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出现了超过了百万名的“赤脚医生”。他们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是很多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建国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35岁正值壮年啊?

1949年,中国有5.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89.36%。在绝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都很贫困,“小病硬扛,大病等死”是常态。

再加上传统接生婆基本不具备卫生常识,新生儿护理更不用说了,所以婴儿死亡率极高。那个时候多生多养,孩子活不到成年是常有的事情。另外,传染病高发,也导致了极高的死亡率。

总之,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非常需要能治病救人的医生。

建国初的医生很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说当时全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但是,这些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70%都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

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13》相关数据整理,196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8.0%。和上面的数据对比一下,大家就能理解了,占据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只有极少数医护人员存在。

怪不得毛泽东听了汇报,十分生气,他说:“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毛泽东一语中的,说到了问题的根本。

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花费数年时间,大量费用,还要积累临床经验。培养出来的高级医师,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会去农村地区看病吗?另外,高级医师面对的高、深、难疾病,至少在那个年代来说,有不少是“富贵病”,有几个老百姓会得那些病?

在极度缺乏医疗资源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培养一批全科医生,深入农村,为农民看病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大量的医学速成班出现,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只要学习几个月时间,毕业后就能当医生了。

为什么要叫“赤脚医生”呢?因为那时候农村都是泥路,下雨天农民都是光着脚走路,乡村医生自然也这样,所以就被称为赤脚医生了。

别看赤脚医生是速成班出来的,但能看的病不少,从感冒发烧拉肚子,到摔伤扭伤生孩子,90%以上的常见疾病,赤脚医生都能治。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赤脚医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也算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脚医生原本就是农民,就算是知青当赤脚医生,也是住在村里。有病人就看病,没有病人的时候,就下地干活。

赤脚医生手里没有高级医疗设备,一个小小的药箱,里装着简单的医疗器具和药品。他们基本都是“中西医结合”,药箱里有西药,也有中药。“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正因为如此,治病的成本不高,农民自然很高兴。

赤脚医生与农民劳动生活在一起,能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为其医治。在很多偏远地区,道路艰难,病人身体状况不好,难以离家去找医生。这时候,赤脚医生就会主动上门,顶风冒雪、爬山涉水,都是很常见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赤脚医生有着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将治病救人视为最大的责任,有时候甚至冒着极大的风险。

笔者曾看过一个故事,四川某山村有个乡村医生,遇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肠梗阻”急需手术。但是孩子家庭非常贫困,根本拿不出钱到县城手术,于是跪求乡村医生想想办法。乡村医生只在短期培训中,看过县城医生主刀做手术,自己参与了两次割阑尾的手术。但是,他为了救孩子的命,在简陋的条件下做了手术,幸运地挽回了孩子的性命。想象一下,如果手术失败,这位乡村医生会面临什么?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乡村医生面对的还是常见病。因为常年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们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自然能针对病人进行治疗。

赤脚医生责任重大,但是收入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遂宁大英县隆盛镇的李隆益,16岁跟随外公学医,后来参加考试过关,成为了公社的一名赤脚医生。李隆益回忆,当时公社有八九名医生,经常出诊。他说:“我们没有出诊费,一个医生一个月要看300个病人才能拿到15元的工资,相当于一个病人5分钱。另外在生产队,一个劳力一天算10个工分,给我按一个月280个工分算,当是一点补助。”

后来公社诊所撤销,李隆益回到了自己的大队,还和以前一样给人看病。虽然收入还是一样的,但更忙碌了。他回忆说,有一次凌晨两点有村民敲门,说家里有人肚子疼。当天晚上雷电交加,李隆益背着药箱就出门了,到地方全身湿透……李隆益后来说,自己看病这么多年,治愈率应该有90%。

总之,在那个年代,农民如果得病,可以去找赤脚医生,不用往县城跑了。单单是这一点,赤脚医生就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赤脚医生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普及医疗卫生常识。那时候,他们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带领农民除蚊虫、填水沟、打疫苗,改变了生病就“喝符水跳大神”的封建迷信。很快,大部分地区都控制住了疟疾、血吸虫病、天花、白喉、肺结核等疾病大范围传染。

应该说,赤脚医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造福了广大农民。

其实,赤脚医生的水平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遇到大病他们也不明白,老百姓还是要去县城、去省城才行。这是事实,必须要承认。

但是,能看小病,其实已经解决了农民的大麻烦。否则的话,兜里没钱的农民,只能硬扛。到时候小病扛成大病,大病只能等死。就算是东拼西凑借钱去县城、省城看病,捡回一条命,欠下的债,多半也会压垮一个家庭。

有了赤脚医生,农民的幸福感,何止提升了一个层次?那简直是飞跃。

你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怎么评价赤脚医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