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是个很不好的字,脸薄、命薄、负心薄幸、如履薄冰……可历史上有一位女子,偏偏就姓“薄”。她姓“薄”,命也名副其实得“薄”:年少时丈夫即被杀死,被新的男人掳走,却长期被冷落,得不到任何宠爱。好不容易,被新的丈夫的“眷顾”,生下一子,却不被青睐,被分配到极北苦寒之地苦捱日子。

可是,就是这样“薄”到了极点的命运,却被这位奇女子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到了晚年,她的儿子从被人遗忘的“塞王”,一跃成为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而且无比仁孝,她贵为太后、太皇太后,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无情的命运,偏偏被她成功“运命”,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峰回路转、无上辉煌,他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排第二,仅次于舜帝,据说,薄氏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

命运曾夺走了薄姬的一切,可在薄姬的“运命”下,最终,她得到的,比她失去的还要多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汉高祖刘邦晚年乃至死后的西汉朝廷,就不得不提三个女人:太后吕雉、戚夫人与薄姬,可谓“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把这三个女人必成一只“雄鸡”,那么心狠手辣、一手遮天的吕后就是“鸡头”,永远傲视天下、唯我独尊;而深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则是一心要当“鸡头”的“鸡脖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

至于薄姬,便是那个不争不抢、不卑不亢、隐忍谦虚、安贫乐道的“鸡屁股”。

说起“女帝”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海贼王》里的“王下七武海”里腿长一米二的超级大美女波雅·汉库克,“无论妾身做了什么都会被原谅,因为妾身实在是太美了!”堪称无数青春期少男的“最终幻想”。

然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帝”吕雉实际掌握大汉政权时,却早已是年老色衰。她的人生绝不是岁月静好、美酒咖啡、诗与远方外加名牌香包,而是以血为酒、以泪为茶,苦难充当食粮,屈辱化为刚强,刀光剑影、人心鬼蜮权作低吟浅唱。她含辛茹苦地拉扯一双儿女,默默为开拓天下霸图的刘邦维护好一个健全的家;她被项羽俘虏了四年,寄人篱下受尽了屈辱灾厄。

待到她回到暌违已久的西汉朝廷,已经被苦难与命运的烈火锤炼成了政略、狠毒皆不下于刘邦的政界“饕餮”,在协助刘邦铲除异姓诸王的过程中,一步步掌握帝国的大权。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由于刘盈生性文弱,因此,帮助刘邦铲除韩信、彭越等实力派,性格刚毅、手段铁腕的“女帝”吕雉迅速上位,“代管”了本属于刘盈的大部分权力,成为汉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刘盈的文弱也可以理解,比方说一个家庭,老爸老妈都是狠人,子女一般是比较文弱的,而文弱的父母,却又有可能生出很猛的子女。比方说,入主中原的满清君王皇太极,儿子顺治皇帝相比之下就比较文弱,最后死于天花。但偏偏是文弱的顺治,却又生出了比皇太极还猛好几个数量级的康熙大帝,堪称军事家、政治家与“超级学霸”的复合体,真正的“杰克苏”男主,让清王朝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自己也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不是开国皇帝却庙号“圣祖”的伟大帝王。

当然,凡事也不可一概而论,也会有一些“狠人”的子女会“发育”得比父母亲还猛,但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且这样的子女一般在成长期会和父母的关系很恶劣,毕竟双方都不是省油的灯。比方说霍亨索伦王朝的腓特烈大帝,他老爹腓特烈一世就是个严格、强硬、霸道的普鲁士军人。腓特烈大帝年少时不服管,尝试和朋友卡特逃往英格兰学音乐,他老爹二话不说,直接把卡特拉出去毙了。

“奶奶的,老子刀口舔血,满欧洲的杀人放火,就指望你继承老子的江山,你却想去学音乐?!学你妈的音乐!!!”

