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开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值班电话就开始接到很多问题的咨询,有些疾控可以解决,但有些又确实无法解决。那么,在疫情防控中,到底各级部门负责什么?疾控负责什么?我们如果有哪方面的问题,到底该联系哪些部门才能得到迅速解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吧(建议保存备用)。

一、疫情防控政策制定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咨询对象:街道办(各社区网格员)、12345(市长热线)、各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

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用以制定防控政策。也就是说隔离、解封时间、人员转运、集中隔离场所的选定、整体防控政策的制定都是由当地政府决定的。具体问题如下:

1:能否来/去某地,当地隔离政策、核酸政策咨询

关注当地疾控公众号,咨询所在社区网格员各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才能最全面的了解你需要来/去某地的实时动态信息。

2:划分高、中、低风险区域,各区域的隔离、解封日期

各风险区域由各地区指挥部决定并对外公布隔离政策,公布路径有新闻发布会、疾控及政府公众号等官方渠道,可及时关注并获取对应信息。

3:学校、商场、医院等地的核酸准入时间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大多数医院目前要求的是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要知道具体的实际情况,学校的防控措施请咨询具体学校(或教育局),商场和医院也请咨询到具体单位,该单位会有负责人告知。

4:隔离是否收费及收费标准

每个地区的隔离是否收费,收费标准均由各区县拟定,这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疫情情况相关,请具体咨询到每个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答复。

5:集中隔离的转运地点、时间

集中隔离及转运是由政府安排“转运专班”负责,每个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酒店、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地方,作为隔离场所,拟定相关方案。遇到大规模疫情暴发期,转运、上门核酸等安排可能存在延迟,请大家耐心等待。具体请咨询每个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红码”、“黄码”赋码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咨询对象:各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各地健康通(可进行在线申诉)、各级疾控流调人员

健康码按风险等级通常有绿、黄、红3种颜色,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赋码分两条线:1、疾控流调后上报相关“卫生应急调度管理平台”后赋码;2、大数据轨迹赋码(若为应急赋码,一般为黄码)。但是总体来说,最后赋码的机构都是各地大数据中心。具体问题如下:

1:什么情况会被赋红码?

近14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①有高风险区旅居史者;

②有封闭区域旅居史者;

③有封控区域旅居史者;

④有发生本地社区传播的中风险区旅居史者;

⑤公安和通管排查的大数据中风险研判为高者;

⑥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赋红码的人员。

2:什么情况会被赋黄码?

近14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①通管大数据时空伴随者;

②公安或通管大数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旅居史人员;

③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赋黄码的人员。

3:被赋码了应该怎么办?

请积极配合做好防护措施,主动及时向所在单位、社区(村组)或入住酒店报备,“红码”人员按要求原地等待,并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黄码”人员非必要不外出,积极配合落实信息登记、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等防控管理。

4:如何转码?

按疫情防控要求,“红码”人员需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配合完成相关防控措施后,一般就会转为“黄码”;“黄码”虽然也会对生活出行带来一定的限制,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根据各地健康码管理政策,一般再根据各地要求再进行相应次数(一般是尽快做一次)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转为绿码,恢复正常生活;

备注:“黄码”可以跨省转码。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查询到全国各省市上传的核酸检测结果,并作为转码依据。但存在少数省市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免费)数据不上传等情况。建议到当地正规的医疗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并要求检测机构将检测结果上传“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5:如果无法转码或对赋码有异议怎么办?

异常赋码可能的原因:

1、手机号码绑定非本人身份证号;

2、身份证号绑定非本人手机号码;

3、正常赋码的“红、黄码”人员已完成相应防疫管控措施后未及时自动变码;

4、其他少见的异常赋码情况(如:手机健康码为绿码,刷身份证提示集中隔离等)。

异常赋码的“红、黄码”人员可在各地“健康通”里按照健康码申诉菜单的操作流程自行申诉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核酸报告的相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咨询对象:采样点及其送检单位,各检测机构才能明确核酸报告出具时间;学校、医院等机构要求的核酸报告时间,请咨询对应的要求单位。

参照《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标准:对于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6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出具检测报告,并告知其查询方式,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出具检测报告。

核酸报告出具流程:核酸采样点统一送样至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并出具相应报告(仅针对样本为阴性)。送检的单位很可能不是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仅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核),所以只有核酸采样点才能告知送样机构(也就是出报告的检测机构),然后联系该检测机构,才能最迅速的了解自己核酸报告未出具的具体原因。如不知自己的采样点联系方式可以直接去采样点询问。

1:核酸报告为什么还没有出来,啥时候能出来?

各检测机构才能明确核酸报告出具时间,核酸报告使用根据各场所规定各有不同。如果采样量大,检测机构会承受很大压力。而且各地“健康码”的信息录入也可能会出现延迟的问题。特别是疫情暴发期筛查的免费核酸集中采集,请耐心等待,一般在24小时内都会出具相应报告。核酸时间以报告出具时间为准计算。

2:各场所核酸报告准入时间规定

公共场所准入规定是由各级防疫指挥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和现实情况会实时进行调整,具体请关注各级疾控公众号、公共场所公众号(包括特殊场所:医院、学校等)、交通运营部门等发布的相关内容。

四、风险地区的相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咨询对象:街道办(各社区网格员)、12345(市长热线)、各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

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用以制定防控政策。高中低风险地区的划分是由疾控研判,推荐给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采取措施的参考依据。最终决定权在各级政府,及其成立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

1:高风险地区划分标准是什么?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地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可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

2:高风险地区解除标准是什么?采取什么管控措施?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地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地区。

3:高风险地区核酸检测要求?

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4:中风险地区划分标准是什么?采取什么管控措施?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地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中风险地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

5:中风险地区解除标准是什么?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地区。

6:针对密切接触者,应采用怎样的管控措施?

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以下简称“7+3”管理措施),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7: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针对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应做如何调整?

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2、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8:针对密接的密接,应采取什么管控措施?

密接的密接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密接的密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可于第7天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将密接的密接调整为密切接触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

9:针对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应采取什么管控措施?

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经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采取核酸检测措施。

10:对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管控措施和核酸检测要求是什么?

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11:对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管控措施和核酸检测要求是什么?

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可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12:对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管控措施和核酸检测要求是什么?

3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13:实施区域核酸检测的步骤有哪些?

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制定可操作的核酸检测方案;迅速组织调度核酸检测力量(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物资;合理设置采样点;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在区域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可采用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14:发生本土疫情后,密切接触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

密切接触者应安排负压救护车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

15: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转运前要做好人员的组织管理,按照就近原则,合理分配集中隔离点和调度安排车辆,及时掌握转运进展,坚决杜绝将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转运。

16:密切接触者转运过程中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转运过程中做到有序就座,控制同车人员数量,尽量保持间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17: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三区两通道”指什么?

“三区两通道”是指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合理分区和设置通道。“三区”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两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

18: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分别有什么要求?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落实单人单间居住,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不得外出。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其他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我国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

2、我国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3、疫情防控“五早”是什么?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为什么要启动常态化核酸监测?

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病毒的重要手段,对科学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开展常态化核酸监测是及早发现潜在新冠肺炎传染源,快速采取防控措施进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5、哪些方法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紫外线、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6、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群普遍易感。

7、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传染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注:本文根据收集资料撰写,根据各地的情况,具体问题应以本地防控办公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