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Karma在美国年轻人心目中,就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一般家喻户晓,在年轻人中渗透率超过80%,目前客户已经高达1.2亿人。

Credit Karma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金融服务,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0年底,位于硅谷山景城的科技公司Intuit,花费高达81亿美元最终将其合并。一年半过去,这笔收购是亏是赚?

Intuit收购后,Credit Karma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财年前六个月实现营业收入8.62亿美元,同比暴增500%。这也助推Intuit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刺激股价飙涨,市值一度突破2750亿美元。

Credit Karma一般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导流平台,冰鉴科技研究院认为Credit Karma更像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Credit Karma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推出众多免费服务获取大量年轻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免费征信评分查询、免费报税服务、免费高收益存款服务等,还在于其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用户画像,了解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获取更低利息贷款、提高信用卡审批通过率、智能推荐高收益存款理财、智能提醒客户征信评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商业模式

Credit Karma由Kenneth Lin于2007年创立,是一家消费科技公司,定位为纯中介精准营销平台。在美国,又被称为最大的金融导流平台,几乎每家金融机构都想与其合作。

截至2022年4月末,Credit Karma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拥有超过1.2亿名C端客户,其中包括超过一半的美国千禧一代。

根据财报披露,在Credit Karma平台上,客户可以免费访问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获取信用和身份监测服务、轻松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Credit Karma也会给客户推荐个人化的信用卡、较低利率的贷款(房贷、车贷、消费贷)以及性价比较高的保险。此外,该平台还将帮助用户最大限度地实现退税,并将客户连接到高收益储蓄账户和支票账户,让客户更快地获得资金和收益。客户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金融专业知识和建议、可操作的见解、工具和现场专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完整财务状况,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并积累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redit Karma的早期成功,在于其推出众多免费服务,且这些服务又是美国人所必须的或者想要的,包括但不限于刚刚成立时推出的免费信用分、2017年推出的免费报税服务、2019年推出的免费最优存款服务等,由此获得大量年轻客户。其中推出免费报税的第一年,就有一百万用户使用了Credit Karma的服务,也使公司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跻身网上报税软件的前五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鉴科技研究院认为,Credit Karma之所以推出免费信用分,是其征信报告和征信评分等按照批发价从两家征信机构获取,成本极低,使得其有底气给客户提供免费服务。这也在早期成为Credit Karma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 Credit Karma帮助客户优化信用分,一旦信用评分提高,后期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较低利率贷款。这对绝大部分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提高了用户粘性。

“这是未来的趋势。”Credit Karm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Lin说:“未来,人们不会付费获取信用评分,不会盲目接受无法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服务。未来会有一个技术平台,借此人们可以进行真正的评估,知道自己把钱花在了哪些方面,自己的最佳选择是什么,以及申请贷款的最简单方式。”

随着Credit Karma客户不断积累,竞争者开始模仿。目前各种免费服务在美国已经比较普遍,各大商业银行或者信用卡中心也推出了免费信用分。竞争之下,这些免费服务,已经不能支撑Credit Karma客户和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

但是,Credit Karma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被收购后,其2022财年前六个月营业收入同比暴增500%,环比增加19.6%。冰鉴科技研究院认为,Credit Karma良好的业绩增长主要是其掌握了用户信用记录、财务数据和行为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客户极大地提高信贷或者信用卡被批准率、降低贷款利率,推荐高收益存款——以此获得了更多收入并维持高增长。

(1) 帮助客户降低贷款利率

据Credit Karma基于 2020 年 7 月至 2020 年 12 月的数据统计,将通过 Credit Karma 找到个人贷款的客户的估计平均利率,与在其他地方找到个人贷款的客户的估计平均利率进行了比较,前者比后者低 32%。

(2)帮助用户提高信用卡或者贷款批准率

根据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2021 年消费者信用卡市场报告》,比较了 2021 年 Credit Karma客户批准率与 2020 年全国信用卡批准率,Credit Karma的客户获得批准的概率提高了 66%。

(3)优化客户信用评分

Credit Karma帮助用户检测异常情况,及时提醒客户信用评分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使客户及时作出反应,如对错误的负面征信记录,及时反馈删除,从而帮助客户提高信用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高的审批通过率、更低的贷款利率等服务使得Credit Karma赢得了客户青睐和信任。Credit Karma也因此有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即Credit Karma可以向银行、保险等合作伙伴推荐客户,并收取服务费、广告费,后者也愿意为这类服务付费,因为后者从市场上获取一个客户往往需要数百美元。

具体收费方式包括横屏广告,以及来自于每次行动的成本、每次点击的成本和每次引导的成本交易。商业模式类似于谷歌,这也是后者前期投资CK的原因之一。

关于收费模式,Kenneth Lin这么说,“通过Credit Karma,我们能够看到消费者的实际债务负担,了解他们的债权人以及债务利率。然后我们就可以说,劳拉在她的汽车贷款上本来支付15%的利率,但第一金融汽车贷款公司(Capital One Auto Finance)很乐意发展她这一客户,以9%的利率向她提供一笔贷款。如果消费者按照建议改变放贷机构,Credit Karma可以赚到一笔费用(比如150美元),而Capital One则可以赢得一个新客户,“在这个经营模式中,唯一的输家就是收取过高利率的放贷机构。”

