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引言

在婚姻关系中,有一句话很是流行,尤其被众多女性一方认同。这句话是——男人之所以没有出轨,是因为摆在他面前的诱惑不够大。

这句话,虽然过于片面和武断。但是,用来总结一路走来的“科力汽车”,似乎颇为恰当。

《奕泽财经》从深交所上市委网站查询得知,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1月12日顺利过会,目前已经回复“上市委审议意见落实函”,下一步就等提交注册。如果不出意外,创业板将再添一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

一、塑业老兵

网上有部分媒体对科力汽车的报道,使用的标题为“卖汽车玻璃卖上市的张万武”,实则大错特错。科力汽车不是做玻璃的,其实控人张万武先生也不是卖玻璃的,这可是一位“塑业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1 科力汽车实控人张万武先生

1988年,张万武考进燕山大学流控专业本科,成为88流控的一员,四年之后毕业。《奕泽财经》查询招股书获悉,张万武一毕业,即进入河北燕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时候是1992年。改革春分正劲,国家鼓励大学设立科技开发公司,以促进技术转化,张万武担任该国有企业技术员。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彼时张万武在校成绩,能毕业即进入校办企业,理应优秀。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张万武就担任秦皇岛三金塑胶有限公司的生产副总和总工程师;或许是受到南方办厂风潮影响,1997年,张万武到广东茂名,担任一家塑胶企业总经理;又过一年,回到秦皇岛,担任普利塑胶总经理,从名称推出,这应该是一家外资企业;到2000年,张万武重新与燕大产生关联,担任燕大科力塑业有限公司董事和总经理,这是一家国有企业。13年后,张万武创办科力汽车至今。

在《奕泽财经》看来,张万武先生的履历有两点颇为值得称道:

其一,技术出身,从一终。张万武先生大学所选专业为“流控”,全称为“流体控制”,即通过各种控制元件(泵、阀门、油缸)及液压系统附件(过滤器、管路接头、液位计、压力仪表等),组成控制闭式回路,以进行自动控制。分析张万武先生履历中所提到了的公司,均是从事塑料阀门等业务的公司,并且,张万武先生似乎也一直担任重要技术岗位。即便是科力汽车,核心技术也与液压控制等技术密切相关。

其二,跨界任职,不固守。国企、民营、小微,乃至上市公司,张万武先生都在其中担任过重要职位。《奕泽财经》相信,从国企到民企,再回到国企,对任何个人来说,都不容易。但是,张万武先生似乎并无太大障碍。唯有一条——让我从事本行。

张万武先生的确可以称得上“塑业老兵”——本分、专业,甚至略有清高。

直到,2013年。

二、面对诱惑

2013年,已经在燕大塑业干了13年的张万武,似乎是窥见了某种商机,于是,科力有限成立,是为科力汽车的前身。彼时,张万武似乎有点犹豫。一方面想要出来自己干,另一方面不愿意放弃干了13年的燕大塑业。折中的策略是——科力有限股权由亲属代持。张万武依然担任燕大塑业的总经理一职。

直到2017年,科力有限的业务逐渐起色,科力股份才成立,张万武卸任燕大塑业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2 科力有限早期选择股票代持

也就是说,在2013年-2017年这四年期间,张万武先生同时控制着两家企业,一家国企,一家民企。虽然,康达律师事务所公开的《法律意见书》说明张万武遵守了与燕大塑业签署的竞业协议,但是,证据似乎不足。

国企倒手名下民营企业,这是最为常见的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方式。即便没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作为燕大塑业的总经理,为科力有限开方便之门,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猜测而已,并无证据。

一项数据显示,国企一把手的腐败高发期是在35岁至50岁之间。2013年的张万武先生,44岁。

这似乎是科力汽车以及张万武面临的第一次“诱惑”,“老兵”选择了利益。

时间来到了2019年。

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开始,科力有限经多次出资,收购秦皇岛平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理由是公司想要进入军工业务,但是没有军工资质,只能通过收购来开展业务。《奕泽财经》查询到,平成科技的确是从事军用滚塑桶的生产,并且拥有20多项专利。科力股份也迅速将平成科技变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但是,诡异的是,平成科技在2022年12月刚刚完成注销。也就是说,科力汽车大约花费了百万和两年时间,将平成科技纳入麾下,马上将其解散。在这期间,平成科技没有开展任何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3 旗下子公司被注销 《招股书》未说明

并且收购理由也不充分啊。早在2018年,科力汽车就已经参股了仪征科力和美国公司KAP,开展汽车玻璃组件业务,没有必要跳转“赛道”,去做军工业务。

《奕泽财经》认为,科力汽车对平成科技从收购到注销,全无道理。

《奕泽财经》还查询到,平成科技这家公司的原始股东,背景极为复杂,来自纺织、塑胶、管业、装备制造等各行各业。并且该公司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但是期间并未正儿八经开展业务,直到被收购、被注销。