在“狼爸”老腓特烈的“棍棒教育”下,一代雄主腓特烈大帝不但没有被教废、教残,反而在军营中成长为纵横欧亚的稀世天才,由于兼具军人的霸气与艺术家的想象力,他的思维不受现成的教条的约束,腓特烈一生南征北讨、创造了无数经典战例与战争奇迹,是公认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拿破仑齐名的军事天才。后来,法国皇帝拿破仑横空出世、横扫天下,也为没能与腓特烈大帝并世而立、刀剑争锋而扼腕叹息。

法皇坐啸虎生风,欧陆无人角此雄。可惜大帝腓特烈,不教横槊天地中!

所以,“不打不骂”真的能教好小孩吗?“又打又骂”真的教不好小孩吗?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键看你的孩子的性格特质,从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

至于腓特烈大帝的儿子腓特烈三世,虽然看起来文弱忧郁、优柔寡断,但实际上在大事上、战略上、思想上生猛程度不下于其父,他曾经力排众议,在丧失一半国土、需要支付拿破仑巨额战争赔款的同时,依然花费大量的资金办教育,让一个贫穷的普鲁士奇迹般拥有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他说:“正是由于贫穷,所以我们要办教育。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办穷了,最后办亡国的!”

这一项政策,造福了德国二百多年,让德意志在多次毁灭性的灾难中依旧奇迹般地崛起,凤凰涅槃、“满血复活”,直到今天。

而现在中国很多贫穷的家庭,却认为教育无用、读书无用,早早让子女放弃读书,混迹社会搞钱。结果这些年轻的孩子因为没有信仰、没有思想,很快在物质世界迷失了自己,为了更快、更方便地搞钱,为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什么烂污的事儿都干得出来,甚至不惜挥霍自己的尊严与青春。当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又以同样的方式“教育”他们,这就让贫穷与堕落成为了一种可怕的遗传病,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上的更加可怕,它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深受其害,更侵蚀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与风骨!

话说回来,“女帝”吕后临朝后,首先就开始解决刘邦的小老婆、未婚妻、女朋友和一大堆婚生子、非婚生子问题。对于其他的嫔妃,吕后大多就是走走流程,没有儿子的给一笔安置转业费,然后遣回原籍,有儿子的跟随已经封王的儿子到各诸侯国做王太后,该干嘛干嘛,眼不见为净,比如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母亲薄姬。

吕后为什么放过薄姬,因为薄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纵然为刘邦育有一子,却鲜少再次被刘邦宠幸。比起其他花枝招展、争奇斗艳的嫔妃,薄姬就像“鸡屁股”一样平平无奇、甘为人后,可就是如此,薄姬因祸得福,逃离了吕后的“魔爪”,在苦寒的代国与儿子过着虽不富裕,却衣食无忧的日子。

而一心要和吕后争当“鸡头”的戚夫人,她在刘邦生前有多得宠,刘邦死后,她的结局就有多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戚夫人有多美,我们是不知道的,毕竟不像现在另一位嫁给韩国人的姓戚的大美女那样各种照片和写真。但对于刘邦这样“阅女无数”的情场浪子,能够长久地保持宠爱,不能不说,这是一门含金量很高的“手艺活”。

因此,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也深受刘邦宠爱,这从“如意”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晚年的刘邦,在戚夫人强劲枕头风的吹拂下,一直想要找个借口,比如长得太丑、上课抠脚、读书睡觉、随地大小便、放屁声音太响、偷看宫女洗澡啥的,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

而且,刘邦可能也知道吕后和审食其有一腿的事儿,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夫妻俩一直各玩各的,倒也相安无事。但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以雷霆手段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吕后已经崭露头角。作为一个纵横多年的政治大佬,刘邦预感到,自己死后吕雉会取而代之,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

我们都知道,封建时代“母凭子贵”,哪怕是自己当皇帝的武则天,在发迹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依靠这条游戏规则。所以,要是刘盈的屁股挪了位置,自己的后半生估计就在哪个边陲的诸侯国扶贫啃沙子了。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吕后根本不是喝汤的,而是吃肉的,而且专拣最肥的吃。

