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山西一农民,正在黄河滩涂上摸鱼,突然,脚底传来钻心的疼痛,血染红了周围的水,农民伸进水底一掏,竟是一把金色铜戈割破了脚!

山西万荣县庙前村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小村庄,8月下旬,一大波黄河洪水经过,在两岸形成了一大片滩涂。村民老贾背着竹篓,又来到滩涂区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贾卷着裤腿,在没过脚背的滩涂上找了起来。哪知道,摸了半天,一条也没捞到。丧气的老贾又来到村后后土庙附近,只见庙后的大土坎,早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大半,露出新鲜的黄土。

这刚冲刷出来的滩涂有几块“S”形回转地带,以老贾的经验,这些区域里面应该有鱼。兴奋的老贾卷高裤脚,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滩涂中间摸了起来。

还真别说,竟接二连三的摸了好几条!就在老贾兴奋地奔向另一区域时,突然感觉右脚脚底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随后一股鲜血冒了出来,染红了脚周围的泥水!

老贾疼得龇牙咧嘴,感觉脚掌被什么利器割破!好在他身体皮实,紧咬着牙关弯下腰,顺着脚底摸了下去,随后将脚下踩着的“罪魁祸首”掏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一看,竟是一把小镰刀模样的东西。老贾将这利器上的泥巴洗净,“小镰刀”的庐山真面目才得以显现!

只见眼前是一个蓝色(实际上是蓝锈)铜戈,上面刻满神秘的金色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舌形的刀锋微微向上翘起,上下两面都有锋刃,中间刀脊微微隆起。

长方形的把柄上有一个穿孔,内外两面均有错金云纹。令人称奇的是,这件错金铜戈看上去纹彩斑斓,制作精美,连锋刃都还闪着寒光。

老贾见多识广,认得这是一个铜戈,见这东西奇幻精美,他的心里才好受一点。他将铜戈丢进竹篓,随即准备返回岸上包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他学乖了,先用脚向前试探一下,没有了利器才敢踩实下去。哪知道,走了没几步,他的脚再次探到一件利器。好在这次他没有用力,这利器锋刃也没有对着脚底才没有受伤。

他再次把脚底下的东西掏出来,发现竟是和刚刚才一模一样的精美铜戈。想不到这玩意还能凑成一对,老贾顿时高兴起来,也顾不得脚上疼痛流血,竟又在附近摸了一会。

可又摸了一会,却再也一无所获。老贾脚疼得厉害,不得不上岸抓了几把草药,敷在被铜戈割开的大口子上。忙活半天,终于把血止住,随后一瘸一拐回了家。

回到家后,老贾反复把玩这一对铜戈。上面刻满金色像鸟一样的图案,令他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他拿着铜戈,找到村里的老教书先生,问他这戈上花纹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知道,老先生也看不懂,但他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很古老的字。老贾思索几天,觉得这东西虽然奇特,但也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值不了几个钱,便决定拿到文物商店卖掉。

第二天早上,老贾带着这对镶金铜戈,来到县上的文物商店,想要将它们卖给老板。当老板看到这对铜戈之后,也大吃一惊!

他眼睛毒辣,一眼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老板当即回绝老贾道:“老乡...这玩意谁都不敢收呀...犯法的呀!您哪,出门左拐走2公里,到文物站问问看?”

老贾本就没有指望卖多少钱,只要比卖废品强一点就够了,于是便哀求道:“老板...您就随便给几块钱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犯不犯法、坐不坐牢的问题呀!”老板心有不甘道。老贾没有办法,又跑到其他两家文物商店,结果还是一样:都不肯收!

老贾索性一咬牙,一瘸一拐走到了文物站,当文物工作人员见到铜戈后,也是震惊不已。以为他们收到的类似铜戈,不是长满铜锈,就是腐朽不堪。如此完整精美,镶满金色图案的还是第一次见。

这对错金铜戈长24.3厘米、宽11厘米,从铜戈的形制和图案来看,工作人员初步推测这是一对春秋晚期器物。至于上面的图案,他们也不认得,于是先告诉老贾这是一对珍贵文物,按规定需要上交,他们要做进一步研究。

老贾便问上交有没有奖励,工作人员说按规定,这样的青铜器上交,一个最多奖励40块,这一对可以奖励80块。老贾喜不自胜,忙不迭交了铜戈,领了钱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有趣的是,专家们虽鉴定这是一件“火燎纹”的春秋晚期青铜戈,但上面的奇怪图案,全省的专家竟都不认得。于是文物站不得不求助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张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张颔鉴定,这写像鸟的金色文字,竟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书。鸟书又叫鸟篆,即文字笔画像鸟一样,这种字体通常以错金形式出现,华丽富贵又极难辨识,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铭,就是鸟虫书。

错金鸟书铜戈上一共有7个字,一面镶嵌一个字无法辨认,而另一面的错金鸟书经释读是“王子于之用戈”六个字。

经考证,“王子于”指得是吴国国君吴王僚,而“王子于之用戈”意指吴王僚还在做王子时的兵器。吴王僚是吴国第23任君主,被专诸藏在鱼腹中的匕首所刺杀。

我们知道,山西在春秋时期是晋国的地盘,那么吴国君主的御用兵器为何会在晋国呢?事实上,春秋时期吴晋两国关系密切,共同成立同盟对付南方的楚国,因此两国青铜器交流非常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吴国青铜器出土在山西,如代县出土吴王夫差鉴、原平出土“吴王光剑”等等。据推测,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吴王宗室后代大量逃亡三晋地区为官,这对吴国宗器可能在这一时期被带到了山西。

那么这对两千多年前的稀世珍宝,为何在庙前村出现呢?原来,庙前村后土庙一带,历史上是著名的汾阴脽,历代君王多次在此祭祀后土,留下许多青铜礼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黄河发大水,将两岸冲垮就露出大批青铜器。这次老贾捡到一对铜戈,推测也是黄河洪水冲刷岸边土坎出现的。于是考古队员立即对这一滩涂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有发现了大量的编钟和铜鼎等器物。

这对错金鸟书铜戈纹饰精美,铸造精致,见证了春秋晚期大国争霸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研究价值极高,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