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进入2022年下半年,比亚迪国际化步伐明显加 快。

从大事件来看。先在7月,比亚迪宣布以旗下的Atto 3(元PLUS海外版)、“海豹”和“海豚”进军日本市场,后在9月,于欧洲举行产品发布会,并宣布旗下“唐、汉、Atto 3”车型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首批车型。

不过,相比这两场有待观察的国际经营行为,在10月3日,比亚迪和欧洲租车公司龙头企业Sixt签订协议——后者在未来6年时间内采购1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事件,则震动了欧洲,特别是德国。

Sixt是总部在德国的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主要面向商务、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高端租车服务。

Sixt方面表示,其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ATTO 3,未来还将和比亚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区的合作机遇。根据Sixt规划,到2030年,其在欧洲提供的车型中有70%~90%为电动汽车。

对于该合作,德国《焦点》周刊在其报道中称,“Sixt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该媒体进一步提出,作为德国公司的Sixt,没有订购大众新款ID.4,而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帮助中国‘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为此‘付出代价’”。

德国《焦点》周刊有意忽视了一个真相。对于Sixt这样的国际公司而言,抛出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量级采购需求,必然要公开国际招标,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大众汽车公司。但遗憾的是,按照Sixt的“快速交付、质量可信”的两大基本诉求,大众汽车公司无法承诺其中的“快速交付”条款,这就势必影响到Sixt本身的业务利益。

事实上,即使包括特斯拉、丰田等在内的全球著名品牌的汽车厂商,要兑现“快速交付”承诺,都无法做到,而具有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头部地位,且背靠中国庞大生产基地及充足供应链体系的比亚迪,则必然是首选。至于“质量可信”。不容忽视的是,在云集全球汽车巨头的中国汽车竞争市场,比亚迪长期垄断第一市场地位,在过去的9月份更是狂销20万辆,直接碾压特斯拉(8.3万辆)。不仅于此,比亚迪的设计团队中,还包括多名德国汽车工业的顶级设计师。

我们认为,作为全球商业公司的Sixt对于比亚迪的信任,取决于对其长期的考察结论,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对比亚迪的态度。从早期的F3DM,再到“秦、唐”等三款车型,比亚迪的努力,使得中国用户率先于全球享受到了“汽车+科技”的乐趣。自此,中国用户开始意识到国产汽车的先进性,其实不输于洋品牌。此外,国内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崛起后,对于国产汽车,中国用户第一次产生了真正的“消费自信”——这种力量,也是中国新兴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