这个结果,是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此时此刻,吕后很自然地想到了过着半隐居生活,天天在山里呼吸新鲜空气练气功的大战略家、姜太公唯一的“隔代弟子”,留侯张良了。

于是,吕后就让他的哥哥吕泽找张良出主意,张良心里清楚得很:帝王家的家事就像烫手的山芋——千万碰不得啊。所以天天说自己失眠、吃坏肚子、身体不好、精神恍惚、脖子扭伤,以种种理由婉言谢绝。无论是请客吃饭、洗脚按摩、还是抄家伙威胁恐吓,吕泽基本都用了,好说歹说,张良实在没办法,就告诉吕泽:“皇上(刘邦)作为一代英雄,他要抛弃谁,任你苦苦哀求,没用!”

“那……那怎么办?”吕泽慌了。

“要想让皇上超越自己的好恶,保住太子的地位,你们必须做到一点——证明太子羽翼已经丰满,能够在皇上万年之后承担起大汉的天下!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志在天下、心系天下的皇上必然不会再有废立之念!”

然后,张良告诉吕泽,太子刘盈生性仁厚,谦而下士,而刘邦现在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国宝级”专家),却始终请不来,因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刘邦待人傲慢、生性粗鲁、匪气太重,动不动爆粗口、讲段子、没有格调。如果你们能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刘邦一定会看见。知道太子有这么牛叉的人辅佐,刘邦对太子的印象一定会大为改变。

吕后听了,连连叫好,立即付诸实施。派吕泽带了太子的亲笔信和价值八位数的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八十多岁的国宝级专家竟然全来了。(早就被张良安排得明明白白)

刘邦一看:刘盈这小子翅膀硬了。于是对戚夫人说: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将来是一定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戚夫人一听,潸然泪下,自己的结局已然注定。

其实,刘邦如果铁了心要废刘盈、逐吕后,让他们卷铺盖滚蛋,那么别说“商山四皓”,就是“嵩山四十皓”、“珠峰四百皓”来了也没用,作为久经考验的政治老手,他拔掉刘盈有一千种办法、一万种办法。但主要在于,刘邦也知道,即便是吕后掌权,以她的性格和智慧,也一定会忠实地实行自己“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而且,有陈平、周勃这样有智有勇的开国元勋在,吕家人翻不了天。

刘邦之所以有废太子的意思,一是刘如意聪明可爱、戚夫人“手艺”娴熟,二是刘邦知道,一旦吕后上台,自己最爱的女人戚夫人一定会死得无比凄惨。

可是,一旦牵涉到国家,情感必须让位于政治!即使是九五之尊也概莫能外。而刘邦能做的,只是把爱子如意远远地封到广袤富饶的赵国,躲避长安的刀光剑影、明枪暗箭。政治,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而相比于对戚夫人的柔情与无奈,刘邦和吕后更像是一对充满默契的工作拍档,堪称中国版的“史密斯夫妇”。他们的爱情早就变成了亲情,却依然互相尊敬,在互相生活、彼此支持的同时,却又极为默契地保持距离、守护着自己的私密空间。

爱着对方,防着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令刘邦没想到的是,吕后的能耐基本上都是跟随自己历经患难、耳濡目染练就的,如同一块配方考究、去除杂糅的好铁。而被项羽囚禁的苦难岁月,更如烈火熊熊,把吕后这块好铁百炼成钢,铸成一把青锋逼人的利剑。刘邦会的、能想到的,吕后也能想到。所以,吕后自然明白对付政敌,只有四个字——斩草除根!

你刘如意远在赵国又能怎么样?刘邦死后,吕后一纸命令,这小屁孩就乖乖地来长安了,不来怎么办?想抗旨、想欺君、想斩首啊?

