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清朝,我们一般都会想起这样几件事情: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多尔衮是因为钟情于孝庄才将皇位拱手让给了她的儿子福临;因为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就是这么演的,比如《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一直对孝庄很专情,为此让孝庄的妹妹小玉儿心寒,自缢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庄与多尔衮

顺治帝不是得了天花病逝的,而是出家当了和尚;比如《康熙王朝》中顺治帝在董鄂妃病逝后心灰意冷,不顾孝庄与大臣们的阻拦,毅然决然的出家当了和尚;在康熙除掉鳌拜以后,才得知自己的父皇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出宫去见了父皇最后一面。

乾隆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儿子,是钱氏夫人所生,有的说是宫女李金桂所生;比如在《甄嬛传》中四阿哥弘历,就是宫女李金桂所生,所以雍正才对其爱搭不理,将其一直养在圆明园,所以也被称为“圆明园阿哥”。

再比如:

同治帝不是得了天花病逝,而是得了花柳病病逝的;

雍正帝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弑父篡改遗诏得来的

雍正帝并非病逝,而是被吕四娘杀死的

可以说清朝的疑案太多了,正史与野史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的疑案至今还是一个谜,我们只能根据史料进行推测得知。

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第一个:多尔衮真的是因为钟情于孝庄,所以才将到手的皇位拱手让给孝庄的儿子福临的吗?换一种说法:多尔衮难不成不爱自己的妻子,爱的是孝庄吗?

其实我们仔细看清史会发现,多尔衮真的不是为了孝庄才将皇位拱手让人的,因为他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夺帝位,谁也不肯相让,若是多尔衮坚持非要登帝位的话,满清八旗真的免不了会发生内乱,这是多尔衮与豪格都不想看到的。

多尔衮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以退为进”,暂时放弃了皇位,将年仅6岁的福临扶持上皇位;其实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登基称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尔衮与福临

之所以否定这种说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多尔衮一直深爱的是自己的发妻博尔济吉特.巴特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玉儿”。多尔衮病逝后被追封为“义皇帝”,而“小玉儿”则是被追封为“义皇后”

义皇后是“小玉儿”吗?非也!

只要是提到多尔衮的妻子我们一般都会想起《孝庄秘史》中的那个小玉儿,因为是大玉儿的妹妹所以被称为小玉儿;义皇后难不成真的是“小玉儿”?

非也非也!

我们来捋一捋巴特玛与孝庄之间的关系:

巴特玛的生母是科尔沁大妃,父亲是莽古斯的孙子索诺木。关于索诺木我们比较陌生,但是知道是提到科尔沁大妃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是孝庄的姑姑孝端文皇后的母亲。

也就是说巴特玛是孝端文皇后的妹妹,只不过二人的父亲并非是同一人:

孝端文皇后的父亲是莽古斯

而巴特玛的父亲是莽古斯的孙子索诺木

科尔沁大妃一开始是嫁给了孝端文皇后的父亲莽古斯贝勒,莽古斯病逝以后,科尔沁大妃便被丈夫的孙子、寨桑贝勒的儿子索诺木收继。了解孝庄的人都知道寨桑贝勒是孝庄的父亲,而科尔沁大妃又与第一任丈夫莽古思的孙子索诺木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便是巴特玛。

若是按照这样来论辈分的话巴特玛还是孝庄的侄女,这样的亲戚关系确实有些复杂,但事实确实就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索诺木在1629年跟随皇太极出征,死在了己巳之变之中;也就是说巴特玛大概出生的时间应该是在1623年到1629年之间,具体是哪一年并不是很确定。

天聪九年(1635年)巴特玛嫁给了多尔衮,此时的多尔衮已经是皇太极身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皇太极还让多尔衮掌管吏部。在皇太极建立大清称帝后,将多尔衮封为和硕睿亲王,这一年多尔衮只有24岁;同时将巴特玛封为和硕睿亲王嫡福晋。

清军入关以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科尔沁大妃被索诺木收继一事确实有违儒家思想,而被忌讳。所以关于巴特玛的的资料删减了很多,让很多人误以为巴特玛就是科尔沁大妃与莽古斯所生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亲妹妹。

其实真不是,巴特玛与孝端文皇后同母异父。

其实在巴特玛在嫁给多尔衮之前,多尔衮已经娶了一位福晋,不过并不是嫡福晋,巴特玛是多尔衮唯一的嫡福晋。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多尔衮在12岁的时候,娶了一位福晋,这位福晋是噶尔寨贝勒(也就是明安贝勒的女儿,明安贝勒与莽古斯是兄弟)的女儿,只是她并没有得到嫡福晋的位置,只是多尔衮的一位普通的福晋而已。

《满文老档》: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因为关于多尔衮嫡福晋巴特玛的资料删减的比较多,二是因为受到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影响,三是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多尔衮对孝庄痴情一片,对福晋很是冷漠;所以我们便认为多尔衮并不爱自己的福晋巴特玛,爱的人是孝庄。

