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贾政暴打了贾宝玉一顿。

小时候初读时,先听多了贾政是封建家长论调,觉得贾政小题大做,贾环居中挑唆,宝玉实在冤枉。

这不,后来一堆美人去怡红院探病,劝的劝哭的哭,更说明贾政没理嘛,美人怎么会做错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稍微年长点,回头看,知道自己不是贾宝玉也不是贾政了,能跳出来看了,大概能理解:

如果我是贾政,当日也要打宝玉。

如果再代入贾政一点,怕要打得声势更大些,得打到尽人皆知才好。

当时故事背景,大家都知道:

贾政一个酷爱读书求个出身,却被点了个官当——存心想考名校,却被保送进了个普通大学——又死了年少有为的大儿子。家族重担背着呢,就指望宝玉争气。

然而宝玉平时,颇为没谱。

我们当贾宝玉是主角,从他的角度看,会觉得他结交蒋玉函、勾搭金钏,也不算太过分。

但那天贾政亲眼看见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平日眼看他“在家荒疏学业”,按贾环说法,“在家淫辱母婢”。

罪名都挺吓人。

后来打宝玉时,众人来劝,贾政理直气壮地怒吼: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他打得是理直气壮。

哪位会问:结交优伶、淫辱母婢,为啥会提到弑君杀父?

宝玉当日,结交的是忠顺王府的优伶,动的是王爷的人儿,这是不忠。

淫辱母婢,那是不孝。

那个社会,忠孝君父最高嘛。

换个角度想。

贾赦后来看中了太君身边的鸳鸯,逼她嫁,我们读来,已经觉得挺恶心了;贾宝玉,按照贾环对贾政的说法,是逼奸金钏未遂;则贾政看贾宝玉,比我们看贾赦还要恶心。

薛蟠后来意图去搞柳湘莲,被一顿暴打,大家都觉得薛蟠恶心,活该;但其实贾政眼里,贾宝玉结交蒋玉函,也差不多这么回事。

只是许多时候,读者站在贾宝玉角度思考问题,觉得贾宝玉没那么罪大恶极;换个角度,就不一定了。

后来王夫人来劝,也没说宝玉不该打,而是:

“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她也承认宝玉该打,虽是顺着贾政说的,但也主要是强调,怕老太太伤心。宝玉自己的罪过,一时真是辩不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后来阻挡贾政,也没说宝玉不该打,而是强调:

“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

老太太训贾政时威风凛凛,风头占尽,但也没法说宝玉不该打,只能从打的尺寸上来探讨。

说来说去,从头到尾,没人说宝玉不该打。贾政那句“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真是硬气得很。

再年长些,回头再读,又多发现了一点。

大概,如果我是贾政,得打得尽人皆知也好。

甚至,老太太训贾政,逼得贾政跪下,本身也可以是联手排演来,救宝玉的一出苦肉计。

林黛玉入贾府时,见到过匾额: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后来秦可卿去世,来尽礼节的有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

那天来找贾政麻烦的的,却是忠顺亲王府

贾政当时诧异:

“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

忠顺亲王是个架空角色不提,但有几个线索:

其一他是亲王,比郡王声势大。

其二,忠顺,有这个称号的,那跟上头关系不错了。题外话:清朝亲王里带忠字的,有我们熟悉的睿忠亲王多尔衮,恭忠亲王奕䜣。

所以长史见了贾政,说起话来,引用王爷的口吻时,相当牛气:

“‘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蛔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

清时得宠的优伶,许多是大人物的心头肉。

贾宝玉结交了贾府平时没啥瓜葛的亲王的人儿?

所以贾政对贾宝玉着急:

“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妙在宝玉还哭着撒谎说不认识,被长史当场揭穿,继续抵赖。

长史生气了:怎么着,我都上门来跟我耍枪花?逼我撕你脸皮是吧?

“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宝玉撒谎未遂,逼至绝境,这才吐口,那长史临走,还留了句狠话:

“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这事没个水落石出,是放不过你家的。

都不说宝玉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了;就这份没担当,没魄力,没能耐,撒谎都撒不利索的劲儿,看着都让人憋气。

贾政是亲爹啊,就看着儿子这么丢人现眼,行为智商上都被碾压了。

话说,宝玉犯了这么大的事,如果贾政轻轻放过他,会怎么样?

我们想象一下,长史回去跟王爷说:

哦,就贾家那小子,勾引了您的人,被我催出来问,还当众抵赖,被我逼问不过,这才说了实话,回头贾政屁都不放一个,就算了……

——猜猜王爷会怎么想?

