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玻璃窗,冬日太阳的炽热到欢悦的光芒将萧条的树冠投下斑斑驳驳的阴影。如果你也被这眼见的温暖给欺骗,不管不顾地一头冲入室外,那么这个北方的冬天将给你留下“寒冬不再,我也不再在”的心理阴影。经年之后,依然让人记忆犹新自己当时被冻成了什么狗。

“北方的冬天,怎么如此的寒冷?”

“不是北方的冬天才冷,今年全国的冬天,都很冷,尤其是过年那几天,全国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的那个年,是突如其来的安逸。本并不被大家重视,当然是完全想不到的一个事件,彻底改变了那个年的所有安排,更是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接下来三年的生活方式,甚至更长远。

2019年,也是冬天,北京的冬天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是每年都会品尝到的味道,但是每年又有当年的特色。一如既往地坐在格子间中,从一篇篇口水新闻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光也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流逝。待突然惊醒,已是三五年的浑浑噩噩。

一篇介绍美国电子烟肺炎的新闻,同其他国际新闻一样 入眼但不入心的匆匆滑过,心里不动波澜地感慨一声:电子烟这个创业赛道,又要堵塞了。

临近年底,每个常年不变的格子间突然活跃了起来,电话此起彼伏,催账的、拜早年的、年会安排的,当然更多的还是每年春运的车票 抢起来。回家过年 成了最不起眼 但又最被提起的不咸不淡的操蛋话,因为嘴上说着回家,订的车票、机票却是三亚、云南……

订票时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三年能出门都是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的那个年,口罩成了一种必需品,人口流动都是我们避之不及的“泥石流”。群居了几千年的人类,第一次有了远离人群的妄念。

工作到岗率、出行上座率,核酸证明、健康码成了比订车票还棘手的事情。估计当年搭建12306的时候考虑各种用户场景,万万也没有考虑到买票要先查看核酸检测是不是阴的、健康码是不是绿的、行程码是不是没有到过风险区。所以说嘛,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策略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谁也想不到大众要“养码”了。

四散热闹非凡的年,在大家期待疫情早日散去的期待中也到来了。放了几千年的烟花被环保给取缔了,真是像极了韩国要将端午节申请成自己国家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那样“你们中国不要的老四九,还不允许我们拿过来粉饰太平吗”。

热闹的春节晚会,大家关心的不是下一个节目是什么,而是明天全国又新增了多少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给2022年一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麻木”,长时间以来的疫情反反复复,大家对疫情的结束也早已从期盼到无所谓了。习惯了出门就是口罩,习惯了上车必然要核酸检测,一切都在习惯,但又在习惯中无声地抗争着。

疫情何时休? 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日期。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在灵魂的深处都在期待那个同样的“夏天”,夏天来 疫情消,确诊病例全面清零。但在2022年的全年,等来的不是疫情消逝,而是全面的社会管控、持续的动态清零,出勤率、堂食率等等各种限制人数 限制聚集的措施愈发严苛。

终于,终于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形成了一种趋势,全面解封似乎成了一种必然,全面解封也就意味着全面“阳”,从严防死守 到率性而为无人问津,“阳过”“阳康”怒刷各大头版头条。从谈阳色变到自我炫耀“阳”,不单是防疫情形的转变,同时也是大众心理的转变。蔑视了新冠,就真的能消灭了新冠吗?

哦,对了,今年全国各地都适度放开了烟花管控,几年的中华传统终于回来了!

呵呵,2023年的这个年,注定是不一样的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