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月,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

新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权威解读来了。4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了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会议内容针对播音员主持人人才队伍建设、职业道德提升、业务实践能力增强等均提出了详细要求。

据了解,本次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的主题为“忠诚于党、明德敬业”,旨在落实中宣部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净化“交际圈”“朋友圈”也在昨夜今晨一举成为了网友、观众热议的焦点。

《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今年1月26日,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该《意见》。《意见》第二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明确指出,“各级宣传部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播出机构要教育引导播音员主持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立身之本,自觉抵制名利诱惑和低俗庸俗媚俗,净化‘交际圈’‘朋友圈’,始终珍惜荣誉、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塑造良好公众形象,做德艺双馨的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

上游新闻记者留意到,之所以引发广泛热议,主要是因为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净化‘交际圈’‘朋友圈’”,这一提法是多年来首次出现在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下发文件中的新鲜字眼。

结合本次会议精神和已经实施、落实近3个月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相关主管机构对新时期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要求也已经跃然纸上。首先就是要政治素质过硬。本次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强调,播音员主持人要与党同心,坚定政治方向,做党的声音的忠诚传播者。

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被强调的重点。除了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自觉抵制名利诱惑和低俗庸俗媚俗,净化“交际圈”“朋友圈”,此前下发的《意见》还明确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参加有损媒体形象、自身形象的组织和活动,不得利用职业身份和个人知名度谋取不当利益,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做出不当举止等,引导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话筒前的播音员主持人其实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

受疫情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观众、网友眼中的“名嘴”参与到直播带货中也成了近年的一大热门趋势。这在《意见》和本次会议上也都有了明确规范。《意见》指出,“播音员主持人参与广告代言、商业推广、网络带货等各类商业活动,须经所在播出机构批准,新闻栏目播音员主持人参加此类活动要从严把关。对参加各类活动时因自身言行不当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播音员主持人,视情节轻重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本次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则提出播音员主持人“要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激励人们向上向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表面上看播音员主持人和普通的明星、艺人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在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尤其是具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名嘴”在普通大众心目中就是和明星一样的存在。并且,近年“名嘴”们出事、“翻车”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下发《意见》和召开专门的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只间隔了这么短的时间,很明显就是为了给大家敲响警钟。”20日上午,国内一家一线卫视的工作人员谢女士这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同时提到,其实多年来观众一直都是对知名节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盯”得很紧的,但同时“名嘴”们“出事”也总是时有发生。

谢女士举例说,从央视到地方卫视的知名主持人都有过涉及刑事案件入狱、出轨等不好的示范,这其中固然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有关,但也和思想上不够重视关系密切。“去年有卫视的多位主持人出席了不恰当的活动,最终被开除、免职,就是最好的反例。”谢女士说,所有播音员主持人确实都应该引以为戒,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全文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