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经济稳进提质,宁波市委政法委出台“二十六条”

在护航经济稳进提质的过程中,政法机关如何保护护航?

7月4日,市委政法委出台《进一步发挥政法机关作用护航经济稳进提质二十六条措施》,要求全市政法系统紧紧聚焦省委、市委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该《措施》分六部分,共计二十六条措施。

一是重拳打击涉企犯罪,坚定市场主体信心。

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惩处合同诈骗、强迫交易、经济金融领域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助力净化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专项法律监督,让企业卸下“包袱”放心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深化除险保安行动,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强化法律服务和保障功能,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动预警和协同处置,开展金融安全宣传教育,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统一步调加强困难企业帮扶,常态化建立“两链”风险管控清单,综合运用出口保险、汇率避险等工具,规避国际局势变化等外部风险冲击我市金融安全。全面加强行业监管,稳妥推进第三方财富管理、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伪私募基金、“代理退保”等非法金融活动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数智金融建设,进一步健全重大经济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着力构建经济金融风险管控闭环。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宁波品牌建设。

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疑难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联动支援、知识产权技术专家辅助人、知识产权犯罪风险防范预警、重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联合督办等一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机制。推动重点区(县、市)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合执法中心,组织联合打击行动,全力打击一批侵犯宁波企业知识产权的大要案件。充分发挥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技术类案件集中审理优势,严厉打击侵犯我市驰名商标品牌、单项冠军企业自主品牌、支柱产业标杆品牌等知识产权犯罪,探索推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向社会公布全市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举报投诉电话,组织知识产权领域教研、司法实践资深专家对我市行业性、区域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开展理论研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大力推动涉重大工程项目补偿安置协议司法确认改革试点,努力形成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法治政府建设标志性成果。

全面推开企业合规改革,主动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推动司法确认改革试点工作提质扩面,进一步规范依法征迁。制定宁波法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持续推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移动微法院)迭代升级,深化完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工作机制,打造公正高效司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建立涉企纠纷联动协调机制,构建宁波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合作机制,加快推动设立宁波国际商事法庭,完善稳就业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是发挥能动司法作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加强金融审判,依法支持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助力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出台预重整案件的工作指引,建立常态化预重整识别机制,依法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推动市场要素配置优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全面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加大涉农公益诉讼保护力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开展执行攻坚专项行动,推进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一件事”改革,依法用活执行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是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落实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引作用,深入开展送法进企、案件回访、交流座谈等活动,大力宣传政法单位、政法干警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事迹,努力营造政法系统助企纾困的良好氛围。建立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企业机制,组织政法干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对接网格,广泛参与网格化法律顾问服务,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动广大法学法律专家参与法治服务。深化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工作,开展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打造集中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延伸“公证E通”应用涉企服务模式,强化涉企公共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编: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