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宅老师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1

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了,还有读者问我怎么看供销社这事,那我就闲扯两句。

2

某次我出行打车,约了个滴滴,上车没事和司机聊天。

说到跑滴滴收入这块,我突然想到下雨天打车人巨多,有次我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叫到车,于是问司机师傅他们一般下雨天收入会比平日增加多少。

没想到司机师傅是这样回复我的,“我下雨天不出车”。

没错,我当时的表情正如上图,充满了疑惑。

司机师傅见此给我解释:

“下雨打车的人是多了,但开车的也多,而且因为路况视野,实际跑起来比平时慢很多,原来你跑一单可能10分钟,下雨的时候半个小时都有可能,所以你别看单子多了,但效率也低,早晚高峰就那么点实际,有时候跑下来还不如平时”。

哦~

“而且坐车的上来弄的水,车(身)外面溅的泥,完了你收拾、洗车不又得花钱?这得算下来,其实还不如(下雨天)我不开,在家睡一觉划算”。

原来如此,懂了。

3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迷信市场化,认为市场能合理调配资源,是一切问题的解药。

但通过一个市场化出租车案例,你就会发现,市场调配资源的内置动力是

逐利

无利不起早。

对于利益低、或者没有利益的事情,市场是不屑于去做的。

再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俄乌战争,想一想万一我们和美发生了冲突,你能指望届时那些顺丰、中通等快递业或滴滴美团等服务企业正常运行?

不添乱就不错了。

关键时刻,还得邮政、供销社等机构托底。

所以未雨绸缪,在特殊时候能保障老百姓吃喝等基础民生,就是供销社再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