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国航天局秘密护送了一对夫妻上天,消息走漏后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猜测,航天局是否在进行某种“生物实验”。

宇航员夫妻上天后,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居然是两人在“天宫”独处时,会不会发生亲密行为,要知道,太空中环境十分复杂,失重的环境使人总是飘浮在空中,不少电影里对这种失重场面的描述和表现,都不免让人觉得十分浪漫,恨不能亲身体验一回,那么这对夫妇究竟有没有众望所归,完成这项人类有史以来最浪漫的“太空浪漫之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太空蜜月

NASA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亲密家人不能同乘一部飞船进人太空,因为在人类探索太空初期,科学技术还未完全成熟,随时有有可能发生意外,为了避免有“感情基础”的两人遇事感情用事,耽误飞行计划,所以规定情侣或者夫妻、家人不能同乘,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几年前的一场航天事故。

1986年那起航天事故我们还历历在目,挑战者号刚刚离开发射台72秒后在1.5万米的高空突然爆炸,数百万观众在电视剧前共同目睹了这场惨剧,当时航天飞机上的7名组员都在一瞬间气化,全部遇难,尸骨无存,飞机在顷刻间炸成一团白色的烟雾,残骸碎片在一个小时之内散落发射中心周边数千米,事故场面令人心碎。

这应该是人类航天事业上发生过得最惨的一次事故,事故原因至今不明,人们唯有祈祷,事故发生的太突然,太快,让机组的7名航天员都来不及感受任何恐慌和痛苦。

至此之后,NASA便决定夫妻不能同乘。

然而制度之外总有漏网之鱼,1992年,美国航天局在执行奋进号的任务时,临近发射前期,才发现本次任务的两名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是夫妻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此前都是被选中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同事,在每天的训练当中慢慢熟络,互生情愫,在秘密恋爱了几个月后,或许是想来一次有纪念意义的蜜月之旅,两人在临近飞船发射之前秘密领了证。

要知道每一个航天飞机在发射前都是要经过大量的前期筹备的,物资、数据分析,设备检验、包括宇航员的挑选,体质监测训练......除了庞大的经济支撑,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当NASA知道两名宇航员的关系时,已经来不及更换人员了,只能硬着头皮送夫妻二人进入太空。

这本来是一件极其机密的事件,尽管美国航天局对此消息进行了严密封锁,但还是被有心人透露了出去,消息走漏后,一时间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当时苏联宇航员怀孕的消息热度还没减,美国航天局就秘密护送一对夫妻进入太空,虽然此前美国航天局曾发过声明,称对太空生物工程没有兴趣,这一前一后的无缝衔接不的不让大家生疑,大家纷纷猜测美国是否在做生物实验,培育太空宝宝,随着话题的深入,更有甚者开始关心在太空亲热是什么感觉。

据说在外太空遨游过的种子,经过太空中的高频辐射辐射,绝大多数都会发生变异,你没听错,和电影里一样,它们会发生基因突变,待返回地面后,科学家再从这些变异的种子里挑选出有者优良品质的,对人体有益的进行推广种植。

有过太空蔬菜后,科学家也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人类的“种子”进入太空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异呢?变异的人类宝宝是否会拥有超能力?

事实上,人类的种子远比植物种子更脆弱,植物种子在高频辐射中有的会产生基因突变,但人类种子在辐射中很大概率会死亡,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既然不能携带“人类种子”进入太空,那么直接将人输送至太空,在外太空直接进行孕育繁衍过程是否可行呢?在一切都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数据论证之前,谁也不敢轻易的做这样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李和简.戴维斯夫妻两人的意外同乘,让人们看到了这项实验的契机,一直到奋进号任务结束,在召开记者招待会时,有记者直接问出了那个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夫妻二人在太空中有没有发生亲密行为?

答案可能要然大家失望了,不论旁人如何旁敲侧击,夫妻两对此均表示否认。

要知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所有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地面看的清清楚楚的,根本没有任何私密空间,在地面监测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密切关注下,我想二人也不会有那方面的想法吧,即便是夫妻二人另辟蹊径创造出私密空间,亲密举动也是难以完成,在外太空失重环境下,人连站稳都困难,更何况,长期的失重会导致人体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全身浮肿,使身体一直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根本不会有想要亲密的想法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后都要进行康复训练的原因。

国际上在最近的几次发射任务中,为了让宇航员能在太空上停留的时间更久,除了从食物营养上做了进一步调整外,还为宇航员配备了运动设备,让他们在太空上也能进行体能训练,保持身体健康。

随着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人类是否能在太空完成亲密行为。

听说全球最大的色情影片分享网站Pornhub就曾经发布了一个众筹项目,想要在60天内筹集三百四十万美元,将著名的色情片演员Johnny Sins和Eva Lovia送上太空,完成第一部太空情色大片。

不过可惜的是,众筹项目没有完成,只筹到了二十几万,加上当时有部分媒体以及百姓对此项目持抗拒态度,所以这个项目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二、太空动物

