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防疫三个月,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作为这一波奥密克戎ba.5.2进化变异毒株首先攻击的省份,新疆防疫迎来了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局面。
新疆的医疗资源基础相对发达省市较低,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危机应对方面的水平也相对较弱。这是客观情况。
另一方面讲,此次奥密克戎病毒ba.5.2的传播力、隐匿性都远非以往病毒所能比,由此造成前所未有的防控难度和压力。这也是新疆疫情至今迟迟未能平息的重要原因。
10月份以来,内地多省区也相继爆发由奥密克戎ba.5.2引发的疫情,兰州、郑州、福州、广州、重庆等省会城市都发生规模性传播,至今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够完全平息疫情。
各省区在应对本轮疫情过程中,普遍认为遇到了三年来最严重复杂的形势。这一现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疆疫情持续严峻与奥密克戎ba.5.2这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
目前来看,叠加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这一波病毒造成的疫情传播,仍有向更多地区扩大和蔓延的趋势。
鉴于此,结合各方面汇集的信息,对三个月来新疆应对奥密克戎ba.5.2的疫情防控情况,总结反思12条,供参考。
1.奥密克戎ba.5.2不是最厉害的,但防控难度很大。

首先是隐匿性强。有的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低,核酸检测为阴性,却已具有传染性。很多感染者存在“先传播、后出阳”的情况,在检测出阳性之前,他在社区中已经发生了传播。
悄无声息、毫无征兆的社区隐匿传播,这是本次疫情遇到的最大麻烦,可能也是目前因奥密克戎ba.5.2爆发疫情的省市都正在经历的麻烦。这种传播很容易突破我们的常规防线,导致疫情蔓延扩散。
这类隐匿的感染者,只有通过多次不同时段的重复检测,才有可能被发现。
其次是传播力很强,传播速度快。新冠最初的R0值(传播力指标)为3.2,现在奥密克戎ba.5.2为18.6(1传18),而且从感染到传播,在一天内就能完成。
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居民楼下水道、通风换气通道都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换言之,一个楼栋只要有一个出阳,它的上下层、邻居都有被传播的风险。
这也是当前核酸检测采取高频次、大范围方式的主要原因。
2.奥密克戎ba.5.2的毒性、致病力很弱,对特殊重点人群仍有潜在威胁。

从新疆目前公布的数字看,95%以上的感染者都是无症状。根据大家反映,大多数可以通过自我隔离、集中隔离自愈,或借助抗病毒药物治愈。
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在一周至10天好转,有些人前几天要经历低烧,有部分人持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仍有咳嗽、气短症状。患病期间味觉嗅觉减弱的情况较为普遍。
有许多人认为这次感染就像经历一场感冒,可以按感冒来对待。但是国家始终将新冠肺炎作为甲类传染病来防治。即使奥密克戎ba.5.2的性状已大为改变,但由于其传染力强,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体弱者来讲,仍然有潜在的威胁。
在我国,这部分特殊重点人群的绝对数不小。保护重点人群不受病毒威胁,国家算的是社会效益账,而不是经济账。这也是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从大的方面不做调整的主要原因。这是政策舆论宣传上需要向公众说明清楚的。
3.流动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事关防控成败。

从实际情况看,本轮疫情中一些地方物资供应和医疗环节发生了病毒传播,波及保供配送人员和医务人员,一些核酸采样人员由于防护不当被感染,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区志愿者也受到了感染。
这些人员属于封控期间的流动人员,成为疫情传播的重要风险源。发生在一些无疫情小区的病毒传播,与流动人员的“破防”有直接关系。
在新疆10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情况有专门检讨。在流动人员的规范管理上,一旦出现漏洞,会造成闭环管理场所的“破环”效应,让疫情防控陷于被动局面。
流动工作人员管理是静态管理模式的难点。既要居民静下来,又得有人动起来。只要有人员流动,就无法避免病毒传播风险。
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加强流动人员的规范管理,按照不同场所不同岗位的技术防护标准和流程,严格执行自我防护和工作防护,严防“破环”发生。
4.保供环节关系民生,关系无收入群体切身利益,需慎重对待,加强监督。

