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15日,东莞城市学院志愿服务中心三下乡实践队伍到莽山跳石子村进行社会实践。实践期间,同学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层访谈等方式探索更多关于跳石子村的乡村振兴历程,同时通过推文、视频、直播等方式扩大了跳石子村的知晓度,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到达跳石子村前,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广州土里巴吉公司采访了何勇老师。在采访完毕后,团队成员了解到何勇老师从大学教师,到金牌律师,到“牧猪人”,再到乡村建设探索者,他的职业角色不断转换,但是他一直坚定爱国的心。这种知行合一修身齐家的情怀让团队成员深受感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充分了解跳石子村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团队成员对全村乡村振兴情况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中发现,跳石子村乡村振兴成果显著,村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其幸福感大幅度提升。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跳石子村的均权合作模式,感受到当地村建设美好家园的团结精神,正如跳石子村长久里流行一句口号“一切权利归社员,共同致富靠团结”,这种奋斗团结的拼搏精神,深深触动了成员们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与土里巴吉公司负责人周彬辉共同开展了一场抖音直播宣传活动,为观众们介绍了跳石子村特有的“均权合作”模式、跳石子村的相关发展历程、当地特色产品以及进行了现场答疑环节。直播期间,观众们十分热情地发送弹幕与“主播”进行互动,直播间氛围活跃。本次直播收获了许多在线观众的支持,观看点赞数过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到“莽山黑豚”是跳石子村乡村振兴的关键后,团队成员便到莽山黑豚生产线实地考察了古法放牧的莽山黑豚。在考察中,团队成员发现莽山黑豚与普通家猪有许多不同之处,便积极向养殖技术员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的奥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之后,队员们纷纷用“奇”和“纯天然”来概括莽山黑豚。“奇”是神奇,因为只要技术员敲打竹筒,莽山黑豚就会自行出来进食;称莽山黑豚为“纯天然”,是因为其放牧基地不设围栏,不设猪圈,只建仿生猪窝,遮雨避风。且莽山黑豚在野外嚼药苗,翻泥土,喝山泉水,呼吸富氧空气,全程不种疫苗,四季不用西药,无抗生素无激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践团队还采访了深圳扶苍中医诊所跳石子中医诊所筹备处谢安老师。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的背景下,谢老师在跳石子展示中医药独特的魅力,践行使命、责任与担当,将中医技术带到跳石子村,同时在还原和守正的基础上对中医药进行创新,为当地医疗建设保驾护航,在乡村振兴中砥砺前行。实践队员在采访中深受谢医生启发并表示:“大学生也应如此,给自己的乡村带来更多的先进知识,带动乡村居民脱离贫困走上富康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实践期间,有幸遇到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调研团队调研跳石子村共同富裕课题。实践团队受到周强强老师邀请,积极参与、协助访谈调研工作。同学们围绕乡村振兴话题,与周老师共同讨论,气氛热烈。与“北大”偶遇,为此次三下乡活动平添了难忘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5日,团队实践活动结束。在短短几天时间,三下乡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层访谈、直播等方式,挖掘跳石子村乡村振兴故事,与村民一同感受到通过奋斗获得的成就自信。通过直播、推文、视频,从而扩大跳石子村的宣传力度,分享他们的成就与村寨自信。同学们表示这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实践旅程将深深地留在他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宋嘉怡

图:何柏涛 肖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