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来,国家坚持的防疫政策,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疫情三年,大家似乎习惯了免费的午餐,免费核酸检测、免费集中隔离、免费医疗,不过世上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都是要花钱的,只是公共财政为大家买单了。

自从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后,全国各地的疫情散点多发,就没断过,最近大城市的防疫压力尤其大,话不多说上数据。

下图是广州最近的疫情数据,可以看到11月1日-8日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拐点还不明显,本轮疫情累计确诊3524例,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累计只有每日新增,根据大概统计,期间累计超过1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来看最近的热门城市郑州,郑州上热门,一是因为最近两年,郑州运气不太好,自然灾害多,被全国大众所熟悉;二是,郑州富士康,全世界最大的iPhone组装生产基地,员工高峰30万人,但是2022年10月的疫情导致出现“工人逃离”事件;三是,在11月5日,在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视频沟通会上,被点名,作为反面案例。我们也来看下郑州的疫情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偶然又看到一个大城市上了热榜,也是因为疫情,这个城市就是重庆,我们直接上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提到的城市广州、郑州、重庆,都是大城市,2021年统计数据广州人口1881万、郑州人口1274万、重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38.99万。

看到这里,是不是还在想,罗列人口和新增病例数,和免费核酸检测走不通有什么关系?

简单讲一下逻辑:免费核酸检测,实际上是有成本的,采样人员工资、棉签、试管、化验人工和试剂、检测结果数据处理等,都需要花钱的,这些钱都是财政给我们兜底了。

你可能觉得没多少钱,但是如果大家都免费,这个支出是一笔巨款。假设每三天检测一次,一年120次,每次成本3元,就是360元/人/年,1000万人口城市负担36亿,100万人口城市3.6亿,10万人口城市3600万。如果疫情风控,连续一个月做多次的情况发生,就直接往上翻倍,也是有可能的,负担还是很重的,关键是财政收入也在减少,经济不好。

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检测服务收费,公共财政缺钱,拖欠款,就出了很多新闻。先看今天河南许昌的新闻截图以及第三方公司的催告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不是不支持防疫,也是有苦衷的,10月31日结束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披露,多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营收、利润大幅增长,甚至有2-3倍的,但是却都面临一个问题,“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为负,通俗的说就是买卖做了,企业没有收到钱。下图是相关媒体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企业没收到钱,无外乎财政资金没到位,财政也缺钱,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讲了。

为了解决检测公司,做了业务收不到钱的问题,核酸检测收费,势在必行,否则,就会越来越多出现河南许昌这样的情况,检测公司直接不干了,因为他们也有员工发工资、采购化验仪器设备等要花钱,整个链条没有资金,就跑不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为了解决,免费核酸检测的困局,收费是唯一的解决途径,还好目前各地的收费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没记错的话2020年初,医院单人核酸检测160元/人/次,现在16元/人/次,下降了10倍,混检更便宜了,3-4元不等,各地情况稍有差别。

说了这么多,疫情三年来,不只是你不容易,是大家都不容易!

感谢阅读,别忘了点个赞!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