刘盈一看不行,自己小弟弟要“凉”。要说刘盈真是个厚道人,和刘如意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兄弟俩并没有因为上一代的恩怨而反目。这就是孩子间纯粹的、无邪的友谊,没有利益、没有利用、也没有阴谋,只要看你顺眼、喜欢你,就能玩到一起。有什么不满就直接说出来、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完了谁也不记恨谁。不像很多成年人,表面和和气气、满口仁义,背地捅刀子、使绊子,什么肮脏的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这份善良和温柔,是当年做农民时,吕后一点点教给刘盈和鲁元公主的,但此时的吕后却早已经把这种纯粹丢到爪哇国去了。她非常愤怒,也非常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和刘如意形影不离,连睡觉都在一起,以自己为盾牌,让她没有下毒手的机会。老娘这么辛苦地抓人、杀人,不就是为了让你小子皇位坐得更稳吗?

作为一个皇帝,刘盈心智并不成熟,很多情况下都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作为“女帝”,吕雉则智谋超群、心狠手辣,但却丧失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善良与初心。

最后,吕后还是逮到机会了。这天早上刘盈出去打猎,刘如意年纪尚小,估计是昨天晚上打王者到凌晨,就想多睡一会儿。于是刘盈帮小弟弟盖好被子,自己就出去了。等到他收获满满、兴高采烈地回来时,刘如意已经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没办法,刘盈只能抱着刘如意的尸体嚎啕大哭。

无情最是帝王家!但吕后的无情和怒火显然没有到此为止,当刘盈在吕后贴身小太监的热情指引下,疑惑地来到厕所里,一看,惊恐万状地大叫起来!

斩去手脚、熏聋双耳、挖掉双目、又被哑药毒哑的戚夫人被抛在鲜血与屎尿之中,恶臭、血腥弥漫在空气中,血肉模糊的戚夫人在巨大的痛苦中发出“嗬嗬”的模糊哀嚎,曾经貌美如花的女子,正以最屈辱的方式“人彘”一步步走向死亡。

刘盈痛哭失声:“这种事哪里是人能做得出来的?!”他不明白,当年那个勤劳坚韧、慈爱美丽的母亲怎么会如此的冷血?!对此,他为自己是这头魔鬼的儿子感到羞愧、汗颜,不愿再处理政事。

此时此刻,面对如此丧尽天良、骇人听闻的事情,刘邦当年的功臣,却集体选择了沉默。

要说他们惧怕吕后的淫威,似乎不太可能。像周勃、灌婴等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遇到项羽都能硬刚几个回合,像张良、陈平等人,他们的脑子聪明到连鬼都怕,还会怕一个脸上掉粉的老女人?

然而,这些人心里都很清楚,戚夫人虽然美貌,做人也算不错,却根本没有治国的经验,刘如意更是小屁孩一个,他们上台很容易导致动乱与不测。相反,吕雉虽然心狠手辣、冷血无情,但却有着不弱于刘邦的治国手腕,一定可以驾驭住汉初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贯彻高祖的治国方针。因此,只要不触及“刘氏江山”的底线,别说是杀了戚夫人,就是吕雉挖了秦始皇陵,这帮早就见惯了生死的老狐狸都不会管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张良会出声帮助吕雉。你当智商二百的张大仙真的会被吕泽要挟?笑话!想拒绝吕泽有的是办法。只是因为张良要做给刘邦看,向他表示:自己参与陛下您的家事实在是被逼的,故意装作“万般无奈”之下,才给吕雉出主意。这跟后来诸葛亮给刘琦出主意是一个道理,刘琦把上楼的梯子撤了,诸葛亮才“万般无奈”地提示刘琦镇守江夏,远离荆州避祸,也为刘备后来和刘琦联手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虽然吕后残忍地杀掉了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在刘邦死后又公然与“姘头”辟阳侯审食其出双入对,私生活很成问题。但在国家层面,她干得却有声有色。

