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富士康因疫情困扰,到连续上热榜的情况来看,郑州富士康的危机管理,正在不断失控,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也是一次危机,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企业危机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危机事件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信用等的重大破坏和来自社会的伤害,帮助企业控制和化解危机的局面,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我们按照危机管理的过程,来看一下富士康的危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富士康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是否妥当,做一下简单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照百度事件脉络盘点一下危机的发酵过程:

10月26日,网传富士康郑州园区2万人确诊,公司回应不实,仅少部分员工受影响。

10月30日,当地政府已向郑州富士康派驻工作组;河南郑州富士康大量员工徒步返乡;郑州富士康连发3条通知“去留自愿”;鸿海回应富士康部分员工徒步返乡,会协调其他园区产能备援;富士康内部员工:曾接到厂区提高出勤补贴标准的通知;富士康回应郑州园区疫情:做好员工点对点有序返乡服务。

10月31日,鸿海董事长力求富士康郑州厂区维持正常生产;富士康回应郑州园区11月iPhone出货或减少30%;富士康相关负责人:盼望疫情稳定后大家仍能返岗相聚;疫情下的富士康:保障20万人一日三餐。

11月1日,河南省省长赴富士康:做好员工关心关爱,确保人员安全健康;郑州富士康回应“726房死亡事件”:系恶意剪辑,已报警。

11月2日,郑州官方:尊重富士康员工去留意愿;富士康:保障愿意返乡员工回家,出勤补贴再次提高;郑州富士康现状:薪资翻倍留“老人”招新人。

据网络媒体报道,郑州此次疫情的管控事件大概是10月15日前后,疫情管控对郑州富士康的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没有做好应对方案,或者对于危机的影响估计不足。

从脉络来看,10月15日至26日,十天时间,郑州富士康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调动资源,做好疫情应对和园区管理,从后续员工爆料和媒体披露信息来看,在危机管理的萌芽阶段,应该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

第二阶段,10月26日至30日,郑州富士康的疫情管理问题,已经在网络发酵,10月26日报道,网传确诊2万人,估计是为了吸引眼球,但是2万人被隔离管控是有可能的,因为在生产厂区人员密集。此时,危机已经外溢,郑州富士康采取了媒体回应的方式,信息不实,但是对于下一步危机应对和发酵,仍然没有做好计划和措施,这些从4天后的,密集信息可以看出来,因为郑州富士康园区管控不力,10月30日政府派驻工作组协助管理园区。

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3日,虽然政府组织,缓解了危机的继续恶化,但是郑州富士康的生产经营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预计产品出货减少30%,员工继续流失,为了留住生产工人,采取大幅涨薪的方式留人、招人,上述措施是否能够稳住,因为工人流失、疫情隔离等原因造成的人力缺失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比较难,一方面老员工可能心理上已经比较恐慌,能留多久不确定;另一方,新员工,招聘、培训、上岗适应,怎么也得十天半月,尤其是核心岗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弥补的。

说一下结论吧,郑州富士康在此次企业危机管理中,显然低估了疫情危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低估了员工对于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重视,高薪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用的,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把员工放在适当的位置,不是什么都是利益为先。

危机事件持续发酵外溢后,应对难度增加,应对成本增加,名誉、企业形象的重塑等,面临更大的困难,得不偿失!

一点拙见,感谢阅读,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