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线形指标和桥梁方案调整后,富平互通初设方案二具有优势。县城互通方案比选,应区别公路路基用地和绿化用地,优先推荐封闭转向交通时间较短、干扰主线通行时间较短的方案。既有互通桥能提供的竖向、侧向净空及基础受力要求,是方案拟定重要因素;交通量接近单车道出入口通行能力时,不宜依据匝道合分流鼻端长度较短,减窄车行道宽度,应给匝道中间路段提供超车机会;收费站交织段与连接部交织段不应重叠,避免发生拥堵擦挂。

(一)K1009+205富平互通现状

富平互通式立交位于富平县城东南,主线设计范围G5 K1008+600~K1009+950,主线圆曲线最小曲率半径 2724.297,最大纵坡 1.29%,设计速度 120km/h,路基宽度42m。现有互通式立交型式为A型单喇叭,匝道端部与富平县环城东路(G108,富耀旅游路)平面交叉,与昌平大街(产业大道)衔接。应核查修正被交线的技术等级(设计速度60km/h),初设比较表中的二级公路有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12月已将原收费站2进3出扩建为5进7出,并改造了站外平面交叉,主要指标符合现行标准规范,基本能够适应出入交通需求。

既有互通单向匝道均为单车道,双向匝道为双车道。预测2041年转向交通量,富平往返西安B、D 匝道交通量合计为19384puc/d,次流富平往返禹门口方向 A、C 匝道交通量合计为7308puc/h。

(二)富平互通改扩建方案拟定

1.初测应补充既有互通主要技术指标,明确不适应交通需求的因素,如车道数、路基宽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依据预测交通量和匝道长度,主流B、D 匝道改建后应采用单向双车道; 次流A、C 匝道改建后可采用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 9.0 m或10.5m;次流右转匝道平纵拟合较理想时,也可维持8.5m不变。

3.互通出入口路网改造及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只能选择原址改扩建方案。

4.现状双向E匝道桥跨径为21+2×25+21m(文件中也出现边孔为20m),可满足主线路基加宽要求,但因桥梁基础制约,主线路侧拼宽匝道连接部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互通主线采用了双侧加宽方案,初测拟定两方案匝道上跨A型喇叭方案,均原位将主流匝道扩建为双车道。方案一不拆E匝道互通桥,但需要拼宽增加车道数,内环C匝道半径R为57m,下穿E匝道后再汇入主线,方案二拆除E匝道桥,平移新建互通匝道桥,桥梁宽度为9.75+8.25m。

6.出入县城的互通转弯交通量较大,E匝道应采用对向四车道标准,不应采用对向三车道断面,路基宽度不应窄于19.5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桥下可利用净空或受力交代不清,建议补充示意图。初测至初设,明确旧桥21+2*25+21满足主线加宽要求,但受承台限制无法利用边孔。

是竖向标高问题,还是侧向净宽问题,或是承载力问题,没有描述清楚。应核查加宽设计标高与E匝道承台之间的高差,若净空允许,建议补充桥梁跨越旧桥基础的加宽方案。

8.应研究交通干扰较小的设计方案。建议分析论证两方案左转匝道封闭时限、主线干扰程度;建议右转匝道区别主流拟定加宽方案,如方案一次流匝道可维持8.5m的路基宽度,E匝道桥单侧加宽为对向四车道桥。

9.桥梁专业和线路专业的推荐意见或不一致。初测方案一图中桥梁跨径组合为25+25+30+25,不是说明书中的加宽利用方案,方案二新建互通桥跨径组合为4*25m。

10.K1009+687下穿市政路频山大道,完全利用2*40米,平面图中明确满足D匝道连接部净空,应补充说明与拆除K1009+788天桥2*25m的协调情况,或已经废弃。

(三)富平互通改扩建方案比较

1.两方案均为匝道上跨A型喇叭,初设方案一原位新建E匝道互通桥,放弃旧桥拼宽为双向三车道是合适的。方案二紧邻东侧新建E匝道互通桥,与初测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设方案一的匝道平面线形设计,与初测方案一保持一致,但E匝道桥的方案发生变化,初测方案一采用加宽方案、初设方案一采用新建方案。

