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在京东618直播间里接待你的虚拟主播,给你推荐麦当劳汉堡套餐的虚拟代言人,到在万科拿下了最佳新人奖的虚拟员工,为你预报天气的虚拟主持人……元宇宙的风口渐盛,把越来越多的虚拟人带入大众视野。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为62.2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一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合肥翰飞科技,亦加入到AI数字人的大潮,且在AI数字人技术的运用上更加超前。2021年「翰飞科技」更是为B端企业及C端用户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全方位人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彻底突破了以往数字人制作成本高、周期长、虚拟形象不真实的技术瓶颈。

当虚拟人进入品牌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Z世代的消费者群体异军突起,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Z世代”总人数约为2.6亿,他们逐渐的成为消费中的主力群体,并且他们的消费理念也深刻的影响着消费市场的走向。

相比“前辈”,Z世代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消费思想前卫、喜欢新潮和猎奇的事物,更注重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更期待产品的科技感、品质感。

因此,我们发现Z世代对于虚拟人接受程度更高,由于虚拟人拥有酷炫的外表,加上独特的IP特性,很多Z世代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有虚拟人的品牌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发现了虚拟人的品牌营销价值,将虚拟人打造成虚拟偶像,等同于现实中的明星偶像,让虚拟偶像成为品牌代言人。

例如:2021年6月,西子正式对外公布了品牌虚拟形象—— “花西子”;2021年8月,钟薛高发布虚拟人阿喜,并宣布阿喜为“钟薛高特邀品鉴官”;2021年9月,美国专业音频品牌Bose宣布超写实数字人AYAYI成为品牌首席消噪体验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数据统计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品牌发布虚拟人,都是用户自身品牌形象代言,或者有的品牌采用联名比较有影响力的虚拟人,如荣耀选择柳夜熙进行品牌代言、AYAYI成为天猫超品日的数字主理人、康师傅等多个品牌选择虚拟偶像洛天依进行品牌宣传。

虚拟人用于品牌营销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不翻车的人设”。

众所周知,当品牌选择明星进行代言的时候,享受明星人设带来的辐射效应的同时,明星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负面新闻中,很可能将品牌带入负面危机中,代言人“翻车”的事件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真人明星,虚拟人就要安全得多,品牌会按照粉丝的喜好来打造虚拟人,赋予它人物的性格、人设,将虚拟人打造成虚拟偶像,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跟粉丝互动,而且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虚拟人给粉丝的体验会越来越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备战此次618,淘宝内部成立了元宇宙专项项目组,正连夜优化虚拟购物会场,将在618期间上线元宇宙购物。相信翰飞科技3D数字人的技术助推,无疑会让虚拟人这条赛道加速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