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把未知变成可能,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换道领跑战略的重要抓手。

前瞻新兴,擘画未来

随着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商用车凭借其工具属性更快地实现了商业落地,使行业加速变革。

宇通作为客车行业引领者,2015年在郑州完成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大客车公开道路测试,目前已在广州、博鳌、重庆、长沙、南京、绍兴、郑州等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项目,累计商业化运营超过143万公里,累计接待乘客12万人次,将“中国智造”的实力和魅力向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郑州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先进制造业“1554”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现代食品、铝加工、建材耐材、服装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未来产业。

国科量子、科大讯飞、金惠、众诚……郑州引进培育了近千家未来产业企业(项目),其中区块链企业606家、人工智能企业128家、虚拟现实企业177家、量子信息企业30家,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10月,郑州编制出台《郑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同年11月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推动上云企业超3万家,到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超过300亿元和2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带动下,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1年,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3.4%,比2016年提高20.6个百分点。一批产业“新势力”加速崛起,正不断为郑州提质进位高质量发展积聚着经济“新势能”。

优化载体,厚植沃土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载体的支撑。2021年11月22日,郑州市发改委就《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郑州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五区、多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中原科技城,“两带”即沿黄科创带、南部新兴产业带,“五区”即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等5个核心功能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龙头、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核心”,特有的功能定位使各类资源要素向中原科技城倾斜集聚。郑州将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对标国际水准、国内一流,高起点规划260平方公里的中原科技城,全域布局基础研究。

中原科技城对标先进地区,出台《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加大奖补力度,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创投企业和创投基金给予最高1000万元落户奖励;设立了规模为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促进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信息创新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引导基金对单个天使投资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40%。1.2倍的返投比例和灵活的让利机制,也赋予创投机构更大的自由度,让其充分发挥所长,助力企业加速成长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原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郑东前行五八科创园将充分发挥科创平台专业优势,以一站式十大企业服务为抓手,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互联网、5G技术及应用、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企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聚集高地,加快推动城市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经济浪潮下,郑东前行五八科创园将借力河南省、郑州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东风,依托前行产业研究院、前行产业云脑、前行科创园、前行云、前行超级孵化器、前行科创产业基金、前行招商飞虎队、前行企服“八大产业服务矩阵”,促进区域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资源链等要素的相辅相融,助力中原科技城和郑东新区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前行科创园”出发奔赴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