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解放战争中,1947年底是中原战局最为胶着的时期。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却未能站稳脚跟,面对南线国民党军33个旅的围剿,处境堪忧。
就在这一时期,粟裕和陈赓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当世名将联手作战了,他们分别率领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两个纵队向平汉路出击,平静了两个月的江淮大地顿时狼烟四起。
自「七月分兵」之后,华野兵分三路接连受挫,元气受损,到年底前依然处在休整状态。这一时期集中5个纵队发动攻势,其目的就是迫使坐镇九江的白崇禧从大别山抽兵,从而减轻刘邓的巨大压力。
破袭平汉铁路
时年40岁的粟裕和44岁的陈赓,是陈毅笔下可以「与彭、刘、林并肩前进」的「杰出军事家」。而时年54岁的白崇禧则是蒋介石口中「全世界数得着的军事家」。这场交战双方顶尖将领间的厮杀,必将火星四溅。
认识你不虚此生
在粟裕率领本部人马杀向平汉路的同时,华野宋时轮10纵和中野王秉璋11纵也在破袭开封至商丘段的铁路。至于华野部队中能攻善守的王必成6纵和王建安8纵,则负责牵制死对头——邱清泉的第5军。
粟裕指挥作战
这次出击时机拿捏得正是时候。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力都用于大别山方向,平汉路沿线据点的守备兵力少得可怜。自12月13日起,华野连克许昌、兰封等地,平汉线被拧成了麻花。
和顺风顺水的粟裕不同,陈赓遇上了麻烦,他的部队在攻打郾城时遭到顽强抵抗。守军66军是恢复重建的新部队(整编66师已在羊山集战役中被刘邓歼灭),但战斗意志却颇为旺盛,缺乏重武器的陈赓兵团破门乏术,几次进攻不能成功。
国民党军在河南仅存的机动部队就是郑州的孙元良以及豫南的李铁军,他二人很快得到蒋介石的电令:集中15个师南北夹击,解郾城之围,打通平汉铁路。
陈赓兵团
指望「飞将军」孙元良奋勇作战是不现实的,他的风格一贯是进一步退两步,这一次也不例外,领着三个军徘徊观望。与之相比,「广东狐狸」李铁军求战心切,接到命令后昼夜兼程,来势汹汹。
李铁军麾下包括10军和20军,驻军分别在信阳和确山,隔得老远。要是等两个军会合了再走,那必然会误了时间。郾城的求救电报一天几个,李铁军耽误不起,于是率第10军先走。
要是两个军合兵一处,这样一大坨敌人的确难以下手,但眼下李铁军只来了一个军,实在是送上门来的好买卖。毛泽东致电粟裕,授权他统一指挥本部和陈赓的所有部队,迅速歼灭李铁军,然后伺机南下,威胁武汉。
粟裕和陈赓见面了,陈赓说:「认识你不虚此生。」
半世英名毁于一旦
和陈赓一样,李铁军也是黄埔一期生,但他以往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和师兄相比不是一个档次。自打从胡宗南跟前谋了个兵团司令的职位后,他便急切想捞些战功,这一回之所以敢孤军冒进,是因为蒋军的情报机构太低能,居然不知道粟裕的主力就在附近。李铁军一直认为,在平汉路上扒铁轨和围攻郾城的,都是陈赓的人。
直到12月24日,踌躇满志的李司令才发现,兵力雄厚的华野主力就在当面,他要面对的,居然是陈赓和粟裕的联合打击。大惊之下,急忙下令南撤,兵团司令部、第10军军部和第3师撤到祝王寨,第20师撤到金刚寺。
华野阵地
粟裕和陈赓作了分工,陈赓的8个旅围歼兵团部、军部和第3师,华野三个纵队围歼第20师,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李铁军的部队在此之前让陈赓牵着在伏牛山团团转,早已拖得精疲力尽。此时在人生地不熟、没有坚固工事依托的绝地,被绝对优势兵力包围,如何能抵挡得住?
战斗只一天就结束了,祝王寨和金刚寺的守军几乎全军覆没。李铁军落荒而走,连声哀叹「半世英名毁于一旦」。
得知第10军灰飞烟灭的噩耗之后,同属李铁军兵团的20军立即后撤,迅速占据确山。军长杨干才紧急下令构筑防御工事,一边备战,一边急电白崇禧,请求增援。
陈世渠和陈赓(左)
粟裕和陈赓首次联手,大获全胜。自南麻、临朐战役受挫以来,华野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打个痛快仗了,这一回算是过了瘾,全军上下士气爆棚。大胜之下,自然求战欲望强烈,决心立即发起对确山的进攻,一口吃掉20军。
作战会议上群情激昂,再打一个大胜仗成为共识,5个纵队难道还打不下一座县城?不过,华野1纵司令员叶飞和4纵司令员陶勇却唱了反调,他们不赞成打确山,原因是他们5个月前和20军交过手,深知这支川军的厉害!