在封城“一刀切”命令之下,原有的市场流通供应秩序中断,短期内物资需求与供给不对等,庞杂物资与配送力量不对等,保供环节发生问题几乎不可避免。
居民意见主要集中在物资供应不及时、不充足,价格高于平时。全城封控模式下,应急保供服务企业集中在少数企业,配送力量和渠道有限,决定了生活物资供应很难及时、充足。
如果再叠加物资价格不透明、居高不下等因素,这很容易引发民怨。尤其是疫情期间无收入的群体对价格敏感,受到影响较大。
这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强力主动干预,加强监督,坚决平抑物价,打击发“国难财”的不良商家。
也需要根据财力扩大社会救济的覆盖面,针对那些不在低保特困保障范围的因疫失去收入群体,给予特殊关怀和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核酸检测的频次、针对人群,也是体现精准防控的重要技术指标。

针对无疫情小区几十天高频次全民核酸,针对正常健康人群不间断核酸检测,这种做法饱受居民质疑,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这方面带来地方财政的压力和负担,也引起民众不必要的猜测。同时,核酸检测环节本身也具有传播风险。有居民两个月严格遵守居家、数十次检测为阴性,他所在楼栋无一例感染者的情况下,仍然不明原因被感染。这让人怀疑与上门做核酸的工作人员有关。
但在一些没有实行全封闭管理的涉疫区域,高频次全民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在于:为兼顾正常生活生产而无法停止人员流动的情况下,它是及时快速筛查出感染者,避免病毒传播扩大蔓延的有效方式,也是不实行全封闭管理模式的城市“抓早抓小”的有效办法。
尤其是针对奥密克戎ba.5.2这样传播力强的变异病毒,目前似乎也只有采取这种高频次大范围检测的手段。
目前,国家针对高风险人群有明确的核酸检测频次规定,对低风险人群并无专门规定。
在疫情可控或没有疫情的区域,检测资源应向重点人员、高风险岗位人群重点倾斜,而尽可能减少对低风险人群开展无差别的检测。这也是国家精准防控的最新要求。
6.疫情早期开展流调溯源是以快制快的关键。

迅速及时扑灭奥密克戎ba.5.2病毒传播,要害在于以快制快,把病毒传播消灭在萌芽始发状态。
在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各环节中,流调溯源承上启下。这项工作的精准度和速度直接决定了疫情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能不能实现抓早抓小,赢得工作主动。
一旦病毒在初期没有控制住、传播开了,流调溯源工作量将变得非常巨大,以致不堪重负。特别是溯源工作将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同一个区域可能出现几条传播链同时并存、延伸的复杂情况。
通过早期流调溯源工作,我们发现了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隐匿性强的特点,存在“先传播、后出阳”的情况。感染者在被检出阳性之前,有可能已经在社区造成了传播。
这导致无法获取清晰的流调轨迹,社区隐匿传播链持续存在,也是这波疫情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
7.高风险区划分设置要准确,这是考验当地精准防控的基础环节。

一些地方高风险区划分不科学不精准,划得过大。这在新疆防控工作的总结反思中,曾被列为首条原因。
在病毒传播快速发展阶段,往往因为流调力量不足等因素,对感染者活动轨迹掌握不清楚、不准确,采取了宁可划大、也不划小的思路。一些地区不是以感染者楼栋、单元为单位,而是把感染者所在的整个社区、整个村队都划为高风险区。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同一高风险区内流动人员过多,流动环节过杂,加大了管理难度和传播风险。一人感染,有可能在整个社区、村队造成交叉感染、反复感染。同时,感染人数多,恢复期长,整个风险区的降级时间就被拉长,导致长期无法解封。
精准划定高风险区,是做好社会面精准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精确锁定感染者的活动轨迹,考验的是流调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在病毒传播的快速发展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作为保证。
8.转运隔离环节应尽量减少大家的心理不适,注意区别特殊重点人群。

