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烧圆明园!”若干年后,法国人如此为自己叫屈,说烧圆明园的都是英国人。而英国人却振振有词:“这是对中国的惩罚!”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火烧圆明园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根据法国当事人的一些回忆,烧圆明园这事儿完全是英国人做的,
因为那个时候,法国人认为,清政府马上就要签合约了,所以没必要烧毁这座皇家园林。抢劫的都是英国人。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那可不一定。毕竟,想必不少人都读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语文课文,也是雨果先生的不朽名作。他在信中的原话就是: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还把从圆明园抢掠来的文物进行了展览,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法国人竟然睁眼说瞎话,实在是让人感慨他们脸皮的厚度。
根据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10月7日闯进圆明园。当时的法国司令还给法国的外务大臣写了一封信,说是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如果抢夺回去,可以放进国家博物馆里展出。而英国将领额尔金也同意这一说法,于是两军约定抢劫。白纸黑字,不容抵赖。
而英国人对这次抢劫的态度则是振振有词,他们认为这是对清朝的惩罚,理由是清朝在圆明园迫害了自己的外交使节。然而这更是一种胡扯。虽然清政府确实为了出气,打死了英法的外交使节(实际这些使节本身也是间谍),那也和火烧圆明园无关。
南开大学的王开玺教授也已经写了《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说考谬》的论文,而且在摘要就明确表示:
“事实上,巴夏礼等被俘人员先被关押于刑部监狱,后转移至高庙;其他被俘者则分别羁押于昌平、密云、房山等州县监狱。所有英法被俘人员并无在圆明园内受虐且致死等情节。额尔金的说法是别有用心的捏造,目的是为焚毁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寻找借口。”
因此,王开玺先生得出结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最根本原因,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的精神打击,并留下报复的痕迹,使之对外国人更加驯服。
况且即使英国人一口咬定,火烧圆明园是自己对清政府杀害外交使节的报复,那么园子也烧了,气也出了,仇也报了,英法通过《北京条约》,强行要求中国赔付1600万两白银,并割让九龙,这是什么意思?
再说使臣被囚被杀,在国际关系史上不乏先例,例如美国曾囚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曾杀害中国驻南斯拉夫外交人员,但从来没有以火烧文物、抢夺财物作为报复的。
所以说,英法之所以对清朝如此凶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在1949年4月20日之前,英法等西方列强是不把第三世界国家当成文明人看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清朝胆敢对英法不敬,这简直罪大恶极,采取任何形式的报复都天经地义。然而用雨果的话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而为什么要说1949年4月20日呢?因为在那一年之前,英法列强成天跟中国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诸如“国际法”之类的,而中国也试着去学这一套话,诸如“要在国际联盟的框架里寻求中日纠纷的公正解决”之类的,但是他们又听不懂了。
比如按照国际法,英国要尊重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可是在1949年4月20日这天,英国的紫石英号军舰仍然在我国的长江横行无忌,视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如无物。
然而,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则毫不犹豫,直接下令开炮轰击。于是,中国人用了一种英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大炮的轰鸣声,让紫石英号滚出了长江,顺便也告诉英国人和列强,曾经任人宰割,屈辱求存的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帝国主义架起几门大炮就能让我们卑躬屈膝的日子一去不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