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助人为乐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到了今天,许多国人依旧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初心,在面对力所能及之事的时候,也愿意尽一份力。

说到无偿献血,相信许多人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学校内看到无偿献血的爱心车。当然,早些时候,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也并不排斥,甚至会积极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出现了急转弯。越来越多的人对献血一事表以排斥的态度,甚至不认可无偿献血这种形式的存在。即使现在国内多地的血库告急,但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却越来越少。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以明显发现,最近几年关于无偿献血的呼吁之声越来越多,不管是媒体还是公众人物,又或者是专业的医疗人员,都在普及献血的好处。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更远,就是因为血库告急,之所以血库血液不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需要用血的病人在不断的增多。

现代社会,疑难杂症的状况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身体可能或多或少都患有慢性疾病。这样一来,一些老人可能不得不长期服药来维持身体的机能,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需要通过输血来保证自身血液的正常流通。

不仅如此,面对各种各样的新型疾病,相关机构也在努力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出应对这些疾病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样本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这样一来,实验用血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

正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所以我国才出现了血库血液不足的现象。而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想要更好的保证人体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作为储备,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呼吁也是势在必行。

只不过尽管各路专家都在普及献血的好处,但人们对此却无动于衷,包括此前对献血十分具有热情的大学生,也渐渐反感无偿献血。那么,人们不再愿意献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献血人的权益得不到优先保障。在人们献血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听到这样的话,那就是献完血之后,如果自己以后或家人需要用血,那么就可以优先考虑。许多人在听到这样的口头承诺之时,为了预防未来的一些突发因素,所以在献血一事上也并没有什么怨言。

但在实际过程中,献血之前的口头承诺不仅没有得到实现,而且就算是自己或家人需要用到自己的血,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才能使用自己之前所献的血。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献血并不会为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所以干脆就直接不献血。

其次,人们不再愿意献血,主要是因为自己体会到了献血带来的弊端。之前献过血的部分人表示,自献血之后,自己的身体也就出现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症状,比如免疫力减弱,时不时就头晕乏力等。这样一来,人们就对献血产生了害怕,就算是没有献过血的人,在听到这些经验之谈之后,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

毕竟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再多的外界诱惑都是镜花水月。同样,如果在不健康的情况下献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献出的血对他人也不会有帮助,甚至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献血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秩序也增加了人们的抵触心理。众所周知,除了最常见的血型之外,还有一些稀有血型,而这些血型的数量极具稀缺,通常都是献血机构的香饽饽。

这样一来就导致,如果是一些稀有血型的人献血的话,那些负责抽血的护士就会在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抽出更多的血量,甚至还不顾献血人的身体情况。如此的不良秩序使人们觉得冒犯,不仅献过血的人不会再次献血,在口口相谈中,还会劝告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要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当代大多数人不愿意献血的现象,其实并非没有根据可依。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行为准则的规范,献血同样如此。想要提高人们对献血的热情,那么就需要完善无偿献血的相关制度,打消人们对献血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我国的血库才会保持充足,从而为有着血液需求的人提供帮助,为疾病研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