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在科技领域再次取得一项重大突破,在2022年全球物理学年会上,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公布了材料、相干时长、门操控、量子计算编译方案等最新进展。这其中,达摩院采用新型量子比特Fluxonium的两比特门操控精度超越99.7%,达到全球最佳水平,打破了美国马里兰大学保持的99.2%世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业界主流的传统比特Transmon,Fluxonium具备操控精度高、对电噪音不敏感的优势。可以说,阿里达摩院的差异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功。回顾阿里这三年的努力,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最佳拿得并不容易。要制备高操控精度的Fluxonium比特,达摩院必须应对高相干性与快速操作相结合、高保真度的逻辑门操作、初始化和数据读取等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施尧耘直言,这是对我们战略定力的考验。好在,达摩院不负众望,也为中国量子计算开辟了新路。其实,阿里搞科研长期主义的思路很值得借鉴。2009年,阿里率先发起去IOE运动,用十几年自研云计算成功。对待量子计算,阿里达摩院又提出先做好精度,再扩大多比特,优先解决核心问题。达摩院没有选择成熟、简单的Transmon,而是集中有限资源到Fluxonium上,搞步步为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国开始量子计算的研究开始,网上质疑量子计算的声音铺天盖地,更有人说民企研究量子计算是在割韭菜。在中国科技突围这些年里,从高铁、云计算、到5G,这样的质疑反复出现。,但中国发展量子计算的决心没有动摇。而事实也足以证明,我国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据了解,在国家层面,“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机迎来技术升级,量子卫星“墨子号”也已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IDC报告显示,随着量子计算的出现,传统的计算机将在未来十年内失去发展动力。目前,全球引用量最高的TOP10专利申请人基本上是国外公司或者国外科研院校,像微软、谷歌、IBM等科技巨头都在加紧融资。反观中国,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仍是主力,投入量子计算的大科技企业并不多。所以,中国当前最急切的不是质疑,而是实干。也希望能有更多阿里这样的国内大厂加入到量子研究行列,为中国掌握前沿科技主动权出一份力,这才是真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量子计算已经成为全球争夺的技术高地,在数字时代,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来看量子计算在全球都处在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机遇、话语权,只有中国上下保持定力打牢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弯道超车。而量子计算是撑起未来算力需求的技术基石。虽然中国同美国仍有差距,但我们追赶的势头越来越猛,相信在国家队与民企的联手之下,中国能够在这场科技之战中取得胜利,在科技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