陈赓争当前敌总指挥
20军乃川中劲旅,首任军长杨森为川军名将。该军训练扎实,作战积极顽强,在内战和抗战中均有出色表现,特别是擅长防御,为杂牌军中少见的强敌。
叶飞
时年47岁的军长杨干才是杨森的侄孙,毕业于泸州讲武堂,抗战期间经受过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多次会战的锤炼,内战之中率20军转战山东、中原、华中等多个战场,表现相当活跃,特别是在藤县之战中顶住了华野叶飞、陶勇两个精锐纵队一周的围攻,叶陶兵团之后被大批援兵追杀,迭遭重创,苦不堪言,简直不堪回首。
藤县之战对叶飞和陶勇的刺激很大,他们认为杨干才万万不可轻视,否则会重蹈藤县失利的覆辙。不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很快就被淹没了。从兵力对比来看,守城的20军有大约2万人,而攻城的3个纵队将近10万人,兵力对比5:1,优势明显;从火力上讲,川军部队装备向来一般,重炮基本没有。
陈赓兵团的重火力虽然不足,但华野特种兵纵队的的重炮数量是比较可观的,更何况歼灭李铁军时又缴获颇丰,火力优势同样明显。这么大的优势还能不打?打个胜仗过新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华野部队在训练中
上一回打李铁军是陈士榘担任前敌总指挥,这一回打确山陈赓自告奋勇,把攻城总指挥的责任揽了下来。陈赓的部署是:他的4纵攻打城西南高地;华野4纵攻击城东南高地,3纵全力攻北门;刘邓麾下的杨勇1纵(已转出大别山)阻击南面援敌;华野1纵充当总预备队。
然而,不知何故,陈赓勘察地形时出现了疏漏,在地图上只标出了城外的两个高地,却把最高的盘龙山给漏了。这样一来,在陈赓的部署中就没有考虑到盘龙山,以至于各部队都把这座山当成了友军控制的阵地。事后证明,这一疏忽是相当致命的。
协同配合是个新问题
12月28日,攻城战斗打响。正如叶飞和陶勇担心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制高点盘龙山上弹如雨下,让暴露无遗的攻击部队伤亡惨重。出击地域的狭窄导致攻击部队展不开,华野4纵苦战两天才占领670高地的两个山头。这个高地是石头山,没法修工事,攻上去也守不住,4纵两天损失了1500人,阵地还是丢了。
攻击北门的华野3纵向来以擅长攻坚而闻名,但他们的主力第8师这次成了预备队,战前看地形时又没看准,没从敌方薄弱处突破,因此遭到密集火力杀伤,迟迟不能突破。
打了三天,艰难程度远超预期。攻城部队以华野为主,陈赓不熟悉,通讯联络也不顺畅,再加上兄弟部队之间相互谦虚客气,以至于形不成合力,仗越打越乱。
为了指挥便利,豁达大度的陈赓建议陈士榘统一指挥。陈士榘把攻坚能力最强的8师拉上去,全力从北门突破。不过两支不同建制的部队协同作战,指挥员还是不可避免地心存顾虑,陈赓解决不了的问题,陈士榘也没办法。
华野官兵研究战法
听闻确山遭到重兵围攻,白崇禧立即派出三个整编师北上增援,其中推进速度最快、威胁最大的,还是胡琏的整编11师,杨勇的1纵能不能挡得住,谁心里都没底。看似唾手可得的确山城坚不可破,而胡琏又如芒刺在背,局势愈加不妙。
本着「打不赢就走」的原则,陈赓和粟裕下令停止攻击,迅速撤离确山。一场声势浩大的平汉路破击战役就此收场。
破击平汉路是粟裕和陈赓首次联手作战,其结果是胜一场败一场,可见这一时期的解放军野战无敌,但攻坚能力依然不足。至于两支不同建制的兄弟部队如何协同配合,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粟裕(左)、陈赓(右)与曾希圣
确山没打下来,使得毛泽东一手策划的粟陈联军威逼武汉的大手笔没有实现。
为了能让刘邓在大别山立足,毛泽东由此提出粟裕主力跃进江南的计划。不过,刘伯承却依据自身无后方作战的经验教训,向中央建议「让粟不要再展开,我们苦一点不要紧,不要因此而将有威力的部队削弱了。」
如此看来,假如确山战役取得胜利,粟陈联军有可能在1948年春夏时节就威逼武汉,甚至南渡长江。这样一来,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恐怕都将彻底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