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12月,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居然哭得死去活来的,非要为康熙帝殉葬;按理说即将荣升为皇太后该享清福了,乌雅氏却这么想不开,不吃饭不喝水。若乌雅氏只是康熙一个无关紧要的妃子,若真想殉葬,便也无可厚非;但她是刚称帝的雍正的生母,如此要死要活的,无非就是给了雍正一个下马威。

但乌雅氏是自己的生母,雍正是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是忍着;好好劝说自己的生母不要冲动,最终威胁自己的生母“若你殉葬,那我也去了”,乌雅氏才算是暂时消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雍正最怕的就是被自己九王夺嫡的兄弟们,抓到自己什么把柄,或者是攻讦自己的借口。
不得不说乌雅氏前半辈子活得挺明白,不仅是康熙低调做人、温柔贤淑的宠妃,还先后生下六个子女,在后宫之中也是数得着的存在。
这好不容易自己的儿子登上了皇位,自己也即将被尊为独一无二的太后,可以安享晚年了;却越活越糊涂了,跟自己的儿子过不去,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不过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不懂事的老人面前,再精明能干的儿子都束手无策。因为有“孝道”的束缚,还有道德的谴责。
按照大清的规矩:新帝登基的大典之上,新帝需要给太后行礼;
但是乌雅氏蛮不讲理,就是不去,还告诉礼部的官员:这都没什么要紧的,我就不去了。
乌雅氏若是不出席新帝登基大典,无疑是在用皇太后的身份质疑雍正的皇位来的合情合理吗?
雍正即便是心里再委屈,也不敢对自己的生母甩脸子,只能是好说歹说地才劝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乌雅氏又直接拒绝了给她拟订的尊号,而且并不打算搬到太后居住的寿康宫去。这是乌雅氏第三次作妖,而且不管是谁劝都没用。即便是雍正苦口婆心的劝说,乌雅氏还是没有松口。
更过分的事乌雅氏居然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怎么也没想到四阿哥会登上皇位?乌雅氏这话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我以生母的身份,直接质疑自己的儿子雍正,皇位来的名正言顺吗?
就连自己的生母都如此怀疑,世人能不揣测吗?
但雍正又能如何呢?
不能对生母发火,也不能有任何的不尊敬,因为时时刻刻都有眼睛盯着自己;但人有怨气与怒火肯定是要发泄出来的,雍正便转移了目标,将自己的“满腹委屈”全部转到了自己的同母胞弟皇十四子胤禵身上。
不仅将胤禵的兵权给削了,而且还让胤禵在遵化看守皇陵。
乌雅氏最爱的就是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胤禵,或许她也没想到自己的无理取闹反而害了自己心爱的儿子。但此时为时已晚,即便是乌雅氏开口球雍正,雍正也不会手下留情了,毕竟胤禵原本就与自己为敌,支持胤禩争夺皇位,现如今生母乌雅氏如此百般为难自己,即便是心胸再宽广的人,也会心里不舒服。
乌雅氏经受不住打击,很快便病倒了;而且乌雅氏病得来势汹汹,不到两天的时间便病逝了。乌雅氏病逝后,接受了自己生前所不愿意接受的一切尊荣。
可能有人会问:都是自己的儿子,乌雅氏为何非要如此为难自己的大儿子呢?安稳地当个太后,安度晚年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要从乌雅氏年轻的时候开始说起:乌雅氏出身并不高,所以一开始只是贵妃佟佳氏宫里的宫女,不过人长得漂亮,被康熙宠幸后身下皇四子胤禛(雍正),只是那时候乌雅氏身份低微,不能扶养胤禛;康熙便下旨让贵妃佟佳氏亲自扶养胤禛,贵妃佟佳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
乌雅氏虽然不能亲自扶养自己的儿子,但母凭子贵被封为德嫔;之后又生下两子三女(只有一子一女长大成人),尤其是最小的儿子胤禵是乌雅氏的最爱,很是疼爱这个儿子。
而胤禛呢?一直养在佟佳氏的宫里,乌雅氏本就不没什么机会见到自己生的大儿子胤禛,更何况后来接连生育子女,更无暇顾及别宫而居的儿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很是一般。
更何况自打有了胤禵,乌雅氏将自己的所有的爱与精力都放在胤禵身上,胤禛慢慢长大成人,生母如此厚此薄彼,怎么能感觉不到区别呢
到了康熙晚年九王夺嫡之中,胤禛与胤禵便站在了对里面上;胤禛与十三弟胤祥关系比较亲密,而胤禵则是与胤禩、胤禟等人比较亲近。虽然乌雅氏的态度并不明确,但从后来雍正登基后的表现,可以看的出,乌雅氏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登基的。
不管是哪个儿子登基,乌雅氏都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后;但闹来闹去,自己最爱的小儿子被软禁起来,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虽然作为母亲偏心是很正常的,但乌雅氏大事小事都偏心,确实让雍正很是伤心。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史通鉴》

《清史列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