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9日,日军突然占领沈阳的第二天清晨,东北大学文学院俄文系学生徐景明,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的沈阳,到底有多么混乱?军政大员早已离开,达官贵人也携带家眷和钱财逃之夭夭,很多小官员趁着混乱,利用手中一点点权力,带着亲人坐火车逃走了。惊慌失措的老百姓,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徐景明与另外几个同学,也顾不上收拾行李,准备沿着铁路线逃出沈阳。结果刚走到城郊,忽然从高粱地里窜出一伙土匪,见人就抢。徐景明他们几人见状,趁着土匪还在抢前面的同学,赶紧掉头往回跑。

像没头苍蝇一样瞎跑了一会儿,有人提议说,还是想办法坐火车去北平吧,那里应该安全。当时沈阳火车站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他们几个人只能往皇姑屯车站跑。

傍晚时分到达车站时,眼前人山人海,全部都是逃难的老百姓。这样的场景,徐景明从未见过,目光所及都是背着行李、牵着孩子的人,使劲往火车上挤。但是,火车上早就坐满了人,车上的乘客为了早点离开,开始拳打脚踢,不让下面的人再往上爬。整列火车,完全被难民所包围,把徐景明几个人吓得不敢接近。

就在手足无措之际,旁边有个铁路工人打扮的人,说自己手里有票,可以去另外一个车站乘车。一群人涌过去要买票,但听说票价是20元,有些人又放弃了。他们几个学生把身上的钱凑了凑,买了几张票,直奔那个铁路工人所指的车站而去。

这个小站确实停着一列火车,从铁路工人那购买的车票,是手写的简易车票,看起来就是这辆车。一群人又涌上了车,等待离开。结果没多久就发现被骗了,根本没有火车头,走不了。

徐景明又累又饿,却毫无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半夜也找不到离开的途径,只能回到这辆没有车头的火车里,暂时休息一下。后来,徐景明看到旁边有一辆火车,开始有人上车了。他们不确定那辆车会不会走,但总要试一试吧,于是几个人又慌慌张张跑过去,等待开车。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有两个端着枪的日本兵也上来了,他们用刺刀挑开难民的包袱,检查里面的东西。还好,日本兵很快就离开了,火车慢慢离开车站,向着北平的方向去了。

有一件让徐景明印象深刻的事:火车在大虎山车站临时停靠,车厢里一个年轻母亲站起来,抱着自己一岁多的孩子挤到了车窗前,原来是孩子想大便。车厢里人太多,也不敢随便下车,这位母亲就想把孩子伸出车窗大便。

大家也都互相理解,让出了空间。年轻母亲刚把孩子伸出窗外,火车忽然开动了,她还没来得及把孩子抱进来,车辆加速,不知怎么孩子就掉了下去。火车越来越快,孩子很快就失去了踪影,年轻母亲愣了一下,立刻哭喊着往车门方向跑,要跳车去找孩子。

旁边的人见了,赶紧拉住她。火车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孩子停下来,现在跳车就算不死,也会摔成重伤。年轻母亲瘫坐在车厢里,又是揪头发又是捶胸口,嚎啕大哭。旁边的乘客,有人在劝慰,有人默默看着,逃亡路上,这样的生死离别太多了……

火车又行驶了一阵子,忽然有人惊呼。大家扭头一看,车窗外面竟然有血水从上而下流了下来。胆小的人已经被吓哭,胆大的人解释说,有不少人挤不上车,干脆爬到车顶上了。刚才火车过了一个隧道,可能上面有人没注意,被撞死了……

徐景明顺利到达了北平,但东北难民太多,在北平的生活十分艰难。徐景明无奈,只能找同学帮忙,又回到了东北老家。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高桂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桂林是辽宁开原县人,出生于1919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开原县龙潭寺高级小学的校长,就眼含热泪告诉学生们: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了,以后就不能用祖国的语言讲课了,这是最后一堂课了。

那时候,高桂林和同学们年龄还小,不能完全明白“占领”的意思,但大家都失声痛哭……

高桂林的家人,留在了伪满洲国。之后的几年中,高桂林在伪满的学校里,接受奴化教育。但是,他内心中从未屈服,满腔怒火,总想着找机会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1941年8月,机会来了。

那时候,高桂林已经是伪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理化教研室的理化助手。8月份的一天,教研室的张教授找到高桂林,要了一些亚砒酸,说是回家毒老鼠。张教授告诉高桂林,这个亚砒酸有剧毒,实际上就是“八步断肠散”。

高桂林一听,立刻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些年来,他偷偷打听抗日战场上的事情,听说我方与敌人的伤亡比例是3:1,一直觉得很痛心。现在,如果能用“八步断肠散”毒死几个日本军官,就算自己被抓,也太划算了。

很快,高桂林找到一个名叫杨书启的朋友,共同进行计划。他们决定,先办理好“出国证”,一旦给日本军官下毒成功,立刻离开伪满洲国。于是,高桂林伪造了两张“出国证”,又靠着翻译书籍筹集了一些资金,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一个周六的下午,高桂林和杨书启一起,把亚砒酸分别放进了日本军官和教授的茶杯、茶壶中,然后登上开往北平的火车逃走了。为了以防万一,高桂林还偷偷带上了一点亚砒酸,如果自己半路被抓,就立刻吞下它。

高桂林离开东北,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桂林来到北平才发现,日本人在这里的统治也很严,自己随时可能被抓。所以,北平不能久留,就在此时,高桂林想起一个郭姓同乡。这个同乡以前从事地下工作,不过后来被捕,向日伪投降了。这人后来当上了日军的特务,在集宁工作。

高桂林回忆说,此人前两年回乡,还唱了一些八路军的歌。高桂林走投无路,觉得这个郭同乡可能良心未泯,说不定能帮自己找到八路军呢!于是,高桂林冒险来到了集宁。

到了这里才知道,郭同乡到陶林出差了。高桂林无奈,此时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只能步行前往陶林。

两人到达陶林之后,遇到了另一个同乡,暂时被安排到了一个招待所,解决了食宿问题。很快,高桂林联系到了郭姓同乡,但对方不愿意帮忙,只是把高桂林介绍到了陶林县伪公署当日文通译。

高桂林十分苦恼,老家是回不去了,身在外地又举目无亲,身无分文,该怎么办呢?没有办法,他只好在伪公署暂时就职,寻找机会离开沦陷区。

几个月之后,高桂林发现,陶林县产的草料,是供应给日军军队的。这肯定不能忍,于是他趁着别人不注意,把日军的草料场一把火烧了。之后,他只能继续流亡……

解放后,高桂林才得知,当年自己在伪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投毒,六个日本少将中毒,都终生瘫痪了。

其实,“九一八事变”后,有大量东北学生逃离伪满洲国,开始了流亡生活。那段生活的回忆,刻骨铭心,一路看到老百姓的悲惨遭遇,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磨难,难以言说。

那段屈辱痛苦的岁月,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没有强大的祖国,就不会有和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