除了太空植物以外,其实人类也运输了不少动物上太空。

老鼠往往是人类用来做实验的热门动物之一,所以太空旅游自然也是少不了它们的,科学家曾经将两只双胞胎老鼠进行太空实验观察,他们将其中一只留在地面,另外一只送入太空,待太空老鼠旅游一圈回来后,再将两只老鼠进行对比,明显发现太空老鼠的基因序列有所改变,但虽然有所改变,两只老鼠的生命特征却没有明显区别,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老鼠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过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大部分动物对生存都极其依赖生存环境,2007年欧洲宇航局选择了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蟑螂作为太空旅客,他们为54只蟑螂旅客都配备了独立的生命空间,要知道,在失重条件下,所有动物都是无法受精或者受孕的,但这些蟑螂旅客不但都存活了下来,其中33只在高频辐射下还产生了变异,在对这些蟑螂游客进行观察后,科学家惊讶的发现,它们比一般的蟑螂跑的更快,而且也更强壮。

1959年,美国航天局曾把两只猕猴送入了太空,它们是幸运的,在太空遨游一圈后,成功返回的地球,本以为到此就该猴生进入了巅峰,但其中一只公猴在摘除电极时,麻醉不当去世了,与之同乘的母猴则一直幸运的活到了1984年。

这此类实验中,失败的案例也很多,比如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狗狗“莱卡”,1957年11月3日,苏联史普尼克2号就载着狗狗莱卡进去了太空,那次实验的目标是为了监测活体太空乘客能否承受住火箭发射时的超重,以及能否适应外太空的失重环境,探明活体生物在太空中的反应,但这只狗狗的太空之旅注定是一去不复返的,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研究出收回太空舱的技术,所以莱卡被永远的留在了太空。

尽管莱卡为后来的人类进入太空计划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我们还是希望此类的实验尽量不要再发生,当时的媒体也对宇航局的这种做法进行了指责和批判,我们完全可以等待技术成熟在进行此类实验的,人类确实期盼进步,一切以生命为代价的进步,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太空畅想

我们始终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进入太空的,虽然眼目前没法实现这个目标,但人类早已经对未来的太空之旅进行了畅想。

2015年上映的电影,《火星救援》便极大的还原了普通人对于外太空生存环境的想象,火星是目前人类探索过的星球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尽管火星外表满目疮痍,也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昼夜温差大的难以想象,但火星上的土壤矿物质结构是最接近地球土壤的,电影里我们看到过男主被困火星后,在火星上种植土豆的这一幕,虽然情结是杜撰的,但是方向是没错的,如果人类能克服食物来源问题,在太空上实行自给自足,那么我们离星际移民计划就不远了。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太空椒、太空稻、太空白菜......等等,都为人类的将来的星际移民计划打下了坚持基础。

解决了生存问题,我们还是要解决人类繁衍的问题,毕竟外太空不能总指望从地球上输送人类上去。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外太空失重情况下,血液流动是混乱的,在地球上,因为心引力问题,人的血液是向下流动的,在人类几千年的繁衍生存过程中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规律,突然的失重会造成血液流向混乱,人体的不适,所以在地球上能完成的亲密行为,在外太空是难以实现的,毕竟我们都知道,男性的生理需求是需要血液往下面走的。

有的人说,要解决太空繁衍问题,可能首先要解决失重问题,让人能够站稳,并且行动自如,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我记得有一部电影里讲过一个在外太空出生的宝宝,因为长期处于外太空无重力的环境下,当他回到地面后,因为不适应地球的引力,他的骨头很快碎掉,并且死亡。

要想拥有重力,可以让太空舱获得离心力,这个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地球自转获得,但是要想获得与地球一样的重力,太空舱的自转频率就会很快,人在里面能否生存都是个问题。

这时有人也提出可以模仿创造出围绕地球周边转动的行星,给太空舱外面增加两个均速运动的太空舱,以此来达到拥有重力的同时,又拥有了离心力。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具体实施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支撑,在这条路上,人类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退一万步讲,我们就算解决的了重力问题,但外太空的辐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即便你去医院做一个小小的CT,医生都会事先问一句,有没有近期怀孕的打算,或者是否怀有宝宝。

我们不能确认每一个宝宝受到辐射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但我们清楚地知道那些产生不良后果的宝宝是什么样子,比如生长发育迟缓、肢体发育障碍、智力发展障碍、白血病风险增高......等等,如果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应该不会有人拿自己的宝宝来做实验。

也有网友提出,现在的飞行器太小了,如果制作出一个空间足够大的飞行器,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模拟出地球环境,是否可行呢?

要知道我们眼目前的所有太空飞行任务中,飞船上能带的所有物品,燃料、食物、水、仪器......包括飞船本身的重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且不说目前地球上的已有资源能不能支撑我们造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即便是造出来了,又如何送上太空呢?

也有网友提出,可以将飞行器拆开,分别运送到太空,然后在太空进行组装,想法也是十分有创意的,但复制一个地球和在已知的星球上创建合适的居住环境,想也不用想哪一个更简单。

基于这种种困难,我们不难想象,要想成功孕育出太空宝宝或者自由穿梭太空的愿望有多难实现,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科学家也没有停止对太空乃至宇宙的探索。

一百年前,人们乘坐飞机出行是一个幻想,一百年后我们已经开始幻想太空自由行,我坚信,人类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畅想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实现,或许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在尽可能这为这一天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