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项目需要让你一年付出284万元的成本,那么你要能得到多少的利润才值得投资?

这个问题提出来,肯定会让很多人眉头深锁,苦苦思索。

这个数字,如果对象是某些大项目,倒也不算离谱。但是如果这个数字仅仅是一个小卖部(我真的想称其为小卖部,因为性质就是这样,大小也只有4.5平米)的租金,是不是会让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图,价值284万的小卖部

日入过万才能保本

刚刚看到这条新闻这个数据的时候,财经专业出身的我脑子里嗡嗡的。飞快的算了一下,一年284万,日租金7780元。如果还算上人工、其他费用等等,这个小卖部必须日均毛利过万,才算一个赚钱的项目。

就算是之前的起拍价,西湖风景区的标价也是190万元,算下来至少日租金也是5200元。

根据小卖部里面能售卖的物品价格测算,一瓶矿泉水定价5元,毛利可能是4元,玉米、烤肠定价10元,毛利可能在6或者7元。那么一天大概要卖出1000根烤肠或者玉米,或者2000瓶矿泉水才能保证盈利。当然,还有一些利润更高的商品,比如旅游纪念品一类,可能卖出一份就能赚几十甚至上百元。还有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段,这些价格还会上浮。

而西湖景区确实是人气一直很旺很旺。根据最近的五一期间数据,杭州接待了635万人,其中西湖仅在五一第一天就接待了34万多人。从数据测算来看,在这个租金数据的基础上,仍然有实现盈利的空间。

难怪西湖如此寸土寸金,也难怪西湖风景区可以用直接挂出190万的起拍价,并且在经过了68次的竞价以后,拍出了现在这个天价。溢价接近一倍。

溢价成本需要转嫁

算完了数据,忽然发现我们只是一开始被这个数据惊到了,细细拆分下来,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这些溢价的成本,最终是需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景区,很多人有一个共识,也是感受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景区的物价一定比外面贵。所以有网友说打死也不在景区买东西。我最深刻的记忆来自成都宽窄巷子,只是隔着几米宽的一条街,外面的冰粉3元一碗。宽窄巷子里的冰粉10元一碗。而现在看来,景区里的物价贵,不仅仅是商家的问题。因为这些利润,还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给景区。

你们愿意买单吗

就算明明知道了这个价格的根源,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买单的。

中国有句俗话“穷家富路”。出门了,总是要花钱的,就算多花了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不是天天都这么花就行了。

就算矿泉水贵了几块钱,口渴了还是要喝的。就算旅游纪念品有点贵,喜欢上了还是要买的。说实话,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还有就是看实际情况。比如在黄山顶上,矿泉水也确实高于市场价,10元一瓶,但是那是需要挑山工挑上去的,我们空着手爬山都觉得累,人家要肩负几十甚至上百斤的担子。这个价格,我很理解并且愿意接受。但是西湖景区,不存在这个情况吧?

看似天价的金额分摊到太多人身上,也就不存在天价这个说法了。景区最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蜂拥而至的游客,有了人流,284万租金算什么?

然而,消费者们就应该买单?或者说,因为我免费享受了西湖的美景,就应该从其他地方让景区赚回票价?

真的要提升旅游感受,把景区的价格降下来,必须要从根源上去解决。比如这次的拍卖,景区可以考虑设置一下最高限价,并在拍卖成功后对景区内的物品进行一个指导价或者统一定价,想必会给游客更好的感受。

合理的利润,合理的价格,而不是奇货可居,才是最好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