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6日,伪满通化省警务厅提交了《关于枪杀杨靖宇经过情况的报告》(通省警特密第1167号),汇报了杨靖宇被杀的经过。同年3月底,伪满日文《协和》杂志记者,奉命赶往通化采访此事,完成了《讨伐杨靖宇座谈会》一文。通过这两份档案以及其他日军资料,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杨靖宇牺牲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讨伐队放火烧山

1939年10月1日,日军成立吉林省讨伐队本部,开始对敦化、桦甸、磐石、舒兰等县的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冬季讨伐。因此,抗联第一路军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损失惨重。

这次大讨伐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杨靖宇。杨靖宇在日军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呢?通化省警务厅警尉补(伪满警衔,相当于军衔中的少尉)益子理雄,因为与杨靖宇进行过“最后的决战”,接受了《协和》杂志记者的采访。

谈到对杨靖宇的印象时,益子理雄说:“不仅武艺高强,也有学问,他拥有足以使二千名部下效服的能力。”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也直言不讳,表示杨靖宇“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因此,日军派出大量部队,在飞机的协助下围追堵截,进山搜捕。按照通化省警务厅的报告,1940年1月中旬,杨靖宇身边还有两百多人,但到了2月初,就只剩下十六人了。通化省警务厅的报告中说:“十六日午前三时三十分钟左右,将匪穷追至濛江县大北山村庄东三公里处。当时杨靖宇已负伤,在逃走的白雪上有点点滴滴的血迹。”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杨靖宇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讨伐队

日军的资料是否可靠呢?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敌人的猛烈进攻,抗联队伍被打散,不仅有伤员被俘虏,还有部分人投降。所以,日军的情报,极有可能来自这些俘虏和投降者,有一定的可信度。

总之,1940年2月中旬,杨靖宇已经深陷重围了。但是,敌人找不到杨靖宇的踪迹,只能在深山里不断搜寻。

报告中提到,到了2月18日,在濛江县东的大东沟村附近,两名抗联战士忽然出现,向村民购买粮食。大东沟的敌人立刻出动,包围并打死了这两名抗联战士。伪通化省警务厅此时判断:“剩下的只有杨靖宇一人了。”

在茫茫大山中寻找杨靖宇,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协和》杂志记者采访的时候,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介绍说,这次之所以能追踪到杨靖宇,靠的就是“壁虱战术”。

这里的“壁虱”指的是蜱虫,日伪军讨伐队要像蜱虫一样,“一旦咬上,就狠狠粘上,毫不放松,直到抓到为止。”益子理雄直接参与了讨伐队行动,他对记者说,讨伐队从一月上旬开始,就对杨靖宇部队紧追不舍,只要得到消息,就派出大部队进入深山追捕。

通化省警务厅勤务警佐绪方忠雄,也直接参与了追踪杨靖宇,他介绍了当时的艰难情况:在经过了一天的追踪之后,队伍中的日军一个个倒在雪地中,有些人直接掉队了,“早上出发时曾经有六百人的讨伐队,很快减少到三百人,二百人,一百人了……”

岸谷隆一郎告诉记者,二月十五日讨伐队进山搜索,到十六日凌晨两点,只剩下五十名队员了。此时他们已经迷失在山林中,很快就会全军覆没。幸好,拂晓时分他们遇到了一辆运粮食的卡车,侥幸逃生。

失去了杨靖宇的踪迹,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时期的普通百姓

伪通化省警务厅的报告中说:“对杨匪的搜查已经陷于极为困难的状态,鉴于杨匪缺乏粮食,讨伐队遂考虑切断其粮食来源,断绝濛江县各村的交通,禁止村民进山……但一连数日,采取了各种办法,也无结果。”

笔者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赵尚志的牺牲,主要是因为叛徒出卖和当地猎人给日军提供情报。实际上,当地人为了粮食和其他补给品,出卖抗联,给日军报信,是很常见的。

安东省警务厅特务科长田边登致宽甸镇警务科特务股长函,有这么一段话:“二月二十三日十五时许,保安村村民赵廷喜等四人,在保安村以南五华里处发现匪贼一人,强行索取粮食,当即向濛江县城警察署报告,从其体貌特征和服装来看,估计有可能是杨靖宇。”

