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缸

缸的历史悠久,它是从翁发展而来的。开始是装一些粮食,后来演变装水,和食品加工业的容器。我们家的大缸,是公公和婆婆留下的,缸有一百多年吧。缸的上沿儿有岁月磕碰的痕迹。

当年婆婆嫁过来时家里穷,她就跟着公公做豆腐,他们就用这两口大缸装水装豆浆。老人不管夏日炎炎汗流浃背,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披星戴月,年复一年地劳作,长年累月推着那沉沉的石磨。有一天,一个生意人去家里买豆腐,看见婆婆推着石磨,腰累得都直不起来,汗出了很多,脸是蜡黄蜡黄的。他说婶子呀,您歇一会儿吧!婆婆说不行啊!老头子和人家说好了,人家今天有喜事,我们应该有诚信啊。做豆腐技术活都是公公来干。做豆腐要破豆渣,因为家里穷用不起牲口,就用人工推碾子。推得碾子吱吱咯咯的响。把豆子破成豆渣泡一夜,第二天清晨他们夫妻两个一块推磨,磨盘一圈一圈不停的转着。豆浆从磨缝流下,就像奶汁般的白。再过锣筛,上边是豆腐渣,下边是做豆腐的豆浆。然后在大锅里煮,煮完再点盐卤,一会就出豆腐脑了,豆腐脑掏出来就在用木质掏盘上边压,上面盖一个木盖再压石头,把水压出一部分,就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大豆腐。卖时再一块块剌。做出来的豆腐是白白的细细的,不老也不嫩入口即化,热气腾腾颤颤巍巍的白豆腐好香呀!豆腐脑软软的滑滑的,它的淡淡清香味道,是让人垂涎三尺。有一天豆腐脑刚出来,孩子说妈妈我好馋啊!吃碗豆腐脑行吗?妈妈说等着吧!你爸要是卖剩下,妈给你们炒豆腐吃啊!

他们就用这两口大缸维持生计,支撑这个家的一片天。做出豆腐公公舍不得吃一口,还要挑着挑着去卖豆腐。公公由于长年累月挑担子,到老年肩是一边高一边低,脊柱是侧弯的。解放后他不做豆腐,一口大缸装水,一口大缸腌酸菜。公公每天清晨要挑五挑水,供全家吃喝洗漱。那颤巍巍扁担压弯他的脊背,他从来没叫过苦,总是乐呵呵得面对生活。

如今有自来水了,现在已经没人用它装水。大缸装满两位老人的酸甜苦辣,和他们儿孙满堂幸福美满的家。大缸是我们的记忆,也是见证老人,由青丝变白发。我们要永远记住它,那白白豆腐养活一家老小。大缸也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花仙子 2022年4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