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预测交通量和互通运行状态 , 评价互通形式 、 平交形式 、 收费广场及匝道指标的适应性 , 拟定 、 比较和优化互通方案 。该互通方案优化的主要因素 , 应该是环形平交 、 收费广场交织段和施工干扰 , 主线及匝道加宽方案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包括路基加宽和桥梁加宽。
( 一 ) K965+280 蒲城互通现状
该互通位于蒲城县陈庄镇井村南侧,蒲城互通式立交中心桩号 为
K965+280 ,立交设计范围为 K967+760 至 K968+970 ,主线设计速 度
120km/h ,平面为直线,最大纵坡 0.78 %。被交线已经城市化,断面宽 度
40m ,设计速度 40Km/h ,匝道端部与 S201 ( 文件中同时出现 S101/S108 )
采用环形平面交叉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有互通式立交型式为匝道上跨主线 A 型单喇叭,互通桥梁结构为
21+2 ×25+21 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 8.5
米。预测 2040 年交通量,蒲城往返西安方向转换交通量合计为 19060 。
蒲城往返禹门口方向转换交通量合计为 6174 puc/d 。

( 二 )蒲城互通 方案拟定
1. 主线在该段采用两侧加宽,因此该互通式立交仍可采用 A 型单喇叭
型式 。初测 2 个方案均在原位将主流匝道扩建为双车道 ,均为匝道上跨 A 型喇叭方案。方案一利用 21+2*25+21 边孔加宽路基汇流,内环 C 匝道在互通桥后并入主线;方案二新建互通匝道桥,桥孔布设满足匝道和主线加宽 ,原则同意继续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应补充双向 E匝道的适应性 , 说明互通 E匝道桥的加宽方案 。建议在方案二的基础上,比较加大收费广场两端交织长度的方案。
3.建议方案二加大立交中心与平交之间的间距。转弯交通量 25234 辆 /日,核查收费车道 2+3 增加为 6+11 条是否合适,原收费站出口距平交 口 60m或115m 偏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主流蒲城往返西安方向 B、D 匝道扩建为单向双车道 ,路基宽度 10.5 米 ,次流蒲城往返禹门口方向 A、 C 匝道改建后仍为单向单车道,现行规范标准路基宽度 9.0 米。
5.建议 A 匝道与 E匝道合流处适当远离收费广场 ,增加交织长度 。若跨线桥拆除重建,建议尽量增长 E匝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建议 调查 E 匝道与被交路环形 平面交叉 的 交通运行状况,补充 S201 标准及交通量 ,验算环形平交通行能力 。必要时改为信号控制平面交叉 ,可拆除环道 。
( 三 ) K965+280 蒲城互通 方案比较
1.方案设计基本采纳了初测验收意见 。初步设计补充了加大收费广场交织段的方案 , 移位新建互通桥 , 并作为方案一 , 互通桥跨径不满足加宽要求 , 且桥面 宽度也需要加宽 , 废弃初测方案一是合适的 。初设方案二仍为初测方案二 , 互通桥靠近旧桥新建。
2.方案二匝道合流鼻距收费站偏近,交织长度不足 , 容易造成拥堵 , 合流角度偏大 , 合流交织安全性较低 , 同意采用推荐方案一 , 仍为匝道上跨 A 型喇叭 , 移位新建互通桥。主流路基宽度采用 10.5 米、次流采用 9.0 米基本合适。
3.建议结合电子收费政策验算收费车道数 6+6 ,核查村道是否接入环道构 成5岔交叉,验算岔道、广场、匝道之间的交织情况。

4.被交线 S101 渭清线已经城市化,结合初测验收意见,建议匝道端部平交采用十字交叉信号灯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外环 D 匝道出口鼻端位于 K968+902 天桥之后,小于 150m ,下阶段应保证视距和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四 ) 蒲城立交施工图设计优化
1. 施工设计基本执行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同意双向 E 匝道路基宽度采 用19.5m ,靠近收费站加宽双向六车道、 26.0m 基本合适,同意收费车道数减少为 6+6 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用地总体设计不够完善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均未按前期审查意见进行方案比较和方案优化 ,调整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形式缓解交织矛盾 , 互通中心适当西移 ;即使互通中心位置不变 , 改移地方路 , 不应产生较多的新增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建议核查主流 B、 D 匝道与主线分、汇流鼻端处采用单车道标准,分流后
或汇流前渐变为双车道匝道。主要指标表 C、 D 采用 10.5m ,平面图中 A、 B、C 采用 9.0m 、 D 采用 10.5m ,说明书中 C、 D 采用 10.5m 。

3.线位图和平 、纵断面图中中应补充 K968+900 、EK0+492 等分离式交叉被交线及对应几何关系,如图中红色线条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D 匝道起点接线纵坡 0.48%/136 米偏长,中间坡段 1.06%/150 米较缓 , C 匝道尚有西移增加 E匝道长度的条件。考虑分流鼻 K968+906 已经提至天 桥 K968+902 之前(桥下 ),原则同意 D 匝道线形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左转曲线前后宜兼顾平纵线形组合,建议加大交叉中心 ER180 至 475m (不大于 556.5m )取消互通中心的直线单元,与 R95 构成卵曲线,接反向R200m ,优化图中平纵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HYK0+097 至 EHYK0+366 , 4 个线形单元构成反向曲线 , 长度为 269m , 变坡点设在互通中心 HZ 点附近的直线上 。E匝道纵断面图 , 建议补充交叉桩号及控制标高。
6. 匝道 C、 D 与 E 的接线平面为 CA105.4 、 ER95 和 DR101.25 ,纵坡 为C3.43% 、 E3.2% 和 D3.0% ,纵面线形基本合适。
7.应核查 K968+902 天桥改为分离式立交 ,宜减小桥头引线纵坡 。依据说明 书和平纵面图,被交线设计速度 60Km/h ,路基宽度 12.0 米。县城附近桥头接线 5.77% ,偏大;旧路 4.5m 加宽至 12.0 m,路面采用 20cm+18cm 欠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应补充收费广场几何设计 ,宜按初设审查意见补充完善环形平面交叉设计。E匝道设计终点仅到交通岛。