大家主要针对密接人员被隔离这件事有较多疑惑。感染者共居家属是密接者,这没有异议,但是与感染者同层或上下楼层也被作为密接者需要隔离,这让人迷惑。
如果感染者长期居家状态、不明原因出现阳性,作为邻居无缘无故受牵连被隔离,这就更让人无法接受。
另外,大家没去过没见过隔离点,很多人通过网络传闻了解,比如:午夜降临的转运大巴、神秘消失的同楼邻居、条件好坏不一的隔离住所,看到这样的信息,心理上都有不适、不安感。
为避免这些问题,隔离工作部门应加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社区对隔离人员尽早提前告知,并对特殊情况及时反馈,尤其是有老、幼、病、弱及精神障碍人员的家庭,应妥善安排调整。媒体也应配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做细做实隔离转运工作,就是为避免“一刀切”。如果完全不区别具体情况,态度生硬冷漠,措施简单粗放,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埋下不安定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争取实现学校与全社会同步解封,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疫情影响下,封校停课首当其冲,中小学教师、学生全部转入居家线上教学。由于疫情爆发快,集中隔离点不足,一些地方征用中小学校,简单改造后作为隔离人员的居住生活区。
这是临时应急措施。当全部隔离人员到期解除隔离后,这些学校场所还要恢复原状,并进行若干次彻底消杀,才能达到恢复开学条件。这意味着,学校恢复教学可能要晚于市民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时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不能耽误教育。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不应让学校复学落在最后。
实际上在疫情后期,随着新增感染者人数降低,解除人数大幅增加,隔离场所开始大量空置。这时应进行调整,提前一周左右腾空学校隔离点,做好消杀、整理,为学校与全社会同步恢复正常做好准备。
学校同步解封的意义还在于,中小学生恢复开学以后,家长正常上班没有后顾之忧。学生和教师苦网课久矣,也急于尽快回到课堂恢复线下教学。
10.建立社区应急响应志愿者储备库,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

沿用以往疫情封控的做法,社区居民被动员参与到小区保供、秩序维护工作。不同的是,此次疫情时间长,任务重,加之许多志愿工作人员被感染,社区在中后期出现了人力短缺的状况。
虽然最终在政府组织下各单位体制内人员顶上了这个缺口,但仍暴露出社会动员力度的缺乏,居民群众自发响应、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在历次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基础上,社区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志愿者储备库。分门别类,各用所长,并有适当冗余,组成疫情防控志愿者梯队,以适应这种长时间封控模式下的居民服务工作。
这也是居民共同参与危机应对,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益探索。
11.尽可能做到疫情信息发布公开、透明,在舆论引导上赢得主动。

这次疫情期间,新闻发布会和专家发言起到了权威主流发声的作用,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疫情信息,是以辟谣形式出现的。
社交媒体上此消彼长的谣言及热炒,反映出民众通过正式渠道获知疫情信息的缺失,需要官方媒体主动引导。
一些地区与疫情相关的个别极端不良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炒作发酵,舆论关注积累升温,被网络推手利用,造成舆论危机。这反映出主流媒体在社交网络上急需构筑起自己的阵地。
由于疫情发展变化本身的不确定性,做到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是困难的。但在这件事情上,重在开诚布公的态度,重在争取人心的诚意,重在提振公众的信心。
即使局面困难,情况不明,也应尽可能向公众如实说明困难,上下信息一致,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12.封城模式宜速战速决,集中力量针对重点区域打歼灭战。

时间一旦延长,会造成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比如,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限于防控要求和人力资源,多数一线岗位没有后续梯队,一队人马干到底。
越到最后,人困马乏,疲惫厌战,体力和精神难以为继,自身感染风险增大,也增大了闭环管理场所和无疫情区域被破防的压力。
时间延长也造成人员管理难度加大,尤其在高低风险区边缘交界区域,人员流动造成的传播风险很大。一些滞留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尽早疏解、返回,长期滞留异地,带来社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
许多人是在居家不出两个月以后被感染的;一些小区本来是无疫小区,后来成了高风险区;还有本来无疫的周边县乡,在中心城市发生疫情两个月后,相继发生疫情。这些被动局面的形成,多与防控时间拖长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一个多月前,10月4日的新疆疫情新闻发布会指出,疫情之所以久拖不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的客观原因,更暴露出防控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来袭,对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对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是一次大考。
昨天中央提出优化疫情防控工作20条意见,为各地进一步推进精准防控,提供了一份新的行动指南。
实现精准防控,各地都有差距,都在摸索。无论采取什么策略、措施,最终的目标在于中央意见提出的:“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于维护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共同理念。
如果在这上面失去了准星,跑了方向,那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再高明的策略、措施都会变形走样,离精准防控也只会越来越远。
本文涉及防疫工作的专业领域,存在很多知识盲区,尤其在医疗技术方面,许多表述不一定准确,也有很多未解的困惑。希望借此粗略梳理新疆本次疫情防控中的问题,整理思路,归纳得失,鉴往知来。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启示还是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为做好精准防控提供正反教材。
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