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上映的《长空之王》,创下了一项记录:内地影史五一档剧情片总场次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场次占优的情况下,《长空之王》的总体票房反而不如喜剧片《人生路不熟》,可以说在票房上是达不到所有人的预期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长空之王》引发的网络争议,也非常大,甚至到了激烈争吵的地步。我们看下豆瓣上观众们给出的星级波动,就知道目前这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大家的评论非常割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割裂局面呢?

难道《长空之王》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流量烂片吗?

云帆不是这么认为的,毕竟上一部流量烂片《XX堡垒》上映之后遭到了一面倒的口诛笔伐,完全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无法动弹。

而《长空之王》,毕竟是部分观众觉得好,部分觉得不好,可以说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但不能说是一部烂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帆倒觉得,这是一部有些进步,瑕不掩瑜的作品。

目前的票房和豆瓣评分(6.8分)也算是真实的市场体现和观众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空之王》有进步创新之处,也有不少瑕疵之处:

军事元素方面确有不小瑕疵

因为《长空之王》宣发主打的特点就是“科普大片”、“真机实拍”,加上又涉及到我国的几款主力战机“威龙”歼-20、“潜龙”歼-16、“猛龙”歼-10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电影宣发初始就让所有的观众包括军迷们都激动不已,毕竟能在大荧幕上欣赏强大祖国的“国之重器”,看到这些性能优异的战机展现出的各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大场面,那妥妥各种自豪感和骄傲感油然而生啊,简直多巴胺满分有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嘛,真机出镜,绝对是军迷们的狂欢,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哪怕对它们不了解,也不妨碍被这些大家伙们震撼到。

然而,从上映后呈现来看,《长空之王》与现实军事方面不合理、脱离实际、不顾逻辑的硬伤和瑕疵,确实不少。而被“伤到”的军迷们,自然就会在微博、B站、抖音上面各种吐槽了,云帆摘录几条主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就是剧组可能是怕挡住演员(特别是流量演员)的脸而影响票房,所以将熊猫深色遮阳护目镜改成了全透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空中的阳光强度通常都是数倍于地面的,所以战机飞行员的遮阳护目镜基本都是黑色的,保护飞行员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免去阳光对飞行员操纵飞机的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电影中就罔顾这一事实,让战机飞行员们都戴上了全透明护目镜,这不科学,也不是事实,很不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一点,同为空战题材的好莱坞电影《壮志凌云2》也是如此操作的,所以我只能说,电影大多都是这么拍的,这点也没法过于较真,当然,如果《长空之王》真采用了黑色护目镜,我觉得效果会更好,更加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就是《长空之王》的战机空战画面大多是特技制作,CG合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涉及到一点“夸大宣传”也就算了,毕竟歼-20等战机在地面上“真机出镜”了,想真正飞行起来拍摄基本不可能,好莱坞也很难做到。

但是《长空之王》中的飞行空战特效画面被扒出了一大堆不合理和瑕疵,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电影中的战机超音速掠海飞行,对于隐身战机来说,根本没必要。而且特效画面中的海面连一点波纹都没有,简直就是画蛇添足添到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歼-10、歼-20飞行战斗中的特效画面不合理,给人的感觉就是特效画面制作人员军事知识不过关、制作态度不严谨、做事不够专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电影中战机的飞行镜头透着浓浓的廉价塑料质感,背景和光线也不够写实,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无比真实”的特效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战机内部也是各种瑕疵,例如歼20是五代机,座舱里面应该是装备了电子屏的,而不是这么多的机械仪表。这个用“不能泄密”作为借口也是说不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这些画面,难免让人想“真机实拍”、“专业特效团队”究竟到哪里去了?

作为同样都是空战题材的《壮志凌云2》,剧情中也有很多不合理,于专业上有问题的瑕疵,但是硬是依靠良好的特效画面掩盖了过去。

这一点,还真是国内商业大片需要好好学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帆觉得《长空之王》中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花在特效制作上的经费还不够,二是对于特效画面的制作和监督确实不够专业和严格。

而这些显而易见的硬伤瑕疵也让很多观众纷纷吐槽,降低了他们对《长空之王》的好感,可以说,这真是好钢没有用到好刃上。

既然《长空之王》主打的就是军事题材、空战题材,主打的就是“真机实拍”,主打的是特效制作,就应该把大部头的经费和精力都用到这个部分来,而不是被其他部分占用经费和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点上,《长空之王》的制作人员真的得向《流浪地球》系列剧组好好学习一番。郭导估计能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一个钢镚当做两个花”以及“花小钱搞出大场面”。

毕竟,咱们国产大片标杆(《流浪地球》)已经立在那里了,总得不断向目标看齐吧,总不能一味和其他烂片较高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有位B站UP主说的云帆很认同:“有想要当红小生支撑票房,又想像《大决战》那样成为一代经典,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题材新颖 剧情可圈可点

硬件方面的瑕疵挺多,在剧情方面,《长空之王》倒是扳回一城。

首先题材比较新颖,电影聚焦了大家比较少见的职业——战机试飞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空战,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战机型号和战机飞行员,毕竟好莱坞的经典《壮志凌云》讲的就是战机飞行员的故事。

而在《长空之王》中,讲的是和战机飞行员一样值得人们敬重,技术层面上不输战机飞行员的军人——战机试飞员,而且,他们所面对的危险比战机飞行员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新型战机能投入使用时都是已经测试调配好了的,而参与这些无数测试调配的人,就是战机试飞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相关资料,一款战斗机从设计加工到第一次上天,需要数十万道工序,而上世纪50年代,平均每周就会有一名试飞员在执行试飞任务时出现危险情况。

虽然如今时代进步了,现代战斗机的安全系数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战场变化以及各种高科技武器的层出不穷同步提高了现代战斗机的各种系数门槛,也对战机试飞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长空之王》通过雷宇(王一博饰)与他父亲两代人的关系,通过雷宇与队长张挺(胡军饰)的亦师亦友情感,通过雷宇所在小队同志们的炙热爱国之情,表现出了我国当代军人的拼搏精神和无畏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想要试飞出新飞机的极限,首先要突破你们自己的极限。”

这句话既是《长空之王》的剧情核心,又是对于试飞员们的激励,他们的工作就是接受大量突破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然后去完成试飞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我们试出最好的飞机,让前线的战斗员安全回家,陪他们的孩子一起长大”

这句话中包含的人文关怀和集体精神,让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

这句话反映了虽然试飞员们面临的是超乎想象的挑战和生死攸关的考验,但是战斗机直冲云霄的那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骄傲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自己的,凌云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总想着走捷径

如果说《XX堡垒》是商业大片运用流量明星的典型失败之作,大家都需要在其大体老师上吸收经验教训啊。

目前《长空之王》可以说是商业大片运用流量明星的2.0版本,有进步,但是也有比较大的瑕疵,总体而言是瑕不掩瑜,能看,也值得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今后的国产电影在运用流量明星方面能够更加纯熟吧,首先就是千万不要把流量明星的颜值放第一位,不要为了顾脸而做出保留不合理发型、不合理护目镜的行为。

电影中越因为现实而丑化流量明星的颜值,越能激起观众的认可和共鸣,这一点真的要参考易烊千玺的成功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就是千万不要因为流量明星的人设而去改变剧本或者改变主角性格。好的电影应该是演员去拥抱角色(剧本),而不是角色(剧本)去迎合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时代变了,不要被总想着借助流量走捷径,流量明星只有借助好的电影才能锦上添花,而不能在烂片里面雪中送炭。

资金和精力要多花在电影制作层面上,而不是依靠流量明星效应走捷径。

这样,国产电影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