吕后坚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继续实行高祖6.7%的农业税,先后重用萧何、曹参、王陵等人为丞相,“萧规曹随”,稳定而宽容的政策让农业经济得以自我恢复与发展,迅速弥合了连年战争带来的创伤,社会财富开始积累。

吕后鼓励民间藏书、献书,废除挟书律、妖言令,放宽言论自由,促进了文化与思想的发展,也让长期处于高压的人民长舒了一口气。

吕后颁布各类优惠措施,进一步减免徭役和田租,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鼓励全国各地大力进行农业生产。

除了继承刘邦发展农业的政策,吕后还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不仅减免对商人的重税,还允许商人穿丝绸、乘马车,不再剥削、压制和歧视商人,而是强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吕后在“无为而治”,运用经济与市场自我调节的同时,更前瞻性地注重国家的宏观调控,不仅在长安设立“西市”,统一管理商业活动。同时,还统一币制,以货币手段抑制通货膨胀、促进商品流通。

吕后还对滥杀无辜特别反感,她修改汉律,“减刑,颁布赎罪法”,更果断废除了“诛杀三族”的罪名。

同时,作为一名女子,吕后还非常难得地从个人做起,开展新生活运动,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可以说,吕后把作为一个女人所有的慈爱、坚忍与温柔都献给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帝”,一位中国杰出的政治领袖。

我们都知道,吕后的性情是非常狠辣刚烈的,谁得罪过她,都遭到吕后变本加厉的报复,有道是“你骂我混蛋,我杀你全家”,戚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当冒顿单于发来照会,调戏她说:“太后,听说你死了老公,正巧我也死了老婆,有道是老夫金枪不倒,老娘风韵犹存,不如你就嫁给我怎么样?你放心,老子天天骑马健身,技术肯定比你那死鬼老公好多了!”

汉朝群臣勃然大怒,樊哙更是扬言要带十万兵扫平匈奴,把冒顿千刀万剐、剁了喂狗。但吕后仔细考虑,知道此时的汉朝还不具备消灭匈奴的能力,只能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于是硬是把这份侮辱咽了下去,以自己年老色衰、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冒顿,并继续派宗室女子远嫁匈奴实行“和亲”。

后来,郁郁寡欢的汉惠帝刘盈猝然离世,吕后只是干哭,没有流一滴眼泪。她以一个母亲的大爱,哺育了万里江山,让大汉逐渐恢复元气,开始崛起,最终傲然屹立于世界,却没有留一点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纵观“鸡头”吕后的一生,那就是刚强酷烈、全力争取的一生,她不是在“争”,就是在“争”的路上,争权力、争地位、争天下……而她除了丈夫刘邦的宠爱,似乎已经争到了一切。然而,随着自己势力的巩固与膨胀,她不再满足于当刘邦集团的“总经理”,而要真正成为当家作主的大股东,摆脱“打工人”的命运。

可就是这样的想法,给她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出于私心,她开始大肆分封自己的族人为王、为侯,除了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等等,还封吕泽之弟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为扶柳侯,甚至连自己的妹妹,也就是樊哙的老婆吕嬃都被封为临光侯。悍然打破了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政治禁令,严重威胁到刘姓皇族和开国功臣的政治利益,激化了刘、吕两家的矛盾,也彻底触动了周勃、陈平、灌婴等元勋的政治红线。

“妈的,连个女人只要姓吕都封侯,老子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生入死那么多年,血白流啦?怎么滴,你是不是还打算封吕家看门的二哈一个什么侯啊?!”

当然,作为一个个久经考验的开国元勋,尤其是足智多谋的陈平,他们知道“时机未到、引而不发”的道理,因此表面上依然装作唯唯诺诺,唯吕后之命是从,但杀机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让利令智昏的吕雉通过“大封诸吕”的“政治自杀”,自己毁去自己政治生涯攒下的人望。

正如面对一个善于撬锁开箱的大盗,你越是把装有宝物的箱子锁得里三层外三层,大盗越是能得到保存完好的财宝。相反,你如果把财宝在光天化日之下拱手相送,天下人就越能够看清大盗的真实面目!