跑个题。

大唐名臣徐世绩,临终前跟弟弟说过段话:

“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辛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

——我看房玄龄杜如晦辛辛苦苦立了门户,都被儿子败了;我儿子都拜托给你,你看着,有不靠谱的,直接先打死再说。

房玄龄杜如晦是唐朝千古名臣,天下皆知。然而:房玄龄二儿子房遗爱跟老婆高阳公主搞事情完了;房玄龄大儿子房遗直也被连累。房家败了。

杜如晦儿子杜荷,牵连到李承乾案被斩。杜如晦大儿子杜構被牵连完蛋。

所以咯,徐世绩想得很明白,为了家族:

“子弟不争气,先自己打死再说!”

讽刺的是,徐世绩这么叮嘱了,可后来徐世绩的孙子徐敬业确实也闹事了,于是徐家也就败了。

说回贾政。

他当时哪怕丝毫不生宝玉的气,出于爱护宝玉,也得打这么一顿,至少得打到忠顺王府的人都知道。

若不如此打一顿,说出去贾府公然包庇得罪了忠顺王府的儿子,那就真是打忠顺王府的嘴了。

《鹿鼎记》里有一段: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手下有个卢一峰,得罪了韦小宝的天地会下属徐天川。

吴应熊因为某事,正求着韦小宝呢。

韦小宝轻描淡写地对吴应熊说了句:卢一峰似乎挺张狂。

吴应熊赶紧把卢一峰打了一顿,还抬着受伤的他满大街转悠,昭告天下:您看啊!我打了卢一峰了!

道理是类似的。

贾政是生宝玉的气,但同时,他也得大张旗鼓打宝玉这么一顿,才有可能把这事圆下去:

贾府的体统,家族的颜面,希望忠顺王府别记仇,诸如此类。

最后,为什么我觉得,贾政和老太太,可能演了一出戏呢?

大家该都记得,当初贾政和贾宝玉一起游园题匾额时,是有搭子套路的。

比如大家都说让宝玉题一联,贾政先要说“休如此纵了他。”再吩咐宝玉:

“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来,然后方许你作。”

等宝玉写了,贾政还要傲娇地说:“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

——这段简直是公开夸了,但偏要用这么傲娇的手法说出来。

后来宝玉自说自话,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刚出去,又喝命”,这气都是气给旁边的人们看的。

等贾政要宝玉说话时,也是有好话没好脸:因喝道:

“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规矩,就是如此。

父亲要扮演严父的角色,对孩子摆凶脸;清客们要负责劝解。场面上,是得这样的。

对贾宝玉这样的子弟,贾政不打,不足以维持严父姿态。而他一直这么打着,若想停手,总得有个台阶。当然就得由门客们、王夫人和老太太一起劝才行。

贾政当日先打贾宝玉,门客来劝,贾政大叫贾宝玉的罪名;王夫人不管有人没人,急忙过来,抱住板子,开始和贾政对话,贾政这就住了手,坐下流泪。

这时其实已经停手不打了,但还僵持着。

老太太出来了,先说了著名的“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贾政这时就得躬身陪笑了。

于是老太太训了贾政一段,最后还放出狠话,要带宝玉回南京去;逼得贾政叩求认罪。

行了,到此就不打了。

之后贾政看老太太气没消,也得跟着;被老太太说了句“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贾政这才走了。

乍看是老太太生气,但其实这里也是一连串台阶:

贾宝玉犯了大过错,贾政得扮演严父的角色,得打宝玉,不打说不过去。

门客们必须劝,但当然劝不住。王夫人出来抱住板子,贾政才能不打。

老太太出来,仗着她年长的权威,以及祖母爱孙之心,才能压制贾政;贾政这时再打,就是不孝了,于是才好有台阶下,收手不打。

想象外间传说:“贾家小子,勾搭了王爷的人,政老装模作样打了几板子,被门客一劝就罢了”。这不行吧?

非得“贾家小子,勾搭了王爷的人,政老大怒,狠打了一顿,门客和夫人劝不住,老太太出来要死要活,政老才停手了”——这说起来,就稍微像那么回事了。

我觉得以老太太和贾政待人接物的聪明,自然知道这点。所以贾政打着时,也是在等一个合适的台阶收手;老太太对他说狠话,也是逼着他能停手。大家都是老江湖,亲母子,配合也算默契吧。

最后一个细节:

王夫人看贾政打宝玉,“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贾政打宝玉,说是打得狠,但打的都是屁股和腿

如果真是按他说法“着实打死”,是不会这么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