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三国时期,有传言说:卧龙和凤雏得一人便能夺得天下。可见当时的社会对诸葛亮和庞统的社会价值有多高。而他们两人正好都是刘备的手下,诸葛亮的威名就不用说了,与诸葛亮相比,庞统的一生就比较坎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庞统和诸葛亮师出同门。当时庞统在东吴,孙权的地盘,名望也极高,庞统也有意投靠孙权,不过,孙权却是个外貌协会的,觉得庞统长的丑,而且说话狂妄,就非常不喜。但孙权说话还是比较委婉的,于是说,有需要自会联系先生您。

庞统在孙权这里碰壁,于是想投靠刘备。刘备非常高兴,亲自迎接,但一看庞统面貌,又觉得不像智者,不禁产生了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时诸葛亮对于庞统是了解的呀,所以就替庞统说了些好话,刘备当时心里还是有点不太相信的,但是面子上还是接纳了庞统,而且在之后也是有意试探他的本事,庞统好在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所以刘备便开始重用他

庞统在自己的职位上也是尽职尽责的,同时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庞统跟随刘备也有小两年的时间,按理来说朝夕相处的,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了解的,但是一件事让庞统觉得并未看清过刘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中记载: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这是庞统为了帮助刘备征讨西川出的主意,简单来说,就是直接趁着刘璋与刘备相会于涪城时,便拿下刘璋,如此便可以一举得益州。庞统这个奇谋,用在刘璋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刘备却当即放弃了这个策略。刘备认为,自己恩信不足,刚到他国,就采取这样的冒失行为是不理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一场和刘璋在一起的酒席,当时庞统心里已经有主意了,他和魏延商量,想趁此机会直接拿下刘璋,这样刘备也不用辛苦的攻打了益州了,可是刘备没有采纳,还将魏延喝退了

然而时隔不久,刘备和刘璋之间矛盾更加激化,几经折腾之后,刘备最终打到了昔日与刘璋相会的城池——涪城。在这里,刘备终于释放了心中的压抑,他命人准备庆功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立功的人该赏的便赏了。但是说实话,刘备这场仗打的不光彩,可是刘备偏偏弄得很高调,在宴会上,刘备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听到此话,心中就不快了,之前推荐使用擒刘璋之计,你不但不采纳反观把我大骂一番。

现在却大摆宴席。庞统便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从这句话来看,庞统是戳中了刘备的痛点,庞统认为刘备以攻打刘璋为乐,所带之兵绝非刘备口中的仁义之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后来可能也明白了,这样做的确是不好,所以就应承了一番庞统,可惜的是庞统早就领教了刘备的真面目。

好心的庞统还提醒了魏延一番,可惜的是魏延没有听懂

庞统临死之前也是将自己的心声说了出来,而魏延虽然给刘备立下了功劳,但是就是因为一个小差错,也惨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当时庞统的一番苦心提醒,魏延是彻底忘了个空。倘若,听取庞统的意见,一直深记伴君如伴虎的教条,做好本职工作,魏延也不会如此

世人对于刘备这个人的评价也是颇多的,单纯的从《三国演义》中去了解刘备是不够的,毕竟小说这种东西会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而且里面的主人公肯定是会得到包装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或者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那我建议你去看看《三国志》,可以说没有《三国志》就没有《三国演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去品读《三国志》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物都会推翻你之前的评价和想象,这个会更真实

有人说看《三国演义》更具趣味性,但我想说史书里面的记载更耐人寻味。

梁启超称赞《三国志》“真正之最低限度的必读国学书目之一”

想要理清三国正史,拥广阔的人生格局,必读《三国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知道大家担心的地方在于文言文看不懂怎么办,所以我特地寻来了白话全译全套《三国志》。这套书是中国首套白话全译本,文白同篇对照,让你轻松读透三国史,读懂人性智慧

当你读正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刷新了你对三国人物的认知,无论是写帝王将相、还是儒林侠客,都不隐讳过失,不藏匿功绩,本味还原

它以人物传记为编写手法,简短却生动,堪比小说,读时如历其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日里可一边读原著,一边读白话译文,直观了解三国风云时,还可增添古文修养,锻炼语感。

可以说,只要读过这套书的人,绝不会落下《三国志》任何一处精华。

全书3册,共65卷。每篇传记篇幅极短,十五分钟就能了解完一个人物。通勤路上、午休闲时,随意翻开一篇,便看尽英雄一生。

多读一页史书,人生就少走一条弯路。

《白话三国志》,便是一面能看历史之镜,以人物为光,折射出

纷争中暗藏的处世之道,从而清晰映照当下的路。

如果你真想要穿越历史的时空,那就带一本《三国志》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