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牛肉面”让你联想到什么,是不是汤汁浓郁,牛肉入味。当你夾起软糯的牛肉放进嘴里咀嚼时,会让你的味觉瞬间得到满足感,胃口大开,最后连汤汁都不会剩下。既然是牛肉面,我为什么没有讲面筋不筋道,好不好吃?因为一碗好的牛肉面,只要牛肉烧的好,不管你是什么面都入味儿,所以要想做好牛肉面,“红烧牛肉”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红烧牛肉便成了家家户户的家常菜,但做法却参差不齐,口味百出,于是我给大家整理出一个非常正宗的版本,让大家感受一下红烧牛肉不一样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牛肉
食材:牛腩、八角、香叶、桂皮、辣椒、花椒、豆瓣酱、姜葱、糖汁水。
做法:
①将牛肉切成3~4厘米见方块,冷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焯水,水开打去浮沫,再煮5分钟捞出用热水清洗干净控水备用。
②大葱洗净切段,生姜切片,把香料和辣椒、花椒用清水冲洗再控水备用。
③锅中少许热油,倒入牛肉块,快速翻炒,炒干牛肉多余的水气,待牛肉微微变色便捞出备用。
④捞出牛肉后的热油可继续使用,先加入葱段、姜片炸香,再倒入清洗后控水的香料、辣椒段、花椒继续翻炒爆香,随后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最后倒入牛肉块翻炒均匀。
⑤倒入提前炒好的糖色和清水,没过牛肉就可以了,大火烧开,加盐、生抽、鸡精、胡椒粉调味。
⑥翻拌均匀后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时烧至软烂 ,也可倒入高压锅内压半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做出来的牛肉,软糯入味,汤汁浓郁、红亮。就这样原汁原味的红烧牛肉,你说香不香,是不是随便煮点面,舀点汤汁和牛肉倒在面条上,都能赶上“老字号”的川味牛肉面馆做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肉面最早始于清嘉庆年间,甘肃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苏寨村(河南博爱县境内)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到兰州,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师马保子等人的创新、改良。
在其后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兰州牛肉面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并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味牛肉面”居然不是四川的,追溯源头却是从台湾盛筵过来。《翻转本地口味的“川味”牛肉面》一文,记述了“川味”牛肉面在台湾的发展历程。
早年台湾吃牛肉的风气并不普遍,这是因为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台湾社会,农民因感念耕牛的辛苦极少屠宰,牛肉自然就不便宜,很难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1949年之后,许多军人随着国民党迁移到台湾,家徒四壁一切从零开始,低微的薪水很难维持生活,因此纷纷经营副业贴补家用,有的做裁缝、有的做烫头发、还有许多就投入与吃有关的行业。打着“四川牛肉面”的“川味”牛肉面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以肉质较韧且耐煮的牛腱卤制作为主角、搭配牛骨头熬煮的原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是“川味”?这是因为当年食客并不习惯原味的牛汤,所以除了加入五香八角之类的香料、还在炒制牛骨头准备熬汤的时候加入了因为想家而模仿做出来的“川味”豆瓣酱。
原先辣椒在台湾料理中所扮演的不过是“配色”点缀的角色,基本上在1950和1960年代台湾吃辣的人口就是以随军赴台的士兵为主,台湾本地人口几乎都是吃不惯辣味。但是随着“川味”牛肉面的风行,台湾吃辣的人口也就越来越多,当年为了思念家乡所做的豆瓣酱如今成了台湾南部冈山的“特产”,后来还衍生出了提味的辣牛油,将辣味导入了台湾社会的饮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两岸交流的开始,当年的士兵成了带着妻儿返乡探亲的老兵,不少人想要到“川味”牛肉面的“故乡”一尝“正宗原味”,这才知道大陆有兰州牛肉面、粤式牛腩面,唯独没有“四川牛肉面”。
不过,现在的川味牛肉面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老板,1两牛肉面”这句话在每个店铺出现最多的声音。可想而知,在这短短几十年里,“它”成为人们的口粮和认同,“它”必然有独到口感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