关于Credit Karma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从Intuit财报中发现——在增长策略方面,Intuit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专家平台,并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其增长战略:

(1)主要是帮助其客户更智能地工作,期望可以自动化、预测和个性化他们的体验;

(2)利用机器学习来构建决策引擎和算法,从丰富的数据集中学习以转换用户体验;

(3)应用知识工程,将合规规则转化为规范;

(4)以及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彻底改变客户与产品和服务的互动方式。

二、财务分析

Credit Karma是Intuit增长最快的业务部门。Credit Karma主要收入来自于信用卡发行和个人贷款相关个人化推荐服务,按实际效果付费(CPA: cost-per-action transactions)。

据财报披露,2021财年Intuit总收入66亿美元,其中CreditKarma贡献了8.65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3%。

2022财年第一季度,Credit Karma收入4.18亿美元,Intuit管理层在第一季度的情况说明中给出2022财年15.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营业利润率目标也从26%上升到40%。

根据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Credit Karma获得了4.44亿美元收入,与2021财年Q2季度相比,占Intuit总收入的份额由5%提升至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财年前六个月合计收入8.62亿,同比增长500%,已经接近2021财年收入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财报并没有单独列出Credit Karma从 Equifax 和 TransUnion 处购买评分产品和征信报告所付出的成本,但2022财年 Intuit将Credit Karma的营业利润率设定为40%。再加上Credit Karma与两大征信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市场一般认为,虽然个人客户购买征信评分、征信报告等征信产品价格从十几到几十美元不等,然而成本或许只需要一美元甚至更少。由此可推测,Credit Karma的征信数据采购成本并不高,这也使得其有底气免费提供给客户。

三、总结与展望

虽然信用评分在国内并不是必须的,与美国略有不同。但是信用评分却对一些平台的崛起起到了助推作用。类似于芝麻信用分,分数较高的客户不仅可以获得借呗、花呗额度,还可以在骑行共享单车/借用充电宝时免押金,在几十个国家申请签证时享受绿色通道服务,芝麻信用分不断拓宽服务边界,为支付宝维持较高的用户活跃度贡献巨大。

除此之外,支付宝经营思路与Credit Karma有相似之处——免费或者C端极低收费。除了芝麻信用分免费查询外,早在几年前,蚂蚁基金销售业务首开先河,将基金申购费降低到收费标准的一折,而当时其他平台还是按照申购费的四折进行销售。在银行和天天基金等销售巨头迟疑不决时,蚂蚁基金大幅度降低申购费行为,为其带来了激增的客户,并顺利反超天天基金等成为行业的老大。虽然蚂蚁基金损失了申购费,但是从基金公司(B端)分享40%的管理费,随着规模的不断攀升,前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与此同时,一些金融平台面临着获客难、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境地。如目前拥有2.6亿用户的二三四五,旗下共有18款产品,但是其2021年营业收入仅9.32亿,不及Credit Karma五分之一。此外,用户超过亿级的手机记账软件,但是用户转化均不是很理想。

这些平台最大的痛点就是客户虽多,但很难找到精准适配客户且合规的产品及服务,而且盲目向这些客户推荐各种服务,导致很多尝试转化效果不理想。

此外, Credit Karma定位信息中介,使得其经营游刃有余,而国内助贷平台变相从事信用中介。国内助贷平台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要给后者提供担保或者隐性担保。由此导致一些平台付出了惨重代价,甚至被迫关门歇业,一些上市机构濒临退市边缘。

除了信用中介问题,国内助贷平台给客户提供的信贷产品较少,根源于其合作的银行机构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户选择余地较少,这也导致一些优质用户流失严重。

另一些导流平台,虽然展示了众多贷款机构,但是客户申请贷款之前,显示利率较低,但实际申请时,需要支付会员费、担保费、保险费等各种服务费,实际费率极高。这也导致留在导流平台上的客户基本上是尾部客户。一旦财务状况稍有好转,即抛弃这些平台。

相反,Credit Karma基本上不从客户收费,并且是向客户推荐更低利率的贷款产品,在年轻人群中渗透率不断提高。

冰鉴科技研究院认为,Credit Karma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推出了免费基础上的多元化产品,而且在于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用户画像,了解客户需求,并为其推荐适配的优质服务。同时,客户在获得这些服务时,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向周边朋友推荐,形成良好的口碑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流量增长的红利消退,国内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将从流量竞争变成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谁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将获得客户青睐。特别是在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信贷领域,客户选择余地越来越多,“融资难、融资贵”将逐步演变成“融资贵”。客户申请贷款时,将各家平台的产品的额度、期限、利率等进行对比后择优选择将成为常态,金融机构之间价格竞争将愈加激烈。哪家平台的智能风控技术更为先进,能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将会获得客户优先选择。与此同时,依然使用传统风控模式不变的平台,将会因为服务流程长、或者无法识别优质客户,定价较高,被客户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