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一本《倾城之恋》而废寝忘食,书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正是洋溢着荷尔蒙的年龄,内心掀起一阵爱情的清风明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张爱玲追寻属于自己的那道光,那道充满了无限遐想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张爱玲一生写了诸多著作,有少女的怦然心动再到尘埃落定,既尝到蜂蜜般的甜味,也经历过爱情带来的折磨,汇成了一本本书籍。

当然,这些书一方面是有情感价值,另一方面也具有经济价值,她的一生凭借出版书籍养活了自己,当她与世界告别时,依然留有270万遗产,令人纳闷的是,这笔钱她留给了朋友,却不分亲弟弟一分钱,真相令人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真相,惹人心酸

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张爱玲,前半生倾身于爱河之中,留下了诸多足迹,每一道印迹里,都藏着她的一段心事和情愫。后半生笔耕不辍,继续书写一本又一本小说,让喜欢她的读者能不断欣赏到她的文字。

当然,张爱玲的作品受到很多人追捧之时,这肯定会产生理想的稿费,不仅维系了她的日常生活与开支,也让她的积蓄越来越多。在晚年的时候,虽然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张爱玲却也在物质生活中衣食无忧。

张爱玲不担心没有钱的日子,甚至当她瞑目的那一刻,仍有数万的财产,不过这个财产没有给她的亲弟弟,而是她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看来,是十分费解的,至少身为张爱玲的亲弟弟,有血缘关系存在的亲人,按照常人的逻辑来剖析应该把遗产分给近亲,反之,张爱玲不走寻常路,将钱尽数给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毋庸置疑,背后是有一番隐情值得我们去挖掘。

就像曾国藩的处事方法一样——“先晓事,后办事”,去厘清一下背后的脉络,就会发现张爱玲做出这种举动一点都不意外,反而是人之常情。

诚然,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张爱玲与她亲弟弟之间的关系,前前后后的故事,便能了然于胸。张爱玲的弟弟名为张子静,由于两人受教育的影响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天生丽质,聪明伶俐,而且算得上是倚马万言,文字功夫甚是了得,然而张子静养成了怯懦,胸无大志的性格,这让张爱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后来,张爱玲的名声在外时,张子静便有意和姐姐走近,但张爱玲忙于写作和应酬一般都能见到他。与此同时,张子静想要与朋友联合创办一家报刊,打算利用姐姐的名气做一场宣传,约张爱玲提供稿件。

不料,张爱玲直接对张子静毫不客气地说:“给你们这种无名之辈一类的报刊写稿子会有损我的名气,你另请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一段对话,将亲情的距离拉得很开,逐渐疏离。繁花落尽,却难见真淳。张爱玲见证过世间诸多沧桑,为她的凉薄与无情埋下了伏笔。

当张爱玲出国之后,姐弟俩更是疏于联系,整整三十年,张子静只是通过报纸简单知晓姐姐的近况,其他细节一无所知,想要关心,却也隔着几万里的距离,现实不允许他做出什么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张爱玲与张子静的血缘关系名存实亡。

对比张爱玲的朋友宋淇夫妇,虽是朋友,胜似亲人,在张爱玲生活窘迫之时,雪中送炭,给了张爱玲无数感动,这段友谊成了她孤独世界里的一盏明灯,温暖、踏实、明亮。所以,关于遗产分配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这样的真相的确令人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门之后,悲惨童年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不会携带什么,不过原生家庭会给他一个环境,或好或坏,或优越或贫穷。张爱玲的家世比较显赫,祖父和祖母都是清朝末年有名的人物,不过到了父亲这一辈,家庭开始没落,但是父亲继承了祖辈雄厚的家产,所以张爱玲自小便拥有了一个优渥的家庭环境。

物质生活的美满并不代表着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儿童之时,张爱玲的母亲便远离他乡,而且这一别没有归期,给年幼的张爱玲心里留下了一片晦暗和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张爱玲面对的是古板而又苛刻的教育方式,一个孩童就要面对很多古籍经典之作,要熟读很多遍才能罢休。这些因素都给张爱玲的内心种下一颗压抑的种子,却少了很多儿时的欢乐。

后来,张爱玲面对的是残缺的家庭,落叶聚还散,母亲离开十年后又重回大家庭,殊不知是为离婚而来。一时张爱玲感觉到一个人的逍遥自在,很快迎来了另外一个女人——后妈。

张爱玲仍有父爱笼罩着,不过这个“不速之客”让平静的水面有了很大的波澜,这个女人抢走了张爱玲一半的爱,她父亲的眼里走进了新娶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关于家庭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那时候,张爱玲十七岁,后母不仅跟她“争风吃醋”,同时还对她拳脚相向,仅仅是因为淞沪会战带来的轰鸣声而导致张爱玲难以入眠,便搬到了后母所在的地方,后母容不下张爱玲这样的行为,就下狠手打她。

后母更是借题发挥,让其父监禁了张爱玲整整半年时间,期间,张爱玲身体有恙,父亲却视而不见,最后还是等巡逻人员稍有松懈之时,趁机逃了出去,张爱玲与父亲彻底断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性孤僻,难有知己

从家里逃离出来之后,开始记录和抒写自己的感受,第一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虽然是控诉自己父亲的文字,却也字字珠玑,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她进行文学创作的萌芽。

幼年的经历和遭遇让张爱玲生性孤僻,敏感挑剔,不轻易接近和相信任何人,她仿佛给自己结了一层茧,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伤害。即使她遇见了胡兰成,也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奈何那只是上天的捉弄罢了,最后以落寞离婚为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这段不幸的婚姻,让张爱玲愈加觉得不能依靠别人,不能轻信他人,就算是她的亲弟弟,俩人之间的关系亦是十分冷漠。一方面是源于其弟张子静无大志,不思进取,令张爱玲一次又一次对他失望。

另外,张爱玲可以说是孤芳自赏,身边没有什么红颜知己,因为她本身的也不想靠近谁,“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当她一文不名,就连付给出版社刊印书本的钱都没有,心怀善意的宋淇夫妇帮助张爱玲解决了这一困境,张爱玲对此铭记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了童年。张爱玲沉浸于那些不堪回首的童年时光,那是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让她活在了一种人心凉薄之中,冰冷的面孔之下藏有一颗如履薄冰的心,她受到的伤害太多了,她想自我保护。

可是,纵然张爱玲在离世后没有分给张子静一分钱,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内心依然留有一处感恩的角落,记住了宋淇夫妇的好,并将数万遗产悉数赠予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