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并不少见:既有只会“纸上谈兵”者误国误民的赵括、马谡,也有埋头苦干鞠躬尽瘁的姜子牙、诸葛亮。唐朝的姚崇,历任三朝宰相,为大唐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临死前有人问他有什么为政之道,他只讲了“崇实充实”四个字,意思就是崇尚实干、充实国库。实干兴邦,实干富民。实干,就得摈弃浮躁,实实在在地干,把事情“干实”。

“干实”是不慕虚名的实干。实干决不能说得多干得少,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就抓不到真问题、摸不清真情况;开会讲话写文章,空话套话连篇,就不可能求真务实。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形式上做得多了,抓实质的时间就少了;面子上想得多了,解决实际困难就少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踏踏实实干事,把事情“干实”。

“干实”是端正态度的实干。具体说来,就是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追求所谓别致的“花花点子”,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做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耐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实打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惠及社会民生。

“干实”是方向正确的实干。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虽然有实干的工作作风,也非常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干出成绩,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为老百姓谋福利,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未能取得预期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对正确的方向。实干如果脱离正确方向,变成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乱干、瞎干、盲干,甚至是劳民伤财的蛮干,人民就会不拥护、不赞成、不高兴、不答应,这样的实干也就失去了意义,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实干贵在“干实”,唯有端正态度,坚持正确方向,真抓实干,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实事、真事、好事,才能更加丰富实干的内涵,让百姓满意,让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