吕后其实也不是不知道,为了缓和刘吕矛盾,于是将许多吕氏之女嫁给刘姓宗室。希望依靠两性关系缓和两家的矛盾,双方达成共识。毕竟要是连姓刘的自己都没意见,你们这帮老不死的还瞎咧咧啥?

比方说,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之子、刘襄之弟朱虚侯刘章,高大英武、力大无穷、一表人才,有“当代项羽”之称。吕后当政时,他是负责保卫吕后的郎中令,吕后把吕禄的女儿许配给了刘章,刘章对吕后看起来也是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公元前182年,吕后召集吕氏宗族举办酒宴,刘章随侍护卫。吕后叫其担任酒吏,刘章请求:“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照军法来监酒。”吕后同意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章进献“盘鼓舞”助兴。歌舞以后,说:“请让我为太后唱唱耕田的歌谣。”吕后笑道:“你老爹刘肥知道种田,你小子生来就是王子,怎么晓得种田呢?”刘章回答:“臣知道。”吕后就点头:“那你唱唱看。”

刘章唱道:“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深耕之后,接着播种,苗要疏朗,不是同类,坚决铲除!)

吕后听出了刘章歌中的杀气,一时沉默不语。不久,吕氏家族中有一人喝醉了,借故离席,刘章追过去,按照军法处置逃兵的手段,一剑宰了他。众人大惊,但事先吕后已经答应刘章以军法监酒,所以无法治刘章的罪。

吕后终于明白,自己打破了“非刘氏不能为王”的政治红线,严重侵害了刘姓诸侯的利益,刘吕两家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别说安排对象,就是安排暴富也解决不了。刘吕火并,就像一个火药桶,直等吕后“嗝屁”,就会轰然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后,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雉一死,吕氏家族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吕禄、吕产虽然掌控军队,但无论从才能和手段都非常平庸,可以说是“阴盛阳衰”。于是,愤怒的刘氏诸侯纷纷起兵,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等人带着马仔气势汹汹直扣荥阳。都想在“诛吕之役”中抢得先机,牟取更大的利益,甚至企图浑水摸鱼,“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路虎”,说不定运气好就黄袍加身、入主天下了呢?

陈平、周勃呢?他们巧妙利用各诸侯大军压境的形势,劝说“慌得一批”的上将军吕禄交出兵权,吕禄本想不交,可自己又不会打仗?你不指望那些开国的老将、老帅,你能指望谁?吕后生前好不容易从功臣们手中得到的兵权,就这样被陈平、周勃借力打力、连哄带骗地要了回来,这样一来,大局就注定了!

此外,这些久经生死、宦海浮沉的老狐狸们对打着诛吕旗号的各路刘姓诸侯心里的小九九是一清二楚:笑话,老子杀人、坑人的时候,你们这帮小兔崽子还穿着开裆裤玩泥巴呢!他们一方面派灌婴镇守荥阳,阻止诸侯入关。一方面,通过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命太尉周勃统领北军。

一进军营,周勃便下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呼啦一下,大家纷纷袒露左肩。因为从将军到列兵都晓得,是谁统一天下,让自己的亲人不再流亡、流血?是刘邦!是谁轻徭薄赋、打击豪强,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吃得上饭、种得上地?是刘邦!哪怕吕雉继承了刘邦的事业,但百姓只会将这一切归功于开创者刘邦及其子孙,而不会归功于吕氏,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在刘不在吕!