消失不见。

我们有理由怀疑——平成科技一开始就是一家“皮包公司”,扮演者输送利益“工具人”的角色。并且,平成科技的注销,似乎并没有在《招股书》中予以体现和说明。

我们可以将“收购平成科技”看做科力汽车面临的第二次“诱惑”,这一次,科力汽车和张万武选择了“暗箱操作”。

时间来到2020年。

2020年年底,科力汽车以2015.8万元对福耀饰件的相关资产进行了收购,包括包边条生产线及附属资产、原材料等等。此次收购完成之后,福耀玻璃对科力汽车的采购大幅增加。2019年和2020年,福耀玻璃虽然都是科力汽车第一大客户,贡献收入基本持平,维持在6800万元左右,但是,2021年增值1.3亿元,增长了近乎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4 科力汽车主要客户

如此看来,科力汽车以2000多万的付出,换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是非常划算的生意。

但是,真的如此吗?

买的没有卖的精。对福耀玻璃而言,此次交易,自己也不亏。

原因一,福耀玻璃与科力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要求科力股份逐渐减少对竞争对手的供货份额,增强市场垄断地位;

原因二,就在福耀玻璃出售包边条资产的前一年,完成了对主业为铝亮饰条的SAM的收购,SAM的产品多应用于高档汽车公司。也就是说,收购完成一年之后,福耀玻璃是否意识到旗下公司包边条技术的落后性,进而选择了出售?

《奕泽财经》还查询到,截至报告期末,科力汽车发明专利仅有4项,足以说明研发成果不足,并且报告期内,科力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73.97万元、1014.44万元、1721.40万元和939.9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82%、5.79%、5.87%和5.04%,研发后劲也是堪忧。

这似乎是科力汽车面临的第三个“诱惑”,投身研发还是“赚快钱”,科力汽车选择了“赚快钱”。

三、科力汽车“隐忧”

从一路走来的科力汽车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这家公司正在从谨小慎微变得激进和冒险。

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使用一些“小手段”,不得不玩一些“灯下黑”。

而隐忧,也在激进中逐渐长大。

其一,技术隐忧。

根据《奕泽财经》调研,就汽车玻璃而言,有包边条的汽车玻璃与非包边条汽车玻璃相比较,附加值增加30%以上,公司主要产品为风挡玻璃安装组件(包边条)。这似乎是在说——只要需要汽车,就需要汽车玻璃,就需要汽车包边条,似乎科力汽车与汽车玻璃厂商,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汽车生产方式正在革新,如果没有与汽车厂商深度地进行研发工艺捆绑,依然延续“采购-订单”模式,中长期前景堪忧。近日,特斯拉声称,可以将汽车成本降低一半。相信,去掉的一半中,在未来,或包括科力汽车引以为傲的产品和服务。

其二,客户捆绑。

科力汽车似乎已经与福耀玻璃进行了深度捆绑,甚至连“解套”的想法也淡然了。《奕泽财经》获得的海运提单显示,从2019年3月至今,科力汽车向福耀美国、福耀北美出口了超过似4000个海运提单,相应地,向海外其它玻璃厂商的提单量就减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5 科力汽车出口提单

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最大的隐忧就是市场话语权的减弱。从数据看,虽然科力汽车向福耀玻璃销售由2020年的6899.27万元激增至2021年的13013.92万元,但科力汽车对福耀玻璃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下降了6.48%。

这就是市场话语权减弱的数字证据。

其三,管理隐忧。

表面上看,能够进入寡头玻璃品牌的供应链,以及为特斯拉、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提供配件,的确有较强的质量和客户管理能力。但是,科力汽车的种种管理短板,似乎又让人对其不那么认可。例如,在科力汽车的供应商之中,南皮县瑞恒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是报告期内的前五大供应商,但是该公司竟然因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南皮县税务局处罚,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6 科力汽车供应商

另外,《奕泽财经》查询到,包括科力汽车实控人张万武、郭艳芝在内的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其名下拥有众多公司,也就是说,科力汽车对高级人员的约束能力一般。再者,《奕泽财经》还发现,科力汽车高级管理人员名下公司,近一两年来,被大量注销,内中,似有隐情。

四、结语

科力汽车创始人张万武先生,行事十分低调。互联网之中,少见其个人出镜照片。在网上数量有限的照片之中,张万武先生总是身着工装,俨然技术控,从神态而言,与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颇有几分相似。想必,两人有过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7 科力汽车实控人张万武先生

但是,福耀玻璃以及曹德旺先生,专注、创新和善良,仍然值得学习。

切勿在寻求商业的路上成为“机会主义者”,切勿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找不回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