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直至明清,这里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地商人均在此建有会馆,非常繁华。它曾是广西四大圩镇之上(其余为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位于马河和漓江汇合处的万寿桥,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好地方,而桥本身也是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朝的文物。

过万寿桥后的太平门和永安门之间,是老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段,可以漫步于此,细细品味。值得一看的古迹有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东方街47号)、黄宅(民主街28号)、李宅(民主街37号)等。在解放街上,还有一处宅邸门前有两个霸气十足的盘龙柱,也可以看看。

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闲着无事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或是集中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后面的古镇。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源,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源,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