接着,陈平再让周勃协助朱虚侯刘章控制南军。得手之后,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接连做掉吕产和吕禄,并分派人手,大肆捕杀诸吕,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诛杀。至此,吕氏惨遭灭门,统治大权又重新回到刘氏手中。

政治斗争向来残酷,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常常是进一步呼风唤雨,退一步万劫不复。人们常常看电视里、手机里,许多国外的政治领袖在聚光灯下的纵横捭阖、不可一世,却不见某利比亚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的独裁者,被一把瑞士军刀捅爆了菊花,痛苦地死在了苏尔特肮脏的路边。

坐镇指挥的右丞相陈平得知大局已定,轻轻地吁了一口气,他回过头来,问了下太尉周勃:“老伙计,这次各路诸侯,有谁没有出兵?”

“代王刘恒。”

陈平笑了笑,赞许地点了点头。

刘恒,就是那位“鸡屁股”一样的奇女子薄姬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诛杀诸吕之后,大臣们认为吕雉所立的两位少帝和另外两个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少帝刘弘。然后,在陈平、周勃、灌婴等人的力推下,默默无闻、镇守北疆的代王刘恒被推举为大汉新任的皇帝,是为汉文帝。

这一举动,让一直以来拼命表现、上蹿下跳的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等人大跌眼镜,因为在这次“诛吕之役”中,齐王刘襄率先出兵,在诸王中先声夺人,他的亲弟弟朱虚侯刘章披坚执锐亲自动手,据说连自己出身吕氏的老婆都做掉了(够狠),在这俩兄弟看来:胜利之后,你称帝,我封王,大家开香槟,耶!

可现实呢,却啪啪打脸。在他们看来,刘恒这沉默寡言、一脚踹不出个屁的憨批除了辈分比自己高(刘恒是刘邦儿子,刘襄、刘章是刘邦孙子),其它是一无是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汉高祖刘邦晚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概括了秦末风起云涌的乱世,总结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但最后一句,其实是最有意味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以看出,刘邦的内心非常渴望得到一种人:猛士。那么,什么是他心中的“猛士”?

答案,其实在“猛士”之后的那个字:“守”!

刘邦得到天下后,身边有个儒生陆贾,和当年靠着一张嘴说动英布反水项羽的“分手专家”随何老师堪称刘邦帐下的“嘴强王者”,他曾经只身赴南越,成功让反骨仔南越王赵佗归附汉朝,认刘邦做老大。

只是开国后,随何老师混得不太好,做到护军中尉就销声匿迹了。但陆贾却历经刘邦、吕后、汉文帝,官儿当的是风生水起,堪称时代的弄潮儿。究其原因,政治和把妹一样,不能只靠一张嘴,更要有硬家伙。

动动舌头,只是陆贾的副业,人家真正的主业,是有事没事往刘邦那儿跑,推销儒家治理天下的终极思想——仁义。

你说老刘会听他这一套吗?听了,那才见鬼呢!和许多老男人一样,刘邦最感兴趣的,是每天洗完澡,喷点古龙香水,穿着浴袍,蹬着拖鞋,叼着万宝路的香烟,刷世界哪个国家和哪个国家干起来了,某某明星离婚了、代孕了、偷税漏税了这样的惊天大瓜。

所以,到最后,一瞅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政治老师陆贾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过来,刘邦就像很多学政治的学生那样开(头)心(塞)到飞起,有一次,刘邦实在受不了了,终于口吐芬芳破口大骂:“Stop!Stop!闭嘴吧你!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有屁用?!”

陆贾也不含糊,当即怼了回去:“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天下!” 随后他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仁义”的重要性。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的集团言论是比较自由的,相对而言,员工都能直接向老板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伙儿上班也可以试一试。

作为当时最顶尖的政治家,刘邦立刻意识到“仁义”二字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刘邦之所以能战胜“绝世猛人”项羽,不就是争取人心、依靠人心吗?如果没有关中人民的坚定支持,刘邦根本不可能迅速走出“彭城之败”,最终一统天下。而且,刘邦虽然文化不高,但已经隐约感觉到:陆贾的思想,有破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关键密码!

