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起,刷微博这件事,变成了治疗低血压的小技巧。

娱乐圈的热搜让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社会新闻让人睡不着觉。

@广州普法 发的一条情景演绎近期又登热搜。

之前,29岁的张女士被亲生父母告上法庭,原因竟然是她拒绝给自己的亲生弟弟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因为各种原因,张女士从小被亲生父母寄养在姑姑家,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反而因为常年不见面而疏远。

张女士跟姑姑一家人关系很好。所以,当她工作有了些积蓄后,掏钱给姑姑家的表弟买了房子。

亲生父母见状,便要求她给自己的亲弟弟也买一套房,不料遭到了张女士的拒绝。

老两口一怒之下,竟将亲生女儿告上法庭。

幸好,大快人心的是,法院表示:“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这老两口打得噼啪响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事件来看,都说虎毒不食子,都2022年了,为人父母一场,怎么还有把自己亲生孩子当仇人看的?

个中原因,可能是因为——

子女子女,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子”总是优先于“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娣”女孩,自救不易

这场试图用法律来道德捆绑却惨遭“打脸”的可笑案例,于情于理,都让人难以理解。

于情,将自己亲生女儿寄养在别人家,多年不闻不问,一出问题便对簿公堂,却希望对方看在“血脉”的面子上,掏钱给弟弟买房,这合情吗?

于理,就算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姐姐有义务帮弟弟买房;而弟弟身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自己却不努力买房,这合理吗?

无独有偶。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女孩洛洛遭遇意外身亡,事后,她所在的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给了洛洛的父母6万元抚恤金。谁想到,三天后,洛洛的父母又向公司索赔41万,理由是要给洛洛的弟弟买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方面觉得这一“诉求”简直无法理解,因为洛洛去世的原因与公司本无关系。据事后的调查发现,洛洛长期以来心情不好,以至于要出去散心导致发生了意外,原因其实源自其原生家庭。

洛洛毕业之后,一直承受着来自家人的“勒索”。今天弟弟要交学费,明天母亲要买最新款的手机……而她自己节衣缩食,至去世前,她用的手机还是五六年前的旧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一出,网友纷纷感慨: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在女儿去世后还要压榨她的价值?又是什么样的弟弟,能好意思看着父母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筹划房子?

还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拒绝呢?

真相只可能是,在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所有的当事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都挺好》

从2017年《欢乐颂》开播以来,樊胜美这个角色仿佛变成了一个群体标签,时不时就被人提起。

与此同时,类似樊胜美这样的角色,也变成了一个影视热搜的流量密码:《安家》里的房似锦,《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幸福到万家》中的王秀玉……一个又一个相似的人物,不但没有激起人们的审美疲劳,每每还会激发一波新的讨论。

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她们激发了人们的共情。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有哪些类似樊胜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一个po主讲了一件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

她说自己母亲的同事、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工资全部上交家庭,父母说什么是什么,甚至在父母跟她的结婚对象索要二十万彩礼被拒,两人因此分手时,她都没有拒绝家人的不合理要求。

po主说:“她和樊胜美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觉得这样做是应该的,并引以为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在现实中,很多女孩的家庭环境没有影视作品和社会新闻中那么极端,但她们的忧伤,藏在父母夹给弟弟的一块排骨里,藏在新衣服的价签上,藏在一句句“当姐姐的,让着点弟弟”的话音里。

她们知道,父母是爱她的,但正是这种爱,让隐藏在生活中的不平等被放大,慢慢变成伤人的钝刀子。

我的一位本科同学,生性要强,成绩也不错,本科毕业几年后又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杀回校园,研究生毕业成功进入国企,还拿到了北京户口。

看起来是很励志的人生对吧?但这种励志的背后,是深埋心底的焦虑,因为她还有个弟弟,而她的父母重男轻女。

“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的,父母肯定先紧着我弟。”

令人唏嘘的是,她的担忧在某一天化为现实——爸妈瞒着她,用她这几年存下的工资,给她弟买了房。准确地说,是交了房子的定金,并准备由她来还贷。

“那房子虽然写你名,但是你弟的,你别打它的主意,等交了房我们就过来盯着。”当妈妈半开玩笑似的这样说时,她满心冰凉。

我们劝她想开一点:“房子毕竟是你的名字,它在法律上还是你的。”

她摇摇头:“那如果我要收回它,或者拒绝还贷,是要跟家里人打官司吗?”

确实,亲情的账,有时是最难算的。你可以把道理展开来理论,但没法将人心掰开揉碎,讲个是非曲直。

房子可以是任何人的,但心伤了就是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