2.双向匝道应加宽为四车道。初设主流匝道路基宽度主流采用10.5米、次流采用9.0米基本合适,但E匝道桥采用双向三车道不对称断面欠妥,路基宽度18.0m,未采纳初测审核咨询建议。

3.桥梁跨径组合不一致。初设方案一匝道互通桥,平面图中为25+25+30+25m,比较表中为20+2*30+20m现浇箱梁,方案二新建匝道互通桥为4*25米现浇箱梁。

4.建议区别公路路基用地与绿化用地,推荐不封闭左转匝道的方案二,适应县城较大的交通量。初步设计比较深度略显不足,说明书内容不全。

方案一需要先拆除旧桥,原位另建新桥,封闭左转交通的时间较长,主线交通干扰时间较长,初设没有量化封闭时间、干扰时间、交通保畅措施费等。

方案一新增占地64.5亩,方案二为73.6亩,方案一少9.1亩;最小半径分别为57m和60m,最大纵坡分别为3.1%和3.0%,匝道长度分别为2518.4m和2403.2m。

初设考虑减少公路征地,先加快新建阎良北和富平东互通后,再拆除旧桥重建,因此推荐了方案一,施工组织周期偏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通运输部批复为“拆除重建”,没有强调或明确“原位重建”。方案一平纵指标略低,匝道反而长了115.2m,路基占地约增加5亩,互通及邻近区域的绿地少了5亩地。

结合城市用地规划,方案一的社会效益较低,应推荐方案二平移重建匝道桥。

5.匝道最小设计速度应由35加大至40km/h。

6.初设在初测的基础上,将收费车道数再次由5进7出增加为7进9出,应核查合流点与渐变段起点的净距。若增加车道数,建议按预留征地考虑,防止扩建频次过快。

(四)施工图设计优化

1.不宜简单采用匝道合分流鼻端间距确定类型。施工图设计右转A、B匝道采用9.0m、左转匝道采用10.5m欠佳。次流内环C匝道长度一般小于300m,与E匝道衔接时,渐变为双车道,可满足超车需要。主流B、D匝道单向日交通量接近10000辆,尽管右转B匝道分合流鼻端间距一般小于300m,但单车道出入口通行能力较低,相当匝道基本路段的70%至80%,两端拥挤,中间应提供超车机会,9.0米应加宽至10.5米。

2.施工图设计将E匝道加宽为对向分离四车道是合适的。E匝道路基宽度19.5m。

3.互通方案及匝道线形基本未变,但匝道总长较初设变化大。施工图设计匝道总长度为3201.354m,分别合计约2868m,初设2518m。施工图设计单向单车道匝道总长度为 1310.754m,单向双车道匝道总长度为 522.907m,对向分离四车道匝道总长度为1034m。

4.平面图和线位图不完善。应补充双向E匝道19.5米与高速公路引线16.0米的衔接过渡方案。高速公路引线工程,为市政道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 60 km/h,路基宽 16.0m,完全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应核查施设互通桥梁方案变化对互通方案的影响。施设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30+55+30m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长123m,增加17m,施设交角90°,初设为99°。施设C匝道最小内环半径为60m、初设为57m,导致施设D匝道整体右外移,新增占地的拆迁加大,致使初设选择原位重建E匝道桥(方案一)因素,已经减弱或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主流B匝道加速车道232.57m偏短,应适当加长。

7.匝道C、D、E接线纵坡均采用3.2%欠妥,匝道纵面连续欠佳,路面小鼻端横向排水不畅,内侧路面高4cm。

8.施工图又将收费车道数改为6进6出不够严谨。应核查既有5进7出存在的问题,明确采取的措施。应核查互通计量范围EK0+540至收费站的衔接情况。宜补充收费广场至EK0+540的过渡设计图。

9.应核查保证收费站交织段与连接部交织段不重叠。应补充完善A、E、B连接部设计图,连接部缺失B匝道分流点BK0+000(约为EK0+560)至BK0+030,缺失A匝道合流点AEP。B匝道分流鼻路面宽度与标注尺寸不符(硬路肩宽度4.96m),路面明显加宽,收费广场渐变段或已经延伸过路基分岔(大鼻端),此处硬路肩宽度3.81m,大于标准宽度3.0m,两个交织段严重搭接,易造成交通流向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