于是,他命令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陆贾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极力称赞,称其书为“新语”。

戎马倥偬、征战一生的刘邦明白:如何“守天下”,如何塑造一个长治久安的大一统帝国,已经成了一个新的重要政治命题。但他已自觉时日无多,因此迫切需要一位真正的“猛士”,承担起这个关乎汉帝国乃至全中国存续的历史使命。

而他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就是这样的“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铲除诸吕、再造乾坤的大功臣,周勃、陈平面对满朝上下喊着、嚷着要立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的“托”,表面笑嘻嘻,心里“MMP”。他们是阅人无数的老油条了,深知:刘襄性格霸烈、刘长嚣张跋扈,大汉虽然经过刘邦、吕后的治理,已经基本医治了战争创伤,但底子还很薄,要是把江山交给这两位大爷,胡搞一气,后果实在堪忧。

相反,在“诛吕”的狂潮中,面对无数打着“勤王”旗号,喷血冒火搞事情、想要从中捞一把、生怕慢人一步血本无归的投机者,偏居北地的代王刘恒却表现出惊人的沉稳与静气,别人争、他不争;别人抢、他不抢,而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屯垦戍边、恢复民生、发展经济、抵御匈奴。

虽然,大多数人很自然地忽略了躲在漩涡之外的刘恒,但饱经沧桑、历经生死的周勃、陈平等柱国之臣却不会看不见:年轻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厉害!厉害啊!

诚然,进攻性、侵略性强的男人有着浓郁的雄性荷尔蒙,更有吸引力,对现在许多的女性尤其如此。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飞扬浮躁、不可一世的“霸道总裁”“霸道王爷”,以及校园里又帅、又狂、又拽、又坏的男孩子一般都很有市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嘛,当今时代尤其如此。

可实际上,说句风凉话,年轻时又帅、又狂、又拽、又坏的男孩子,绝大多数就会被社会的风浪、江湖的风雨打得连渣都不剩。因为,在他们“狂霸酷拽”的同时,很多对未来有着明确目标的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默默做些什么、积累什么。

说到底,认识一个人,是需要阅历、需要时间、需要眼光的。成为这样一个人,也是需要坚守、需要努力、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忍受误解与孤独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刘邦把自己这个儿子取名为“恒”,真的是恰如其分,堪称“预言帝”一样的眼光。

在这一刻,这些汉高祖的老臣们,一定想起了当年进军咸阳时,面对大秦皇宫里满屏的美女、财宝,汉高祖刘邦却封存宫室、府库,驻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的历历往事。当时的刘邦,已经五十多岁,而此时的刘恒,才二十出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刘恒的性格,与他的母亲薄姬的教育息息相关,薄姬的一生,跟“幸运”基本沾不上边,她本是魏王豹的妾室,在魏王豹被韩信攻灭后,又被送给刘邦,“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她,却成为了王侯将相们的玩物,被风吹浪打,忍受着百年孤独。

可是,善良的薄姬却没有自怨自艾,她默默忍受着命运,用一颗“仁善之心”关心、善待每一个人。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刘邦宠幸。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她。之后,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儿子刘恒。

刘邦铲除异姓诸王后,大封诸子,由于刘恒不受宠爱,相比于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赵王刘如意,他被封到了“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代国。可就是因为偏僻、低调,刘恒得以置身事外,不仅成功避祸,更得到了看似“从天而降”的地位。

而由于儿子被拥立为皇帝,薄姬也否极泰来,成为了站在大汉所有女性顶点的皇太后。而这一点,也是陈平、周勃早就考虑好的——薄姬仁善,必然不会重蹈吕后擅权的覆辙!

所以,最后,在吕雉、戚夫人、薄姬三个女人中,成为“鸡头”,笑到最后的,却是一生雌伏、心怀仁善、哪怕做了“鸡屁股”也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的薄姬。

所以,“争”不一定成功、“不争”也未必不会成功。关键是:不能因为“争”而丧失自我、失去智慧、失去温情、乃至失去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永远把责任与担当置于利益之前。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相信时间和实践都会检验一切。

一句话,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文/甘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