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广州的两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一是广州番禺、荔湾、从化解除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

二是广州海珠区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者可实施居家隔离

大家看到消息都说,广州解封了。这真是广州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疫情趋势图(11月29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广州从疫情一开始,没有采取全域封城,而是集中优势力量围绕海珠区打歼灭战。

国家优化防控20条出台以来,广州紧跟节奏,“小步走、不停步”。昨天的新增数字还在“1236+6454”,今天这个调整,不是跟着走小步,而是向前迈了一大步,有些突破、创新的意味了。

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其实是第二条消息: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者可实施居家隔离。

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防控新20条都没有讲,密接者可不采取集中隔离。新防控20条中,只是将密接者的隔离时间从“7+3”减为“5+3”(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广州这次的调整,是对防控措施的一个重要创新。

密接者按第九版防控方案有九种类型,包括与阳性感染者长时间共同居住、学习、工作的人,也包括和确诊的患者乘同一辆车、共同去过同一个地方的人,还有接触过与患者接触过的人员等。

如果严格执行的话,一个低风险区自由流动的社会面新增感染者,将导致新增50-100个密接者。(根据发现时间早晚、流动范围大小,这个数值并不固定,仅为估计)如果社会面新增100个,意味着将有5000-10000人要接受转运隔离。

即使广州对社会面新增控制得非常好,始终在两位数(1%)以内,但这个密接转运隔离的压力仍然非常大。

而且,由于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特性,密接者的精确判定非常困难。即使通过现场流调,耗时耗力,也未必能做到不漏一人。

有位参与过流调的工作人员讲,他们曾耗费8小时,调查一位感染者过去2.5小时内的行踪,仍然不能得出他到底接触过哪些人。最终只能按他的活动范围来推测,把有可能接触的人员都作为密接。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密接对象的扩大化。

因此,广州这次以疫情最重的海珠区为试点,将密接者纳入可居家隔离的范围,无疑具有示范性、试验性意义。

实际上,一些地方由于隔离资源紧张,或者密接者方面的诉求,已经开始实施密接者居家隔离,只是光做不说。

在北京,甚至出现了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的诉求和自发行为。但这种做法还存在很大争议。

广州的调整措施确确实实表明,对密接者的风险控制措施降级了

那么,密接者实施居家隔离,会带来更多风险吗?

这一新的调整,应当建立在密接者风险管理的调查依据之上。相信广州在前期实践中,对密接人员情况,包括他们在隔离期间的发病率、轻重症率及病毒传播风险可控性,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数据判断。

同时,其他地方密接者居家隔离的实践情况,也会作为一个基本参考。

密接者居家隔离不是无条件执行的,按国务院11月19日发布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要求,居家隔离对家居环境是有要求的,其中有单独房间和单独卫浴最佳。其它包括:空调选择分体空调、备齐个人防护用品等。

估计这一居家隔离条件还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某社区:黄色区域为临时管控区

那第一条消息:广州解除临时管控区,是不是说解封了?

广州的临时管控区,相当于以前的中风险区。这次解除措施,并不是全面放开的意思,只是进一步贯彻优化防控20条中取消中风险区的要求。

因此,大家认为广州是解除管控了,实际上是将临时设置的中风险区取消,降为低风险区。并不涉及高风险区的调整,该严格管控的还得严格管控。

广州这两条调整措施,都是建立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即:更加精准地划定高风险区,更加精准地判定密接人员。比如,广州发布会上提出,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

说到底,措施手段精准了,目光才能聚焦核心目标,用力才能集中有效,防控才能取得真正实效。

在居家隔离的管理模式下,密接人员的风险防控怎么做?这将是广州下一步工作的关注点。

大家看到,目前广州的防控形势,仍在高位波动中缓慢下行,海珠区高发态势虽然基本稳定下来了,但外溢势头加强,天河、番禺、白云多点散发,各区出现交叉传播。

如果海珠守住了,其他区域又失控了,那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策略将面临重大调整。所以目前局势仍不明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形势下,广州的这种调整是因势而为,以退为进,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这也是在不封城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宽松、灵活、务实应对疫情。不论严控,还是放松,都是紧紧聚焦病毒防控核心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统筹兼顾民众生产生活。

广州没有封过城,广州也没有全面解封。广州仍在压力下负重前行。

祝福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