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月份是

全国“民法典宣传月”

今年的5月28日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三周年纪念日。

此次的宣传月活动主题为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民法典宣传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有哪些亮点?

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

一起来看

你知道什么是民法典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是真正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制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此同时,它也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别看民法典的确立才短短几年,往前追溯,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早在1954年就已经启动,历经了1954、1962、1979、2001年四次制定,历时66年终告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中的亮点

见义勇为免责

近年来,见义勇为反被诬陷、敲诈的事件频发,“扶不扶”、“救不救”也成为当今社会密切的话题。民法典原文: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伤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通俗来讲,就是当你见义勇为的时候,如果不幸受了伤或者遭到了什么损害,就由那个犯错的人赔偿你。而你在见义勇为过程中,不小心导致受害人受伤,你是完全不需要赔偿受害人的。“见义勇为免责”出台,给予了见义勇为这最基本的保障,也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对校园贷say no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获得了诸多青睐,众多“校园贷”金融机构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这些网贷平台有些并不规范,甚至设置了高额的利率和罚息,学生出现了逾期返还的情况时,个别网贷平台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手段追回借款及高额的利息。那么,作为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以及对借款利息的确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网购商品有关风险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条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第六百零四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同学们不要再被不良商家欺骗,要学会利用《民法典》保护自己的权益!

拒绝校园暴力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当你受到欺负时,要勇敢站起来反抗!

你的信息被APP偷走了吗

手机APP在方便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向用户索要着各种权限。建议广大师生,在日常下载、使用、授权APP各种权限的同时,提高警惕,保护信息,守住底线!如果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遭受侵犯时,请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者求助,以便维护自己的人格权益。

集体活动中受伤谁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爱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草案彰显人民至上,回应百姓关切,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必将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

通过系列漫画

一起学习《民法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HE END

2023年5月28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颁布三周年

今年5月是全国

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

此次的宣传月活动主题为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让我们通过一组系列漫画

来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西安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