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月,桃李芳菲,早樱未尽,海棠新开。为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探讨国内外骨科临床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快我国骨科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应用,推动国家医学科学进步与发展,4月15日上午,2023积水潭骨科新进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内国际骨科同仁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刚刚评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能够届时举办这一论坛,对于骨科领域不断创新,培养人才,共同协作推进骨科医学发展,是推动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必将造福更多患者,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着我国骨科医学的领军人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先后为大会发表了致辞。可以说积水潭医院是我国骨科最早的一批发源地,无数骨科成果从这里诞生,无数骨科人才在这里深造。一代代员工秉持“精诚、精艺、精心”核心理念,致力于骨科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大会主席、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以“新使命 新征程——建设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为题,进行了大会主席演讲。从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科学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中西医协同创新7个任务目标出发,详细介绍了医院近几年在骨科领域的新思路、新成果,特别是多学科合作紧急医疗团队EMT的建立与应用,建立骨质疏松症、肌少症等疾病的诊疗新模式,以骨科手术机器人、金属3D打印为代表的创新引领及关键技术攻关,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工企模式及成果转化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照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要求和考核指标,中心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全国骨科同仁群策群力,协同发展,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打造成真正的大国重器,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医学力量。

在特邀专家讲坛环节,我们有幸听到了四位讲者在各自领域对于中国医学发展的展望与描绘,诸如“骨科机器人的新进展”,“关节外科智能化发展”,“两个国家队的融合”等尖端问题的探讨,引得在场听众掌声。骨科机器人在根本性创新等方面仍急需提升,相信未来骨科机器人在安全性、精准性、智能性方面充满希望,在改变骨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固定样式、医生角色重塑等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医院与国家队在加强创新研究、推动国家队高水平医疗康复保障团队建设、推进运动员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提升国家队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供探索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建设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辐射引领全国骨科协同发展。为此,北京积水潭医院将“专科联盟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实践手段。未来将以“联盟”为载体,通过发挥国家骨科中心和联盟主体单位的辐射引领作用,构建合作共同发展体系,携手实现全国骨科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经过前期充分论证、审核、评估等组织程序,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首批北京朝阳医院、上海六院等12家医院,共同组建骨科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盟;联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等9家医院,共同组建骨科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为平台,北京积水潭医院需同全国骨科同仁一起,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中国骨科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