其实并非如此,所以说不管是坊间的传闻还是野史中的一些说法,确实不足为信。

巴特玛被封正宫元妃

巴特玛陪伴多尔衮14年的时间,在顺治六年(1649年)病逝。多尔衮与巴特玛的感情很是深厚,只是很可惜,巴特玛并未给多尔衮留下一儿半女;在巴特玛病逝时多尔衮更是伤心欲绝,将巴特玛追封为正宫元妃,而且以大礼进行追封。

“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尔乃予妹科尔沁蒙古索诺木郡王之女,太宗大圣文皇帝皇后胞妹。.....念生死乃人之常理,册封追谥是为大礼,故定合尔佳行谥号,追谥曰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多尔衮对嫡福晋巴特玛深情是事实,不过他并没有将所有的时间与陪伴都给了巴特玛,因为多尔衮妻妾很多。虽然多尔衮深爱自己的嫡福晋,但是并没有耽误自己纳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尔衮与巴特玛

在巴特玛死后一个月,多尔衮将巴特玛的妹妹(同父异母的妹妹)、肃亲王豪格(此时豪格已死)的妻子强行纳入自己府中,成为巴特玛的替代品,做了自己的第五位福晋。

不知道是对巴特玛的缅怀,还是出于对肃亲王豪格的痛恨,多尔衮都在亡妻病逝仅一个月后,将博尔济吉特氏收到了自己的府上。

被追封为义皇后

按理说多尔衮扶持年仅六岁的顺治称帝,应该算是拥护顺治称帝的大功臣;顺治应该对其感恩戴德才是,但历史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在多尔衮病逝的次月,顺治帝将多尔衮削爵,并且开棺戮尸。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多尔衮并非是真心拥护顺治登基,而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已,顺治登基前七年的时间,多尔衮的称号不断发生变化:摄政王,皇叔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称号的不断变化,其实就是多尔衮一步一步迈向帝位的野心体现。

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若不是早逝的话,或许多尔衮真的会抢夺顺治的帝位

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在多尔衮妻子巴特玛病逝这一年,多尔衮的同母胞弟多铎也病逝,两位至亲的人先后离自己而去,让原本就百病缠身的多尔衮,顿时感觉很是无力,心情抑郁,离开京城前往喀喇城,在喀喇城病逝,只有39岁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尔衮病逝以后,被顺治帝追封为“义皇帝”;巴特玛也因此被追封为“义皇后”;夫妻二人,一起升附太庙。

但是在多尔衮病逝仅仅一个月以后,顺治帝一改常态,直接对多尔衮定罪,而且还是“谋逆”的大罪。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自然会做出很多忤逆顺治帝的事情,顺治帝想要抓住多尔衮的把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多尔衮被定罪后,直接被削爵,并且将其神牌从太庙中撤了出来。

作为多尔衮的正妻,巴特玛自然也要追随多尔衮一起,神牌被搬出了太庙。

不仅如此,多尔衮与巴特玛“义皇帝”与“义皇后”的称号,以及多尔衮生母阿巴亥被追封为孝武烈皇后的称号,全部被顺治帝否定,多尔衮被开除宗籍。

到了顺治帝的曾孙乾隆继位后,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恢复多尔衮宗籍,并且恢复其爵位,将其追谥为睿忠亲王。“忠”是忠诚的意思,多尔衮确实忠于大清,忠于皇太极,但是对顺治帝只能是有拥护之功,并不忠诚。乾隆之所以给了多尔衮这个谥号,应该也是对多尔衮忠诚大清的一种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特玛作为多尔衮的发妻,是与多尔衮荣辱一体的;多尔衮恢复亲王爵位,巴特玛也恢复了亲王嫡福晋的身份

结语

在那个时代的女子就是如此,自己的命运很难自己掌握,不管是身份低微的奴才,还是身份高贵的公主,从一出生命运就已经注定好了的。

作为高贵的公主从小能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但是但是肩上也担负着很重的责任。要么部落联姻,要么下嫁大臣,不管是哪一条路都无法自己选择。

只能祈祷自己会遇到一位好郎君,孝端文皇后是如此,孝庄亦是如此。

巴特玛作为科尔沁大妃的女儿,自然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嫁给了多尔衮,不过好在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多尔衮也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对于巴特玛而言人生中还是有两大憾事:

第一件:没能为自己举案齐眉的夫君生下一儿半女,作为妻子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使命,但是巴特玛并没有完成这个使命,没有留下夫妻二人之间爱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尔衮与巴特玛

第二件:只陪在多尔衮身边短短十四年的时间而已,若是选对一位夫君的话,自然想要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只可惜巴特玛早早便病逝了,不过好像对于巴特玛来说也是一件幸事,毕竟巴特玛病逝仅仅1年后多尔衮便病逝了。

若是巴特玛那时候还活着,看到自己的夫君病逝,必然会伤心欲绝的;更何况多尔衮即便是死后都不得安宁,巴特玛没有看到自己的夫君下场如此惨,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

参考资料:

《满文老档》

《清史稿》

《多尔衮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