也就是说,在密林中坚持多日的杨靖宇,试图找保安村的百姓要粮食。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杨靖宇并非“强行索取”,在《讨伐杨靖宇座谈会》中,益子理雄说:“在保安村以西约五里地处,有一人要求四个砍柴的农民送来两袋面粉和棉鞋,并说可以多给钱,还拿出大捆钞票给他们看……”也就是说,杨靖宇希望用钱买一些粮食。

但是,这四名村民没有帮助杨靖宇,反而立刻去报告了日伪军。在伪通化省警务厅《关于枪杀杨靖宇经过情况的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二月二十三日,濛江县第一区保安村居民赵廷喜、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四人,在保安村西南约五华里打柴时,发现一名匪贼……他们到濛江县城警察署报告了这一情况。”

实际上,这四个人中,是赵廷喜出卖了杨靖宇。当时,赵廷喜劝说杨靖宇放下武器投降,但杨靖宇果断拒绝了。之后,赵廷喜答应了杨靖宇的要求,说可以回去弄一点粮食。两人约定了地点之后,赵廷喜就和其他三人一起回去了。

赵廷喜害怕其他三人先向日伪军报告此事,这样对自己不利,于是主动去报告了。接到报告后,日军讨伐队立刻赶往现场。

益子理雄回忆说,当时大部队都外出搜查了,只有十九人乘坐卡车赶往现场。因为道路不好走,卡车开到一半路程,日伪军只能下车,让赵廷喜带路,前往约定好送粮食的地点。

但是,在约定的地点没有见到杨靖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靖宇

日军讨伐队没想到,他们急匆匆赶到约定地点后,没有发现杨靖宇。益子理雄在回忆中说:“似乎他(杨靖宇)早已知道我们到来似的,在约定的地点连个人影也不见了。”之后,讨伐队在雪地上发现了脚印,走向了远处的山上。

很明显,杨靖宇不准备在这里等待赵廷喜送粮食,他已经意识到会被出卖,所以忍着饥饿离开了。

此时,讨伐队开始顺着脚印追踪,不久后就发现了杨靖宇的身影。讨伐队分成两部分,慢慢接近,然后朝着岩石后的杨靖宇开枪。此时的杨靖宇明显体力不支,难以进入深山躲藏,益子理雄的描述是:“看来他已经完全丧失了逃跑的力气……双手拿着两支手枪向我方乱射,双方的距离只有五十米。”

双方激烈交火,日伪军试图劝降,但杨靖宇用子弹回答了他们。日军讨伐队开始从几个方向包围前进,益子理雄爬到了山上,与杨靖宇相距只有约二十米。双方又交战了约十分钟,杨靖宇被一颗子弹击中,倒在了地上。

益子理雄亲眼看到杨靖宇倒地,他激动地大喊:“打死了,前进!”当他跑到跟前时,“只见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益子理雄等人当时就明确判断,死者就是杨靖宇。

益子理雄最后的一段话,大家可以看一看:“弄清之后,大家都围在尸体的周围,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接着不约而同地高呼‘万岁’,大家都‘呜呜’地哭起来了。”

日伪军现场检查发现,杨靖宇携带的物品如下:毛瑟一号手枪一支,子弹一百六十发。考尔特式二号手枪一支,子弹三十发。考尔特式三号手枪一支,子弹四十发。现款六千六百六十元,笔记本四本,笔两支,表一块。

杨靖宇之死,对日军来说十分重要,他们立刻大肆宣传。根据《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致兴安北省警务厅长函》的记载,日军印制了二十万张附有铜版照片的传单,在各县散发张贴,甚至出动飞机四处散发。

村民赵廷喜“功不可没”,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满警察

据说,日军为了表彰赵廷喜,给他发了30元的赏金。就这么一点钱,保安村的伪警察还上门“讨酒喝”,对赵廷喜冷嘲热讽。

很快,赵廷喜就花光了赏金,此时又被村民唾骂,他只能远走他乡。1946年,赵廷喜偷偷回到了保安村,想靠采蘑菇生存下去。但是,当地村民立刻认出了他,将其扭送到了人民政府。这个出卖杨靖宇的败类,很快就被枪毙了。

杨靖宇和抗联战士们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出卖杨靖宇的不止赵廷喜一人,那时候常常向日伪军报信的村民,也绝不是一两个人。正是因为这样,东北抗联在与日伪军的周旋中,常常遭到重兵围剿。

不过,还有更多的老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掩护和支持抗联。正是因为他们,东北抗联才能在那样的严酷环境下,坚持与敌人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