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张图片,有趣的同时又感到有些心酸:

码农25岁成为软件工程师,28岁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32岁成为架构师,35岁成为外卖骑手;

产品25岁成为产品经理,28岁成为高级产品经理,32岁成为产品总监,35岁成为滴滴专车;

在这张图片中,与此相似的职业轨迹,还有市场、运营、HR等等,几乎都是从事和IT相关的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5岁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起算,互联网职业真的大多只有10年黄金时期吗?

大约是2021年起,有很多互联网大厂开始大规模的岗位“优化”,而第一批被“优化”的人员,大多都在35岁以上。

在此之前的职场定义中,35岁正是一个人职场生涯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性格稳健,处事周到。

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一天,35岁成了充满风险的危机年龄,成了诸多企业嫌弃的对象。

暂且不提工作,从人生阶段来讲,35岁正值养家糊口的关键节点,自然不愿被轻易淘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了弃子?

其实在之前的图片中,已经可以初见端倪:25岁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度过了开始的学习阶段后,从28岁到32岁时,岗位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

升职的同时也会增加薪水,都知道互联网行业报酬丰厚,那么到了32岁之时,已基本到达了普通员工的巅峰,再进一步就是管理层,这时的薪水将是多么惊人?

35岁的资深员工确实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很多企业看来,并非不可替代,其薪金报酬还会造成压力,不如用同等的薪水招纳几个新人更加划算。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当企业变得挑剔起来的时候,再多的优点也掩盖不了少数的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现在而言,35岁的处境确实尴尬,既容易被裁,又难以找到新的工作,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吗?

最可能实现的一个办法,自然是主动降低自己的薪酬,表现出和年轻人一样的卷劲,再发挥出自己的经验,让管理层觉得又经济又实惠,自然没有了“优化”的念头。

另一个高难的方法,就是成为企业真正的大腿,技术上离了无法攻关,销售上离了打不开局面,做到这种程度,只怕管理层都不敢有“优化”的念头。

但从第一个方法来说,大部分人都会有侥幸心理,也不愿主动走出舒适区,所以很难下定这样的决定,在犹犹豫豫中,说不定就会遭遇突然的辞退。

至于另一个方法,其实刚才已经提到,这当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因为站在大多数老板的角度,哪怕是真大腿也可以有人取代,直到为此付出代价。

正因为此,对于35岁的裁员风险,只能尽可能的努力规避,此外最该做到的一点,其实应是做好准备,在问题发生后能将影响降至最低。

最好是能找到同行业的下家,从事类似的工作,哪怕待遇低点也没啥,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要做好转型的准备。

开头的图片之中,已经半调侃半认真的,列出了诸如送外卖、开滴滴等转型方式,认为这些从业门槛低的工作,可以确保失业之后立即再就业,还能有收入来源。

但从最新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外卖、滴滴等行业,近来都涌入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导致个人接单量减少,收入也随之下滑,可能远远达不到预期。

所以建议面临35岁关口的朋友,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不必勉强自己去从事这些行业,可以先试着发现自己的长处,再想想如何利用这些长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已经提及,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具有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性格稳健、处事周到等优点,除此之外,还有耐压能力强、责任心强等长处。

但这些优点和长处之中,具备变现潜力的方面,除了代表从事体力活动的精力,就只剩下代表脑力活动的经验。

送外卖、开滴滴等就近似于体力活动,在此不再多谈,只谈谈如何能将经验变现,这里要明确一点——经验确实很有价值,但只有多数人不懂不会不擅长的经验才值钱。

为何会有成功学大师?他们推销的就是经验,是经过包装和升华后的经验,是具备了传授和复制条件的经验,是让人云里雾里感觉不懂的经验,可见经验的价值所在。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成为成功学大师,如果每个人都大谈特谈自己的经验,那就和纸上谈兵一样可笑。

所以,利用自己经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这种经验继续提炼,成为一种独特的工具。

善于写作、善于绘画、善于制图、善于编程,种种工作中驾轻就熟的技能,只要继续开发,必然可以形成独到的经验,成为顺手的工具,再成为生活的来源。

这里只是提供一点思路,因为很多朋友擅长的技能,并不仅仅只有一样,有的相互组合之后,还会迸发出更大的潜力,举个例子来讲,当写作和绘画结合起来,就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我是金垚,请关注我,看职场故事,聊社会百态。#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