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别意识突出的女性一般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明晰的思辨能力,并能够凭借自身奋斗争取权利,在谋求幸福生活的同时致力于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大女主”剧即意在塑造此类觉醒的女性形象,发扬女性主义精神,却在具体落实之时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其未能对具有完备女性意识的新女性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故其所塑造的“大女主”形象在初步认识自己之后未能再更进一步,从而在自我认同方面出现了偏差,那么“大女主”形象所承载的女性意识、女性精神自然是与最初的设定南辕北辙。

01女性奋斗之否定

“大女主”剧原本致力于向大众讲述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女性的个人励志奋斗史,但由于在角色的塑造、情节的编排上未能把握好尺度,使其逐渐沦为“玛丽苏”式神话,女性主义的光辉亦演变成伪女权的作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玛丽苏具有绝世的容颜与超凡的智慧,能够轻易虏获多位男性的真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为拯救世界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此完美而正义的角色自然是深得大众青睐。后来“玛丽苏”逐渐形成一种类型化角色,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之中。

而显赫的身世、出众的相貌、过度的善良、不凡的能力、男性的爱慕、异常的幸运等特征则成了评定“玛丽苏”的准则。将“大女主”与“玛丽苏”进行对比,会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的要素。最令人咋舌之处便是“大女主”的身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女主”的一生是一个由弱至强的进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因而其身世背景应该是毫不起眼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会发现早期身世凄惨、能力低微的女主身上蕴藏着惊天秘密,女主要么是流落凡间的公主,要么便是封印加身的强者,致使其身份瞬间发生翻转。

如《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本是被尚书府遗弃在乡下的不受待见的庶女,后心儿为了报恩在李未央死后借其身份存活才成就了李未央反转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心儿本是北凉公主,从小就获得良好教养,因此在各方面都较为出众,故而才能在尚书府争得一席之地,并且获得北魏皇子、皇孙们的倾心。

《扶摇》中原本为出身底层,且因资质愚钝饱受师门鄙弃的平凡少女扶摇摇身变为身负五重封印,关系天下苍生的重要人物。且随着封印的逐层解除,扶摇的能力愈盛,最终在封印完全解除后斩杀了各路邪毒,守护了五洲安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楚乔传》中的楚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浅,《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锦觅等角色总以平凡低微的身份登场,最终却借惊天的身世之谜反转人生。

这种身世的反转多见于仙侠与古装剧,虽然并非所有“大女主”皆是如此,但其他“大女主”也多多少少留存着“玛丽苏”的影子,如相貌、善良、能力、幸运、异性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这些元素皆成为“大女主”前行之路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成就了“大女主”传奇璀璨的人生。许多“大女主”生来就是不凡的,身世、能力皆在他人之上,他人穷尽一生也无法获得的东西却是她们与生俱来的。

这种将“大女主”神化的表现无疑就是“玛丽苏”文化的泛滥,在此背景之下“大女主”们所付诸的努力被光环所掩盖,这便让“大女主”奋斗的意义被消解,实则是对女性奋斗的否定,更是对女性主义无情的嘲讽,于平凡女性而言不具备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将女性成就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做法反倒是极易误导观众,让女性受众沉浸在虚假的狂欢之中,让男性受众以之为耻。女性主义的实质被曲解,只能永远停留于想象之中。

02二元对立之激化

女性的崛起并不是排他性的,而是为了男女两性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这才是女性主义的深刻内涵。但“大女主”在发扬女性意识之时却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导致了二元对立,且这种对立不仅存在于两性之间,还存在于女性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半群体,与男性具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两性相辅相成才能构建完整社会。但在早期社会,女性被视作低贱的群体,无论是在体力、智慧还是能力上都不及男性分毫,因而被视作男性的附庸而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女性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不再甘受男性的奴役与剥削,在争取自身权利的同时向男权社会宣战,长此以往,形成了难以调和的二元对立的男女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女主”们在宣扬女性意识的同时显然也没能较好地把握两性相处的尺度,故而导致了二元对立。但这种由“男强女弱”到“女强男弱”的转变并非是女性获得话语权的真实呈现,而是将原本的男性话语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转。

这种对原本由男性建构的二元对立模式的沿袭,不仅会使得女性在对男性的依附之中丧失自我认同的路径,更会使得本就对立的双性关系更加激化。“大女主”剧除了突出表现了男女间的二元对立,亦向大众展现了同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女主”剧在塑造女性形象之时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女主往往被塑造为智慧与正义的代表,女配则被塑造为愚昧奸险之流。“大女主”们跌宕起伏人生的形成多有恶毒女配在其背后推波助澜的缘由。

且这些女配在最初大都也算得上是单纯善良,常与女主以姐妹相称,但当其在得知自己心爱的男子倾心于女主之后便性情大变,将各种卑劣手段施加于女主,甚至想致女主于死地,以为这样便能挽回爱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芈月传》中的芈姝虽为恶毒王后所生的嫡公主,却全无骄纵之气,愿与地位低下、性子跳脱的芈月友好相处,并且多次对芈月施以援手。

但当芈姝爱慕的秦王为芈月所倾倒时,原本温婉大方的芈姝变得阴狠毒辣,处处设计陷害芈月,两人的姐妹情谊轰然崩塌,最终在叛乱之后为他人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配们在情爱中轻易迷失了方向,费尽毕生心血却也未能得到所爱之人的垂青,同时还丧失了自我与尊严,落得一个潦草收场的悲凉结局。此等角色的塑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衬托出“大女主”的光辉,却也使得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矛盾被大大激化,形成了二元对立,并不利于女性文化的良性建构。

且在这种女性迫害女性的故事模式之中,男性要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要么与女主同仇敌忾,成为女主背后坚实的助力,如此一来便消解了男女两性对立的可能性。但妄图以这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来使男女两性达到平衡实则是痴人说梦,不仅于双性关系解放无益,更于同性和谐共进无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女性主义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女性在增强女性意识的同时意识到女性要想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要与男性和谐相处,切不可沦入男权文化的窠臼,且不可顾此失彼,亦要注重同性间的友爱互助,方能解放更多女性,实现男女平等,共建和谐社会。

而“大女主”剧在女主形象的塑造上发生了偏差,将人类内部社会的二元对立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大众,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亦导致女性主义被曲解,让一些本就对其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反感,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女性主义理念的推进,更会阻碍女性群体的深度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