题时就一起去找徐庶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而水镜先生见这个孩子这么聪明,对问题剖析很透彻,便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就这样崔州平和诸葛亮成为好友。两人酷爱交谈政事,好不结缘啊!

而令崔州平真正出名的是他出谋划策杀了董卓。除去董卓自己狂妄自大,滥杀无辜之外,崔州平的计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事成之后他也和自己的父亲关系闹僵了,因为他的父亲是买来的官职,并不是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一步步拼来的,所以他对父亲很多嫌弃。

最后离开家门的他来到卧龙岗和诸葛亮谈心谈国事,日子好不快活!也是常年在卧龙岗生活他才见到了刘备,只可惜看多了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后崔州平不打算参与政事了,这才好心婉拒了刘备的邀请。而刘备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一心想着诸葛亮。

而此事一过,历史上只留下了刘备和诸葛亮等人为了兴复汉室而做出的努力,崔州平这个才子便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实在是令人惋惜啊!一代名士,却看淡了生死国事,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发光之时,历史和人民也没有记住他,惋惜,惋惜!

三、错过了就是一辈

刘备自此错了崔州平之后,他们这辈子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两个人看似道不同,但志向相同,都为国家考虑。

但是崔州平个人原因,他们不能一起合作,刘备也失去了一个得力名士帮助他来兴复汉室。然后到最后,刘备死后也没能复兴汉室,抱疾而终。

他们就像是在一起上过学的同学,上学这段时间放在人的一生来说短暂的很,就像白昼流星一样一闪而过,这三五年对于近百年来说根本不足挂齿之说。两人同坐一起交谈,谈人生,谈政事,谈见解,虽然有不敢苟同的点,但也没有大的冲突与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就好似同学,一起学习,相互请教,有质疑的地方,也有赞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一起探讨,有不谋而合的相视一笑,成好友,成战友,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交谈见证着两人的成长和思维的全新发展。同时也加深了两人的友情,更加坚定了统一的战线。

但是他们分开的时候就好似隐隐不舍的同学一般,面对生活的奔波和困难,他们不得不分开去追寻心中所属的目标,大家都在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着。即将分开时,没有哭诉,没有拥抱,一句未来安好,一眼向笑就足矣。

然后各自上路,即使有机会联系,有机会见一面,可能也因为突然的事情冲掉,两人同在一个地球,一个国家,想见面想聊天却被生活的琐事而掩盖了那份最初的友情和纯洁真挚渴望交谈的心。

再过一段时间,或许大家在什么方面有了成绩了,人生慢慢走上了正轨了,但可能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这么一位友人,知心可畅谈,与自己合得来的人。或许等到那个时候再联系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

一方从政有了成就,一方安享生活销声匿迹,两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大不相同,一个蜀国君主,一个籍籍无名。

而刘备最后在诸葛亮帮助下开始复兴汉室,崔州平不再过问政事,选择安心过日子,历史上再也没有记载崔州平的事迹了,就好像消失在地球上了一样。

生活也是如此,自己有什么好友知己的,能留联系方式尽量留,到了有需要的时候方便见面,可以聊聊人生,可以聊聊生活,也可以通过电话求助好友帮忙,总之多一个朋友就相当于多一份力量。

而有什么话要对朋友说的,最好趁早说,不要给自己遗憾,不要把话留到最后,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有什么差错可能就是一辈子了。所以要讲的话尽情而讲,不留遗憾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好了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的看法,大家对于崔州平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呢?认为他应该出师帮助刘备吗?三顾茅庐的典故你是否熟悉呢?欢迎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