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交流

阅读是一场和作者隔空的对话,有些读者觉得听别人讲书就像把别人吃过的东西,嚼一遍,吐出来再给其他人吃,这类谬论,完全是在误导其他读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去读原著?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小学生学文言文,老师翻译成白话文教授,岂不是人人都在吃别人嚼过的食物?又或者你重复我说过的话,那这算不算你在吃我刚才嚼过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言,文字,书籍,图像,音乐,影视等都只是一种工具,人类用这种工具来记录,交流,传递思想。对于上述谬误,基本都是想利用人的情绪来控制他人。

所以学会自我辨别,他人的意见只能作参考。另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楚学到的知识,这也是一种理解,记忆,学习的过程。----会学习是一种能力,教别人学习又是另外一种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阅读是一种选择

日本有位作家说,阅读不是为了百分之百的复制,而是为了那百分之一的邂逅。正如作者书中所说,读一本书不是让你通篇累牍地记住,而是希望对你有所触动,哪怕只有那一两点能激发,触动到你,这就已经足够了。

作者写一本书有他的目的,而读者阅读一本书也有自己的目的,但读者和作者的目的可能并不相同,作为读者的你,只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即可,没必要一定要去达成作者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阅读是种成长

以前认为学习阅读就是输入—内化—输出。渐渐明白阅读除了获取知识,资讯外,更多的在于一种引导,引导你去思考。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经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看遍所有的风景,吃遍所有的美食……而通过一本书,就像通过另外一个人,他的眼睛,视角,味蕾……去感受他看到,听到,吃到的,想到的……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让你去思考,觉悟………

后来知道,知识如果不作用于行动,就没有任何用处。而现在读书让我重新认识到,学习,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去思考,去行动,更多的是改变现在的自己获得真正的成长,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思考作用于行动,而行动的结果是改变自己获得成长,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少了谁也不行,特别是改变。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作是加快成长的阶梯

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低效的。很多人不愿意写,因为这很难,很痛苦,但成长就是建立在难和痛苦之上。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费力得多

单纯的阅读,人容易满足于获取新知识的快感当中,而一旦写作就必须逼迫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关联起来,学习就是建立链接,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旧知识编码新知识,这才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