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二战惨烈,30万唐军精锐相互厮杀,一个小时阵亡数万人,河西军团、朔方军团、安西军团、幽州军团血战不休。“注水”的香积寺之战,也许只是一帮“乌合之众”的战斗,并没那么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8年,“香积寺之战”这一概念并没在史书上出现,是后来文人的一种提法,因为战役地点在香积寺。这场战役全称是:“唐收复长安之战”,过程很简单,却很耻辱。

相对潼关之战、灵宝之战、睢阳之战、相州之战、河阳之战而言,香积寺之战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部分人对此评价却很高:“香积寺之战,是唐朝帝国精锐的对决,30万人相互厮杀”,果真如此吗?

香积寺之战,究竟有没有精锐?答案是有,但比例很低,多数是临时招募,属于所谓的“乌合之众”,唐军、叛军,都是如此。

唐朝初年,奉行西魏以来的“府兵制”,采取“兵农合一”方式,军队的来源是均田制下的农民。该制度下,士兵平时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食,战争结束回家,将领、士兵之间不熟悉,对皇帝有利。

唐朝中期,尤其是唐玄宗时代,均田制遭受破坏,府兵制没了基础,自然玩不转了。为此,玄宗推行“募兵制”,各地节度使自己招兵,训练、装备,参与开疆拓土。

募兵制下,将领跟士兵关系密切,这是造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重要原因,但士兵确实能打仗。此时,唐军有三支精锐,他们常年征战,素质高、战斗力强。

安西军团,开拓中亚,高仙芝凭借2万精兵,硬刚20万“大食”军团,若非葛逻禄骑兵倒戈,胜败难说。但是,唐玄宗胡闹,高仙芝、封常清被斩首,安西军团精锐,在安史之乱前期,几乎耗尽。

河西军团,对付吐蕃,也是非常强悍,但唐玄宗瞎指挥,不听王忠嗣劝告,非要拿下石堡城。结果,城池虽说攻下,但唐军死伤惨重。再则,河西军团又投入征讨南诏之战,加上其他帝国精锐,两次战败损失15万。

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强迫哥舒翰出兵,在灵宝遭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至于长期对付突厥、奚族、同罗、契丹的幽州军团,掌握在安禄山、史思明手中。

由于郭子仪、李光弼反击,以及前期高仙芝、封常清血战拼杀,安禄山的精锐也损失很大。此外,张巡的睢阳之战,与13万叛军死磕,利用城堡打消耗战,叛军差点崩溃。

757年5月,也就是香积寺之战前4个月,唐军表现依然不乐观。此时,安禄山被安庆绪刺死,叛军内部不稳。但是,唐军在清渠之战遭遇叛军骑兵、步兵联合进攻,阵亡两万余人。

清渠之战惨败,唐肃宗立刻下令募兵,4个月内扩充15万,号称20万。为了确保顺利收复长安,唐肃宗跟回纥联姻,让仆固怀恩去借兵4千,也就是这4千骑兵,扭转了整个战局,但唐朝必须付出代价。

史书上记载唐军收复长安之战,过程非常简单。首先,双方列阵完毕,叛军李归仁前来挑战,唐军发起进攻,杀到阵前。接着,叛军反击,唐军溃败,自相踩踏,但叛军掳掠物资,没能痛击,给李嗣业赢得时间。

李嗣业脱下盔甲,手持陌刀上阵,砍死几十人,唐军稳住阵脚。旋即,双方主力会战,安守忠派兵袭击侧方,郭子仪并未察觉。安守忠派去袭击的骑兵,全部是同罗、突厥、契丹的劲旅,可惜他们遇上了老冤家。

草原上厮杀,同罗、突厥、契丹就经常被回纥吊打,毫无脾气。要知道,此时可是回纥的巅峰,而契丹才刚冒头,突厥早已衰落。看到回纥骑兵,叛军的骑兵立刻溃逃,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

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反杀,来到叛军阵地左侧,引起一片恐慌。安守忠不敢与回纥交手,急忙下令撤退,叛军自相踩踏,又被回纥骑兵掩杀,前后阵亡6万余人。

叛军撤退,唐军主帅李俶(唐代宗李豫)、郭子仪不敢追击,也不敢乘胜拿下长安,而是任由安守忠入城。仆固怀恩连续请求7次,希望杀入城内,将叛军一网打尽,但李俶不敢。次日,叛军劫掠够了,从容撤退,唐军才入城。

史书记载,唐军此战损失一万余人,叛军死伤六万。参战兵力,叛军10万,损失6万意味着什么?崩溃。唐军号称20万,实际也有15万,为何损失一万人就不敢追击了?

仆固怀恩想追击,目的是为了早点兑现承诺。唐朝向回纥借兵,条件是:“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之后,城池归朝廷,金钱、布帛、女子归回纥。”简单说,就是允许劫掠,不受约束,毕竟回纥是来帮忙,别人将脑袋挂在腰带上,岂能白干活。

若唐军果真是精锐,15万劲旅在手,安守忠早就完了。合理解释是,唐军大多属于“乌合之众”,纪律败坏,战斗力不强,李俶、郭子仪没有胆量追击,故而作罢。

再则,香积寺之战刚开始,唐军就溃败,几乎乱了阵脚,若非叛军劫掠物资、李嗣业及时出来,估计就惨败了。李归仁一次反击,唐军就乱成这样,岂能说是精锐呢?

唐朝初年,李世民对唐军充满自信:“今天看来,唐军只有两三千,足以灭了胡骑数万。”李绩率5千骑兵,千里奔袭草原,俘虏薛延陀五万士兵,就是证明。

唐玄宗瞎指挥,以及安史之乱前期的消耗,唐军已经谈不上精锐,能打的将士死伤太多。此时,无论是唐军,还是安庆绪的叛军,都是拉壮丁充数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积寺之战第二年,郭子仪等9位节度使,号称60万唐军征讨河南,围歼安庆绪残部。此时,安庆绪的军队,骨干力量是从长安撤回来的这帮人,也就是香积寺之战的余部。

号称60万大军,郭子仪等名将上阵,结果硬是拿不下安庆绪。不久,史思明再次叛变,从幽州率5万骑兵杀来,唐军在相州遭遇惨败,郭子仪被撤职,洛阳被叛军夺取。

相州惨败,唐军可谓是元气大伤,史思明前锋杀到陕州,即将破关而入,长安又一次高级。为此,唐肃宗下达圣旨,在各地拉壮丁,驱赶农民上阵。看到此种景象,杜甫悲愤不已,写下著名《石壕吏》,痛斥朝廷的腐朽无能。

总而言之,唐朝收复长安之战,也就是香积寺之战,算是一场“乌合之众”的厮杀,并非帝国精锐的对决。唐军已经没落,没有初唐雄风,能逆转局势还得靠回纥盟友,却付出惨重代价。

正因为缺乏实力,唐代宗继位后,只好向河北叛军妥协,以招抚方式结束安史之乱,并授予他们节度使,结果酿成藩镇割据。

试想,如果唐军真的有精锐,唐代宗岂能这么干?唐朝后期,真正的精锐,且隶属朝廷的,是后来组建的“神策军”,却也是最终埋葬王朝的力量。

参考书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