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大梦

这是【大梦看电影】的第16篇推文

年度最受期待的华语电影之一。

豆瓣开分9.1。

椒麻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迦诺主竞赛评委会特别奖+青年评审团二等奖,看过的不少人用它对标《活着》和《霸王别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它也是目前我们最难“看到”的华语电影之一。

导演邱炯炯,20年前就是风格独树一帜的新锐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椒麻堂会》也极具特色,全片讲地道的四川方言。

片长接近三小时(179分钟),横跨三十年时代背景。

这,会是我们时代的“霸王别姬”吗?

01

旧史新拍

题材见野心。

全片无特效,所有镜头都在四川密林里的一座老工厂完成。

制作上,与当年神仙阵容的《霸王别姬》没有半毛钱关系。

整体质感,又便宜,又昂贵。

便宜在于,历史氛围塑造,都通过手工艺的舞台布景、道具陈设。

奢侈在于,它还原历史没有丝毫轻慢,精细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场面,也是手工,却气势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群演没钱请,电影里到处是一人饰演N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搭台唱戏

这么一部穷小片,为什么让许多人想起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

因为它们同属于一种特殊的华语类型:平民史诗。

《椒麻堂会》故事主角原型,导演邱炯炯的祖父、川剧名丑邱福新。

七八十年代,他是川剧戏迷眼中的真·顶流。

过世后还享受着帝王级待遇,牛头马面蹬着霹雳带闪电的三轮车迎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从邱福新死后讲起。

他在奈何桥上遇到了熟人驼儿(顾桃 饰)。地府没有驼儿的档案,他只能一直在鬼城外当流民。

驼儿横穿阴阳两界,在黄泉路上有了一间能喝酒听风的麻将馆。

邱福新和驼儿、牛头马面搓了一夜麻将,在喝下孟婆汤前,回忆起自己漫长又短暂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行、成角、漂泊、娶妻、吸毒戒毒、挨饿、被批斗。

从孤儿成长为人民艺术家,到人民公敌,有与《霸王别姬》的熟悉感。

邱福从小双亲去世,童年寥落,开始只是为一身班服,作为活命的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1937,日军侵华,夜半一首《四季歌》;解放战争,《隋朝乱》观众喝彩;接着一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拉开新时代序幕,小邱也、成了“人民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时代变了,小邱是襟带红花的“人民艺术家”。

突然,时代又变了,沦为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反革命大戏霸……

人戏不分的境界,完美咬合这个人鬼不分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小丑精神

丑角,发展较晚,但包容性极强。

从帝王将相到乞丐流氓,无所不包。

传统的丑角是配角,但川剧的丑角本身就是主角——雅伪相联,以丑衬美。

椒麻堂会就是一部“群丑戏”。

片中各种人都是为了这一个“好像”活着。

刘师长好像元帅。

棱镜反射里,自己军功章加身,摇手一指唱出千军万马之势。

可镜头一转,军服上没半枚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椒麻堂会》向华语电影的巅峰发起致敬,却不完全用“电影”的方式。

它讲述一段历史,却回避了绝大部分经历过这部分历史的观众。

我们时代还能产生“霸王别姬”吗?

这个问题陈凯歌本人回答过:

不是说我现在就拍不出来了,是现在这个环境决定了电影不能再这么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