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日本话,就把洋刀挎。吃饭叫米西,骂人叫八嘎。耳朵叫谜谜,鼻子叫哈拿。毛西毛西打电话。久别先握手,巴枯拉枯西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东北

上面这首童谣,在伪满时期的小学生中,十分流行。吕兴彬当时在吉林省海龙县读小学,在他的回忆中,那时候不少小孩子都以会说日本话为荣,如果能用日本话和人流利对话,就觉得人格高人一等了。

伪满时期的小孩子们,到底是怎样一种生活呢?我们先来看看吕兴彬的回忆吧。

吕兴彬老家山东泗水,民国初年天灾人祸,父母带着两个女儿逃荒到了东北。那个时候这叫做“闯关东”,山东人最多,平均每年约48万人。

但是,在东北讨生活也不容易,1929年吕兴彬出生后,两个姐姐先后病死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也乱了,吕兴彬那时候才3岁,一家三口开始从吉林东南部的辉南县往西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东北

吕兴彬说,那时候家里啥都没有,父亲用一根扁担,一头挑着3岁的吕兴彬,一头挑着破烂的铺盖往西走,母亲就跟在后面。那个时候逃荒的人不少,出门带上的一点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后来只能讨饭。

就这么一路乞讨,他们来到了海龙县朝阳镇,靠着吕兴彬父亲的一个朋友,暂时住了下来。再往后,吕兴彬的父亲伐木拉大锯,努力赚钱养家。吕兴彬8岁的时候,又添了个弟弟,那时候父亲得了痨病,家里就全靠母亲烙煎饼生活。

日子很苦,但父母还是把吕兴彬送进了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东北

中国老百姓都明白,不识字只能一辈子种地,受人欺负。所以,就算那时候家里很苦,父母也省下了一点钱,将吕兴彬送到了一所小学读书。1942年,吕兴彬小学毕业后,又回到海龙县上了两年私塾,直到1944年逃回了老家山东。

在伪满统治下上学的经历,让吕兴彬难以忘怀。那时候日本人明白,要长期占领东北,就必须“奴化”中国人。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中国孩子从小灌输“忠于日本天皇”的思想。

小孩子能懂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吕兴彬回忆,那时候每天早上上课前,全校的师生都要列队唱日本国歌和伪满“国歌”,还要向日本东京天皇所在地90度鞠躬,再向伪满“皇帝”鞠躬90度行礼。

当时的教科书和儿童读物上,都在宣传日本,宣传伪满“皇帝”。另外,课堂上还不断宣传日军的战绩,表示“大日本的武运是长久的”。孩子们要学日语,每天被教育要忠于日本天皇,时间一长,肯定对内心有了很大的影响。

吕兴彬对那段日子难以忘怀,因为他身边的不少孩子都觉得会说日语很骄傲,高人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东北

还有文艺宣传,在小学生中影响也很大。吕兴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李香兰的《何日君再来》,小学生都在唱。还有风靡伪满的《满洲姑娘》,也是人人传唱。年龄大一些学生,受到歌曲影响后,也开始约会、写情书,似乎过上了很浪漫的生活。

吕兴彬后来说,这些东西极大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人追求权势,及时行乐。要知道,那时候大多数普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恨日本人的残暴统治……日本人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东北人忘记反抗,学会服从。

沈阳人王成福后来回忆说,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日本天皇的弟弟到伪满访问。当时王成福在奉天省立第二工科学校读预科,日本人就安排学校的学生去火车站搞“欢迎仪式”。

学生们天不亮就到学校集合,徒步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火车站,很多学生因为又累又饿晕倒在了站台上了。欢迎仪式结束后,日本人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小块日式点心,黄成福回忆说:“大家都高兴地三口两口吃掉了,这件事后来想起来就感到愧疚……”

但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就没那么服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东北

孙一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的一个农家,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跟随家人逃亡到了北平。1935年,12岁的孙一父亲去世了,他只好回到老家,在叔伯的帮助下,进入了新民第三小学读六年级。

孙一回忆说:“中国人的精神是顽强的,绝不容易被消灭,中国人的志气是坚定的,绝不随便认输。”在学校住宿的时候,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都有反抗思想。他们想方设法学习本领,为将来做准备。

孙一说,当时他们组织了“炕队”,睡在两边炕上的同学各组一队,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虽然大家没有直接与日本人对抗,但内心没有屈服,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

董鸿书是辽宁省开原县人,1938年考入了奉天矿工技术院,当年17岁。这是一所伪满学校,教师都是日本人,90%的学生也是日本人。像董鸿书这样的中国人,在学校里自然备受欺凌和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统治下的学生

董鸿书回忆,当时中日学生矛盾重重,中国学生一点都不怂。有一次,双方矛盾升级,差点打了起来。

当时,学生都住在宿舍,中国学生只有七八十人,住在一栋小楼里。日本学生住在大楼里,至少六七百人。有一天晚上,大家得到消息,说日本学生要冲进小楼,袭击所有的中国学生。大家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也不想继续忍耐,决定和日本人拼了。

于是,当天晚上所有学生都没睡,准备了大量的木棍、铁镐、砍刀,所有能找到的武器都拿来了。然后,几个年龄大的学生开始组织,安排人员进行防守,等着日本学生进来。

董鸿书说,大家守了一晚上,日本学生都没来。天亮时得到消息,原来日本学生中最好斗的一个人,因为失恋吞安眠药死了,当天晚上所有日本学生乱成一团,袭击计划就取消了。后来,董鸿书等人参加了抗联的地下工作,还被捕入狱了。

其实,在伪满时期的东北,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有。有些人甘于服从日本人,有些人只顾着玩,有些人则充满了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