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

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

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

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

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

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
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

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七年级的小姑娘总结说:

“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并不是凭空获得的……

大部分孩子如果不确定答案,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但我就经常举手,因为如果我错了,我的错误就可以得到纠正。

我也可能会举手问:‘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或者:‘我没弄明白这个,您能帮助我吗?’我通过这些做法来提升我的智力水平。”


来源: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