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张先生就带着他的5岁儿子前往工地附近的早餐店吃早点。他们一家都是乡下人。小孩名叫浩浩(化名),他的妈妈是一名乡村支教,到省外的一个乡下教书去了,所以常年不在家。他还有一个奶奶,但是奶奶年纪大了,让她带孩子不太方便,他只能跟着爸爸。

“老板,老样子,两碗热汤,一碗大的,一碗小的,再加两个馒头。” 他的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自从孩子的母亲去支教以后,浩浩一直都是他在带着。工地是在一个距离乡镇五六公里的山上,去到乡镇的路还算宽,毕竟要让拉钢筋拉沙的大车通过。

他们住的地方离工地很近,是租来的,为的是方便上班。

吃完早点后,他就去上班了,让他儿子在附近的空地上自己玩。然而就是这一玩却让张先生后悔不已。

“小张,你儿子摔倒了,快过来。”一声叫喊之下,张先生什么也不管的就迅速跑了过去。

到了之后发现孩子就是一直在冒汗,然后动也不会动,眼睛也闭着,无论怎么叫都叫不醒。应该是摔倒后撞到了旁边的混泥土砖块。“我在那边钉模板呢,大老远的就看见一个孩子摔倒了。”那位工友说,“我就赶紧跑过来,发现是你儿子,好像摔得挺严重的,我就立马叫你了。”

张先生发现孩子昏迷了,叫也叫不醒,就想着赶紧把孩子送往医院。送到最近的镇上医院后,医生说;“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需要做手术,目前本院医疗技术还不足以能够去做这样的手术,实在是不好意思,请尽快送到市里的医院去吧,越快越好。”医生说完,张先生担心急了,这里距离市医院六七十公里呢,现在把孩子送到市医院去,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但是没办法,于是张先生准备赶紧打一辆车前往市医院。好不容易打到的车,看到是要拉一位已经昏迷的小孩子,就赶紧走了,谁也不敢拉,怕担上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还是工地的一位工友开着车给送去的市医院。

好不容易到达了市医院,医生看到孩子情况不容乐观,就立刻安排浩浩到重症监护室。

当天,浩浩的奶奶听村里的人说孙子昏迷住院了,就赶紧赶到了医院。

“浩浩怎么样了,怎么样了?” 奶奶的手一直抓着张先生的胳膊不停的摇晃,试图从他儿子口中得出什么答案。见张先生一直在那自责,奶奶跑去问医生,“我孙子怎么样啊,医生,你快告诉我啊。”奶奶非常的着急。“我们正在给伤者做进一步检查,结果还得再等等,也请家属不要太着急,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救助他的。”

听完医生的话,奶奶安静了一点,回头就去责怪他儿子,“我都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不要带小孩子去工地,工地那是大人待的地方,那小孩能待吗,说了让我来养他就行了,你非不听,你看看这,现在好了吧。”

“哎呀,妈,你怎么照顾他啊,你看看你现在的情况,你连照顾好你自己都费劲,你拿什么带他啊。”

说到这,奶奶愣住了,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体确实不太好,还有高血压,得吃降压药,腿脚什么的也不太利索了。“算了,还是看看待会医生怎么说吧,这件事先别跟孩子他妈说。”奶奶楞了一下之后说话了。

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的颅内有淤血,需要做清淤手术,而且伤情还是不容乐观。“孩子的瞳孔没有完全回来,而且高钠高氯太高了,到了两百多,这种情况的话,可能愈后不会太好。”听到这,张先生崩溃了,“医生,麻烦一定要救救他啊,他还是个孩子,医生,一定要救救他啊。”不知何时,张先生已经跪在了医生面前。

“请不要这样,孩子我们是一定会尽全力救的,但是由于伤的有点严重,也还请家属做好术后心理准备。”医生一边说一边扶张先生起来。

“那如果家属同意孩子做手术的话,麻烦来这边签一下字。”

张先生知道做手术意味着什么,“那手术费大概是多少钱?”

“有医保吗?因为考虑到后续的住院问题,我们是一级医院,有医保的话是可以报销百分之六十的。”

“有有有,有医保。”张先生回答道。

“好,那如果同意手术的话,麻烦来这边签一下字。”

张先生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把字签了,现在孩子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都要做手术。

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术前准备之后,手术开始了。

因为孩子的年龄特别小,脑子发育还没有完全健全,所以手术的过程得特别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不然对孩子来说结果都是非常严重的。首先医生选择在颅内出血的最大层面进行钻孔,然后在血肿区域置入引流管把血放出来,因为是个孩子,所以这过程听着虽然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了。“颅内淤血已经全部处理完了,现在得等病人情况逐渐恢复,颅内淤血手术最好过了一个月之后再出院,一个月之内都是危险期,等过了一个月,脑部CT显示血已经全部吸收了就行了,平时多注意就差不多了。”医生说。

但不料高额的手术费用对张先生一家人来说有点负担不起,再加上医生说孩子由于脑部局部供血不足,膜外血肿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消除,得需要住院,用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脑水肿慢慢消退,病人才会慢慢苏醒,恢复意识。后期的住院和药物医疗费用尽管医保可以报销大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这对于张先生一家人来说都是巨大的。

这时,张先生想到了工地,“对呀,我可以叫工地负责人来赔偿啊。”想到这,张先生急急忙忙的就回工地找老板算账。

“孩子是你自己带来的,而且我不止跟你说过工地很危险,你非把孩子往工地里带,现在出事了,可不管关我的事啊。”老板的语气很强硬。

“我不管,人是在你这伤的,就是你该负责任。”

“哼,我负责任?我负什么责任啊,是我叫你带小孩来工地的吗,如果是我叫你带来的,我可以负责任,而且我们安全标识牌上写得清清楚楚,紧张小孩入内,你自己非不听,现在来找我,迟了。”

张先生见说不过老板,转头就说要去告他。

“你去啊,你去告啊,看人家怎么判嘛,自己的问题,还反过来告我,搞笑~”

张先生气不过,刚想上去动手,就被工友给拦住了。

后面事情传开了,“工地小孩受伤到底是谁的责任”的话题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为张先生打抱不平,但是也有许多人站在老板那边。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工地不是游乐场,家长也应该看管好孩子,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但是这件事情也透露出一个问题,许多乡下的、落后地区的医院由于医疗水平不高,许多的手术很进行,这又回到了“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上,而且儿童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需要的是社会方面的重视,更需要做出实际行动、如调动一些医疗资源来保证大家都“有病可医,有术可做”。这是目前最需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